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p>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以下是优学政治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优学政治网一直陪伴您。</p><p>第Ⅰ卷(单项选择题)</p><p>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道题2分,共计60分)。</p><p>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在《慕贤》中指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据此回答1~2题。</p><p>1.这一观点( )</p><p>①肯定了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p><p>②否定了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p><p>③肯定了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p><p>④肯定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p><p>A.①②③ B.②③④</p><p>C.①③④ D.①②④</p><p>2.与上述观点寓意相同的是( )</p><p>①强将手下无弱兵</p><p>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p><p>③性相近,习相远</p><p>④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p><p>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p><p>⑥名师出高徒</p><p>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p><p>3.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以上观点共同蕴含的哲理是( )</p><p>A.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p><p>B.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从质变开始</p><p>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p><p>D.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p><p>4.量变与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p><p>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p><p>B.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否改变</p><p>C.事物在排列次序上的变化</p><p>D.产生时间的先后</p><p>5.同等数量的黑白棋子,可以组成凌厉的攻势,也可以组成破绽百出的败局;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劳动力,由于组织和安排不同,会引起生产结果的质的差异。这说明 ( )</p><p>A.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人的意愿可以左右的</p><p>B.量变和质变没有严格界限,只有大小、速度、程度、规模等方面的区别</p><p>C.量变引起质变,具有普遍性</p><p>D.事物总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或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p><p>6.下列各选项,符合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p><p>①防微杜渐</p><p>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p><p>③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p><p>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p><p>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p><p>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p><p>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p><p>7.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是古代对人的形象的赞美。这告诉我们( )</p><p>A.做事要坚持适度原则 B.矛盾双方既包含优点也包含缺点</p><p>C.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D.要做好工作,必须从细微处着手</p><p>8.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p><p>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p><p>B.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p><p>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p><p>D.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p><p>9.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 )</p><p>A.前进性 B.曲折性</p><p>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 D.一帆风顺地按一定规律前进</p><p>10.下列诗句中蕴涵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p><p>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p><p>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p><p>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p><p>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p><p>11.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p><p>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p><p>②新旧事物必然要经过反复的较量和斗争</p><p>③新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p><p>④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p><p>A.①③④ B.①②④</p><p>C.②③④ D.①②③</p><p>12.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包含的哲理是( )</p><p>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p><p>B.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p><p>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13.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人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也卖不出,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出,可以移植到花盆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就索性将它移植到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p><p>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p><p>B.要正视前进道路的曲折性</p><p>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p><p>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p><p>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据此回答14-15题。</p><p>14.以下成语、俗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p><p>①水滴石穿 ②刻舟求剑 ③统筹兼顾</p><p>④墨守成规 ⑤相辅相成 ⑥断章取义</p><p>A.②④⑥ B.①②④</p><p>C.①③⑤ D.①③⑥</p><p>1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 )</p><p>A.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p><p>B.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p><p>C.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p><p>D.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p><p>16.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完成了。马克思的这段话表明( )</p><p>A.人和动物都具有主观能动性</p><p>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创造性</p><p>C.人的意识能够独自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p><p>D.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p><p>17.人的自觉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这三者的关系是( )</p><p>①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p><p>②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认识世界</p><p>③人们的想和做都由人的精神状态决定</p><p>④人的精神状态贯穿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p><p>18.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 )</p><p>①改变和创造规律的需要</p><p>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需要</p><p>③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p><p>④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需要</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19.美国的火车旅行家保罗太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到,只要有昆仑山脉存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p><p>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p><p>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p><p>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p><p>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p><p>20.