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33:36

高考政治必背考点: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p>一、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p><p>1.社会生产始终是一国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p><p>2.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p><p>通过社会生产,自然界的许多物质材料发生了变化,成为适合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没有生产活动,人类社会本身将不复存在。</p><p>3.社会的发展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p><p>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变动,是整个社会逐渐的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p><p>二、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B)</p><p>1.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两个方面的关系</p><p>人与自然生产力</p><p>人与人生产关系</p><p>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p><p>1)生产力的含义</p><p>①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p><p>②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p><p>③劳动者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p><p>2)生产关系的含义</p><p>①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发生的联系。</p><p>②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p><p>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p><p>B.各个社会集团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p><p>C.产品分配形式。</p><p>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p><p>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p><p>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p><p>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p><p>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p><p>A.一种产生关系如果能够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p><p>B.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候,它就需要作变革或调整了。</p><p>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p><p>1)劳动者的劳动</p><p>①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p><p>②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p><p>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p><p>①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p><p>②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p><p>③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溯到土地。</p><p>④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p><p>3)资本</p><p>①在现代社会中,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p><p>②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p><p>4)经营管理</p><p>①这种对其他要素其组织、连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p><p>②经验管理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p><p>5)科学技术</p><p>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p><p>A.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p><p>B.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运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p><p>C.促进生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是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p><p>②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6)社会生产基本要素的分类</p><p>①实体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p><p>②联结性要素:经营管理</p><p>③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p><p>三、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B)</p><p>1.工业化的含义</p><p>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一般是指它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这样一个过程。</p><p>2.传统工业化的特征与其突出问题:</p><p>①传统工业化是以大量人力或资本的投入为特征的</p><p>②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突出问题</p><p>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p><p>1)科技含量高</p><p>2)经济效益好</p><p>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p><p>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p><p>4.信息化</p><p>1)信息化的含义</p><p>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p><p>2)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p><p>①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p><p>②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p><p>③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p><p>④总之,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p><p>四、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A)</p><p>1.国内生产总值(GDP)就是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的这样一种统计指标。</p><p>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于劳务的价值总和。一个国家的GDP,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p><p>3.GDP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一国(或地区)GDP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p><p>五、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B)</p><p>1.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增长的意义</p><p>1)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p><p>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p><p>2)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p><p>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p><p>2.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如何实现)</p><p>1)要是每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p><p>方式:必须依靠一套由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共同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p><p>内部因素:人们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p><p>外部因素: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p><p>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p><p>①如果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是科学的、规范的,那么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就会有良好的态势,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得到了实现。</p><p>②如果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失误,则会导致经济资源的浪费,人民权重的利益受损,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南辕北辙。</p><p>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p><p>3.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关系</p><p>1)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p><p>2)改善人民生活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p><p>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A)</p><p>1.积累的含义</p><p>所谓积累,就是指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p><p>2.积累基金的含义</p><p>当积累用一定的价值表示出来时,称积累基金。它在GDP总量中所占比重,称积累率。</p><p>3.社会积累基金的来源渠道</p><p>1)政府的财政渠道</p><p>2)企业的利润留成</p><p>3)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政治必背考点: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