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35:09

高二政治教案:社会发展的规律

<p>【教学设计】</p><p>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p><p>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p><p>一、教材分析</p><p>本框共设三目:第一目主要分析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入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特征。第二目分析了两大社会基本矛盾,通过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第三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一总趋势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p><p>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同学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归根到底就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组成的。明确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p><p>二、教学目标</p><p>(一)知识目标</p><p>(1)解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p><p>(2)分析两大社会基本矛盾</p><p>(3)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p><p>(二)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p><p>(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p><p>(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p><p>(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p><p>通过本框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p><p>三、教学重点难点</p><p>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p><p>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p><p>四、学情分析</p><p>本课的概念、原理很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社会经验有限,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p><p>1.澄清概念。本课涉及多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革命、改革等。学生要准确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首先就要对这些概念的内涵有比较明确的理解,因此,澄清概念既是学习本课的重要任务,也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p><p>2.观察生活。在学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时,学生可以从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看看自己身边各种意识现象背后的物质原因是什么。比如,民间流传的神话、人们信仰的宗教、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等现象背后的物质原因是什么?同时,看看这些意识现象对人们行为和社会发展又有哪些能动的影响。</p><p>3.分析历史。在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时,学生可以运用这些原理对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加以分析,以便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特别是要运用这些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p><p>五、教学方法</p><p>1.学案导学。</p><p>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p><p>3.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p><p>4.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p><p>六、课前准备</p><p>1.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p><p>2.导学案的印制</p><p>七、课时安排:1课时</p><p>八、教学过程</p><p>(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p><p>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p><p>(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p><p>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那么,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谁?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p><p>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目标,理解学案的有关要求,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其预习情况解决疑惑。</p><p>(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p><p>一、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本质是什么</p><p>(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p>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p><p>◇课堂探究:</p><p>(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p><p>(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p><p>◇探究提示:</p><p>(1)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进行的。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从而陷入唯心主义。</p><p>(2)马克思能够从实际出发,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识人的本质,认识社会发展的运行规律,而不是从主观思想动机出发。实践观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另外,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出现,是客观条件。</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政治教案:社会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