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34:39

2023年高考政治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知识点汇总

<p>第二课 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p><p>一、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A)</p><p>1.可支配收入及其构成</p><p>1)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p><p>2)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构成</p><p>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p><p>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p><p>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富的数量</p><p>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外来收入的预期</p><p>人们的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不同,通常是一条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型曲线。</p><p>3)其他影响因素</p><p>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产生影响。</p><p>二、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B)</p><p>1.适度消费的含义</p><p>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p><p>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p>1)生产决定消费</p><p>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p><p>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p><p>①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p><p>消费具有动力功能。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p><p>②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p><p>3.适度消费的积极意义</p><p>1)适度消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p><p>2)适度消费体现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p><p>3)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创造,有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p><p>4.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p>1)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p><p>注重精神消费,有助于改善生活的质量。</p><p>2)与闲暇时间的多少相关</p><p>恰当安排好工作和闲暇的关系,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p><p>3)与生活环境相关</p><p>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p><p>5.提高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的意义</p><p>1)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p><p>2)提倡艰苦朴素,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p><p>3)提倡艰苦朴素,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p><p>三、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B)</p><p>1.消费结构的含义</p><p>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消费的结构。</p><p>2.消费结构的划分(按角度)</p><p>1)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层次)</p><p>①生存消费——维持生命存续所必需的消费</p><p>②享受消费——为了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进行的消费</p><p>③发展消费——为了求得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消费</p><p>2)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内容)</p><p>①物质消费——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p><p>②精神消费——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p><p>3)耐用品消费、非耐用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消费对象)</p><p>①耐用品消费——凡是在消费之后,消费品被消耗掉的</p><p>②非耐用品消费——在损坏之前可以供人们长期使用的消费品的消费</p><p>③服务消费——支付费用接受各种服务</p><p>4)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消费方式)</p><p>①自给性消费——不通过市场交换、不支付费用的消费</p><p>②商品性消费——通过购买商品或付费接受服务进行的消费</p><p>3.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p><p>1)恩格尔定律</p><p>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p><p>2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p><p>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p><p>3)恩格尔系数的作用</p><p>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高低</p><p>4)恩格尔系数的反映标准</p><p>①50%以上——绝对贫困</p><p>②50~59%——温饱水平</p><p>③40~49%——小康水平</p><p>④20~40%——富裕水平</p><p>⑤20%以下——绝对赋予</p><p>4.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p><p>1)总概述: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消费结构的这种进步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p><p>2)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p><p>3)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p><p>4)非耐用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p><p>5)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p><p>6)消费结构的进步还表现在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p><p>5.合理消费</p><p>1)合理消费的含义</p><p>合理消费就是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效益。</p><p>2)合理消费的基本要求</p><p>①合理安排不同的消费项目</p><p>②了解消费需要的弹性和刚性需求</p><p>保证具有刚性需求的项目,合理安排需求弹性较大的项目。</p><p>消费弹性归根到底是由不同消费项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同决定的。</p><p>四、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C)</p><p>1.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及其表现</p><p>1)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含义</p><p>违反社会公德的、违反精神文明的,或者影响合理消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p><p>2)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表现</p><p>①攀比心理</p><p>②炫耀心里</p><p>③从众心理</p><p>④逆反心理</p><p>2.不成熟的消费心理的表现</p><p>1)冲动购物</p><p>2)缺乏自制力</p><p>3)将购物作为宣泄情绪,疏解心理压力的手段。</p><p>五、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p><p>1.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p><p>在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中,一般来说,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p><p>①消费者经营者信息不对称,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对掌握的信息远不如经营者。</p><p>②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而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在信息收集,交易条件分析和决策上,以及在商品服务质量监测和谈判交涉时,消费者无疑都处于弱势地位。</p><p>2.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p><p>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良性互动,实现“双赢”。</p><p>六、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B)</p><p>1.安全权</p><p>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没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带符合社会普遍公认的安全、卫生要求。</p><p>2.知情权</p><p>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有权询问和了解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和交易条件。知情权是实现消费者其他权益的重要前提。</p><p>3.选择权</p><p>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好似,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p><p>4.公平交易权</p><p>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遵循公平原则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通过平等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以及其他交易条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精确的商品或者服务。</p><p>5.受尊重权</p><p>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p><p>6.获得赔偿权</p><p>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其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个人隐私等人身权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依法予以赔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其财产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对其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加倍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即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服务的费用的一倍。</p><p>七、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B)</p><p>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多种途径:</p><p>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p><p>我国的法律鼓励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消费争议。协商和解具有及时、方便、经济、有利于维持当事人之间友好关系的优点,是实际生活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也是消费者通常首先采用的方法。</p><p>2.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p><p>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解决争议的主要办法是调解,其服务一般是免费的。通过消费者协会调解,消费者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经济负担也比较轻。它不是解决消费者争议的必经途径。</p><p>3.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p><p>受理这方面申诉的国家行政机关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技术监督机关,价格监督机关,医药、食品、卫生监督机关,商品检验机关,以及经营者所属的业务主管机关。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消费者申诉实行调解制度,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经营者的违法违规行为有行政处罚权。</p><p>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p><p>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自愿将争议事项提交第三者裁决的办法。仲裁裁决已经作出,当事人不能就此再向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数具有法律效力,经营者不履行的,消费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p><p>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p><p>诉讼是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最具有权威的方式。消费者往往选择将此作为结局争议的最终途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高考政治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