揠苗助长的典故中宋人的错误主要在于( )</p><p>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p><p>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p><p>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p><p>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p><p>21.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 )</p><p>A.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B.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p><p>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22.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 )</p><p>A.本质和现象.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p><p>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p><p>2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p><p>A.感性认识依赖于实践,理性认识不依赖于实践</p><p>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p><p>C.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理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p><p>D.感性认识对实践没有指导作用,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p><p>24.人们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这是认识过程的( )</p><p>A.第一次飞跃 B.第二次飞跃</p><p>C.第三次飞跃 D.第四次飞跃</p><p>25.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这告诉我们( )</p><p>A.认识具有无限性 B.认识具有反复性</p><p>C.认识具有上升性 D.认识具有绝对性</p><p>26.研究种子植物,把它分为根、茎、叶、花、果,分别研究它们各自的结构、形态、功能等。这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属于( )</p><p>A.理解 B.鉴别 C.分析 D.综合</p><p>27.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对于分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说,有的比较重要,有的比较次要。这就需要分析,需要筛选,这是( )</p><p>A. 去粗取精 B. 去伪存真</p><p>C. 由此及彼 D. 由表及里</p><p>28.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根本原因是( )</p><p>A.思维规律自身具有的特点 B.事物的客观性质</p><p>C.综合分析的要求 D.人类认识的根本任务</p><p>29.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脉搏,但只有精通脉理的医生才能敏锐地从脉搏的细微变化中,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做到对症下药。这说明( )</p><p>A.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p><p>B.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可靠</p><p>C.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相互区别</p><p>D.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认识了事物的本质</p><p>30.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是( )</p><p>①敢于超越,敢于否定一切</p><p>②突破规律制约,发挥思维潜能</p><p>③以事实和规律为基础进行创新思考</p><p>④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p><p>A. ①② B. ③④</p><p>C. ②③ D. ①④</p><p>第Ⅱ卷(非选择题)</p><p>二、非选择题(共40分)</p><p>31.(12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空军的发展面临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的极端困境,但依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的精神,缔造出第一批战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军进入了高速高质的发展时期,善于学习、善于创新,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有效整合内部资源,不断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机扬威世界,以歼十为代表的先进战机受到世界的青睐,巴基斯坦等国纷纷订购。中国人民空军成立六十多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战斗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p><p>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人民空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p><p>32.(13分)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科学的分析方法。请回答:</p><p>(1)为什么要以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4分)</p><p>(2)怎样才能做到一进门就抓住它的实质? (9分)</p><p>33.(15分)人民网曾经报道过湖北省某村谋求发展的事迹。地处山区的该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改革开放初期,该村曾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非农产业上,兴办过一些小型企业。但由于本地原材料缺乏、技术力量薄弱以及运输成本较高,这些企业没有几年便在竞争中被淘汰了。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该村转变了发展思路,瞄准市场的空白点,把增收的方向定为发展反季节蔬菜,还搭起了塑料大棚,进一步挖掘了土地的增收潜力。与此同时,村民积极学习各种先进的种菜技术,并广泛搜寻市场信息,结果村民收入成倍增长,该村走上了富裕之路。</p><p>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该村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p><p>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练习题及答案</p><p>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道题2分,共计50分)。</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5</p><p>答案BAABDAACADACBAD</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2023202330</p><p>答案DDDACBABBACABAB</p><p>二、非选择题</p><p>31.(12分)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的作用。(2分)中国人民空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的精神,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武器,推动了人民空军的发展。(2分)</p><p>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2分)我国空军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对自身的技术研究和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分)</p><p>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分)我国空军把国外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推陈出新,才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战斗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分)</p><p>32.(13分)(1)现象与本质密切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因此,认识事物应从现象入手。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前提。(4分)</p><p>(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创造两个条件:第一, 占有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分)第二,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2分)包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的过程。(3分)</p><p>回答以下三点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8分。①参加实践,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不断向前推移。②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③运用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p><p>33.(15分)①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3分)该村从脱离本地实际盲目办企业,转为利用本地条件种植反季节蔬菜,体现了其正视并利用客观条件。(2分)</p><p>②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3分)。该村瞄准市场的空白点,把增收的方向定为发展反季节蔬菜,还搭起了塑料大棚,进一步挖掘土地的增收潜力,满足了市场需求,正是遵循价值规律的表现。(2分)</p><p>③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3分)该村村民积极学习各种先进的种菜技术,并广泛搜寻市场信息,就说明了这一点。(2分)</p><p>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练习题及答案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