高二政治人生价值的实现练习题同步
<p>一、单项选择题:</p><p>1.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 )</p><p>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 B.金钱和人生价值的关系</p><p>C.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p><p>2.对孟子的上述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p><p>①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对立的 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p><p>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p><p>3.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反映的人生观的道理是( )</p><p>A.奉献和索取是对立的</p><p>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的主观动机来决定</p><p>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p><p>D.奉献和索取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p><p>4.人们常说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p><p>A.个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的活动</p><p>C.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D.社会比个人更重要</p><p>5.据统计,在埃及红海的特大海难事故中,有一部分人因为海上自救才得以生还。海上自救表明( )</p><p>A.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B.人受自然规律的制约</p><p>C.人与动物一样,也有自然欲求 D.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p><p>6.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句诗包含的哲理是( )</p><p>①每一个人的活动都会作用于社会,都对社会历史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②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的人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虽死犹生 ③个人活动背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的人虽生犹死,必然遭到人民的诅咒 ④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p><p>7.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这种致富观蕴涵的人生哲理是( )</p><p>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 ②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③实现人生价值首先要重视自我价值 ④个人活动离开社会发展是没有意义的</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主要说明了 ( )</p><p>A.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p><p>B.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p><p>C.要有健康的身体</p><p>D.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p><p>9.《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强调广大青年要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其中作贡献( )</p><p>A.是指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 B.体现了人生价值真谛</p><p>C.说明人的自私的本性应当改变 D.表明奉献可以离开索取而存在</p><p>10.上述材料中的受教育,长才干主要是指( )</p><p>A.人们应有较高的思想觉悟</p><p>B.为人民服务应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p><p>C.人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p><p>D.心理素质教育,这是提高个人素质的中心环节</p><p>11.有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时,智能明显下降,与同学关系不和谐,并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这说明( )</p><p>A.个人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这些是相互联系的</p><p>B.纠正心理偏差,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一定的信仰</p><p>C.在个人素质中,心理素质具有导向性和决定性作用</p><p>D.心理素质差的人,其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必然也差</p><p>12.北京市再就业明星王兆兰说: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加上我们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就没有过不了的难关,关键是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段话说明( )</p><p>A.下岗为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了机遇</p><p>B.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有再就业的机会</p><p>C.实现人生价值既要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又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p><p>D.实现人生价值主要靠方方面面的支持</p><p>13.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这是抗非期间许许多多抗非英雄的豪言壮语。它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p><p>①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相同的 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⑤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p><p>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p><p>14.用金钱和财富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尺度是错误的,其理论原因是( )</p><p>A.把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混为一谈 B.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混为一谈</p><p>C.把自私与正当的个人利益混为一谈 D.把人生价值和商品价值混为一谈</p><p>15.两位民警为抢救违规穿越铁路遇险的人而不幸牺牲,被救者却逃之夭夭。在这一事例中,两位民警的行为体现了( )</p><p>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p><p>C.精神价值可以转化为物质价值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觉遵守纪律</p><p>16.上述事例中,被救者的行为表明( )</p><p>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他人的帮助</p><p>B.个人的本性是自私的</p><p>C.极端个人主义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p><p>D.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p><p>17.有人认为,世界上任何人,上至英雄豪杰,下至黎民百姓,都有个人利益问题,而人们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这种观点 ( )</p><p>A.是正确的,因为人同动物一样都有自然欲求</p><p>B.是错误的,把人们追求个人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p><p>C.是正确的,因为追求个人利益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私利</p><p>D.是错误的,因为英雄豪杰是不需要个人利益的</p><p>二、不定项选择题:</p><p>18.易卜生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这表明( )</p><p>A.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p><p>B.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p><p>C.若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p><p>D.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p><p>19.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 )</p><p>A.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p><p>B.人生价值不同与商品价值</p><p>C.精神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p><p>D.精神价值可以转化为物质价值</p><p>20.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会上军委主席江泽民向杨利伟授予航天英雄的光荣称号,并向他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表彰他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这体现了( )</p><p>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p><p>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贡献 D.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p><p>21.对贡献与索取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 )</p><p>A.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B.贡献是索取的基础</p><p>C.索取有助于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D.贡献与索取互为消长的关系</p><p>22.在获得金钱的手段方面,属于正当、合法的范围的有( )</p><p>A.自己辛勤劳动所得的报酬 B.走私贩私,坑蒙拐骗</p><p>C.股票收益和企业债券收益 D.银行存款的利息</p><p>23.江苏南通的莫文隋现象闻名全国。其中有一位,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能挣会花也是一种时尚。能合法挣钱,说明你有本事;钱花在自己身上,显示出生活的潇洒;花在别人身上,能体现出人生的意义。这段话说明( )</p><p>A.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p><p>B.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p><p>C.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p><p>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p><p>24.下列对金钱的认识正确的是 ( )</p><p>A.金钱是流通手段,本身无是非之分,善恶之别</p><p>B.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保证</p><p>C.金钱是社会财富的象征,是国家发展经济、科学、教育所不可缺少的条件</p><p>D.金钱是万恶之源</p><p>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人生观角度主要说明( )</p><p>A.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p><p>B.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p><p>C.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p><p>D.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外部环境</p><p>三、简答题:</p><p>26.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p><p>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青少年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p><p>27.将自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得到的收人,用于自己的合理消费和社会公益事业,既能显示生活潇洒,又能体现人生的意义。简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p><p>四、辨析题:</p><p>28.人获得金钱越多,其人生价值就越大。</p><p>高二政治人生价值的实现练习题29.背景: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节省下来的数万元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10名大学生。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只是心安理得地收受老人的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从不露面,甚至连一封感谢或问候的信都不写。</p><p>辨题: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p><p>五、论述题:</p><p>30.材料:被称为当代的毕昇的王选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给他500万元作为奖励,同时,北京大学拿出500万元重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院士。两个500万元对王选来说,不是自己一生印象最深的奖励,他说:小学五年级获得的品德优秀生奖是他一生第一次获奖,也是永生难忘的一个奖励,他由此懂得了团队精神和人品在人生中的重要性。</p><p>阅读材料,运用哲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p><p>⑴ 结合王选院士的事迹,谈谈人生真正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p><p>(2)结合王选院士的事迹,谈谈青年学生怎样走上成才之路。</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