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题
<p>这篇2023年初一下册政治期末测试题是优学政治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填写到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20分)</p><p>1.走进中学,七年级学生小芳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环境,她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你认为下面小芳的调节方法中不正确的是</p><p>A.主动调整,有计划地安排好学习和生活 B.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去</p><p>C.总是在老师要求和布置下被动地学习 D.增强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p><p>2.优良的班风主要体现在下列许多方面:</p><p>① 精神风貌② 个人习性 ③ 学习氛围 ④ 同学关系</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p><p>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之一。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p><p>A.夸大自己的优点,充满自信 B.实事求是</p><p>C.放大自己的缺点,做人要谦虚 D.不要自我评价,难得糊涂</p><p>4.下列不属于自卑表现的有</p><p>A.王宇因为怕自己在课堂上回答错了同学们笑话而不敢主动发言</p><p>B.小海同学在参加课堂分组讨论的时候,总是积极参与并能虚心听取同学发表意见</p><p>C.小张不敢和李民赛跑,因为李民比他高</p><p>D.小芳在日记里写道:我实在没有勇气和信心超过周光,他可是第1名呀</p><p>5.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广场迎面的石壁上刻着遇难者202300的黑色大字。这主要警示我们要</p><p>A.记住宅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人数 B.记住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与日本交往</p><p>C.牢记国耻,奋发图强 D.记住仇恨,立志报仇</p><p>6.英国哲学家卡莱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p>A.有了羞耻心,我们就不会为所欲为</p><p>B.有了羞耻心,我们做错了事会感到惭愧</p><p>C.有了羞耻心,我们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p><p>D.有了羞耻心,我们就不会为自己的不正当行为而难为情</p><p>7.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不是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个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 有了自尊,就有了奋发向上的精神</p><p>② 成就人生必须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p><p>③ 只要有了自尊和自信,就必然获得成功</p><p>④ 自尊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自信能激发潜能</p><p>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p><p>8.毛泽东主张经常想一想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鲁迅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自己这表明毛泽东和鲁迅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都是</p><p>A.相互比较 B.咨询他人 C.自我反省 D.科学鉴定</p><p>9.小明最近很烦恼,觉得周围同学不尊重他。请你告诉他受人尊重的奥秘是</p><p>A.尊重他人 B.奉承他人 C.藐视他人 D.迎合他人</p><p>10.下列对右边漫画中人物做法认识正确的是</p><p>A.做法不正确,考试作弊是羞耻的</p><p>B.做法正确,这是在维护自己的自尊</p><p>C.只要不被老师发现就无所谓</p><p>D.取得好成绩可以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p><p>11.不管是汶川地震,还是舟曲泥石流,我们都看到很多同学纷纷解囊,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人民。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p><p>A.同学们的做法是对的,这样子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B.一方有难,八方支援</p><p>C.这是同学们互相攀比,爱慕虚荣的表现 D.同学们很有爱心</p><p>12.革命烈士叶挺在狱中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我们可以看出叶挺将军是一位</p><p>A.有自尊、有人格,品格高尚的人 B.开拓进取、不断探索的人</p><p>C.刚愎自用、听不得他人意见的人 D.虚荣、爱面子的人</p><p>13.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来自于</p><p>① 对自卑的克服 ② 对缺点和不足的正视</p><p>③ 生活中成功的积累 ④ 对优点和长处的欣赏</p><p>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p><p>14.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产品有三个品牌:华辰牌、华西牌、仁宝牌,为啥要以村名、人名作品牌呢?老书记吴仁宝说:这叫自加压力!搞不好就要毁坏华西村和我的名声,对生产厂长、职工,也有极大的压力和更好的鞭策,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p><p>①华西村和吴仁宝有权以村名、人名为产品命名</p><p>②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誉,首先自己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p><p>③诚信不仅是经商的道德基础,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p><p>④华西村和吴仁宝爱慕虚荣</p><p>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p><p>15.在我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指的是</p><p>A.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B.经济收入完全平等</p><p>C.社会地位完全平等 D.人们职业应该相同的</p><p>16.2023年5月,姚明起诉武汉云鹤大鲨鱼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侵权,云鹤公司开发的姚明一代体育用品,并在全国各地建立经销专营店。姚明是在维护自己的</p><p>A.名誉权 B.姓名权 C.虚荣心 D.自信心</p><p>17.小明发现一个被虫咬了的苹果,本想递到后面给别的同学,但他马上想到,别人肯定不想要这个苹果,于是就自己拿了。他的想法体现了的道理</p><p>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乐于助人,相互支持</p><p>C.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人格不可辱</p><p>18.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p><p>A.玫瑰送人了,但是香气留下来了 B.献出自己的爱心不一定能收回爱心</p><p>C.给予别人帮助就能得到回报 D.真诚地帮助了别人,同时也帮助了自己</p><p>19.下列古语中能体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要求的是</p><p>A.敬人者,人恒敬之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p><p>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p><p>20.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我们必须</p><p>① 各尽其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集体建设添砖加瓦</p><p>② 自觉遵守班规班纪、校规校纪、敢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p><p>③ 关心集体,乐于助人</p><p>④ 用爱心营造良好的班风</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p><p>二、判断题 (正确的在相应空格内选A,错误的选B。每小题1分,共5分)</p><p>2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p><p>22.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誉,首先自己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p><p>23.爱是一种关怀,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奉献。爱不能斤斤计较,不能患得患失,爱可以不讲原则。</p><p>24.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它催人奋进,也能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p><p>25.喊他人的绰号表明彼此关系亲近,因而无伤大雅.</p><p>三.简答题。(15分)</p><p>26.一条泥泞的乡村马路上,一辆高档轿车抛锚在路边,车上下来一位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张百元钞票,对着围观的村民说:我的车子下面的一颗螺丝松了,谁爬进去帮我拧紧,这一百元就是谁的了。这时,一个小孩从人群中走出来,二话没说爬车底拧紧了螺丝。小孩从车底爬出来时,身上沾满了泥浆。中年男子一边将一百元递给小孩一边说:拧个螺丝赚一百元太划算了吧!小孩没有伸手接钱,也没走开。中年男子奇怪地问:你还想干嘛?小孩说了一句:我不要钱,我在等你说谢谢!围观的村民对中年男子一阵嘲笑。</p><p>(1)你如何看待这件事?(4分)</p><p>(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与人交往的呢?(请列举两例具体事例)(2分)</p><p>27.七年级学生小军自称天才,结果每次考试总不理想,而且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小军看到同学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非常羡慕,由于父母的收入不高,经济条件有限,他就向同学借钱买了一双。许多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小军觉得很有面子,有了自尊。同学王丽期中考试得到第一名,小军却到处传言说王丽的成绩是靠作弊得来的。小军平常生活中总是和同学斤斤计较。班干部教育他时,他总是说:走自己的路,随你们说吧!</p><p>(1)请运用所学知识指出小军做法的错误之处。(至少找出三处错误,6分)</p><p>(2)假如你和小军是好朋友,你会运用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哪些观点去劝说小军?(3分)</p><p>四.分析说明题 (10分)</p><p>28.材料一:李平放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踩上了香蕉皮,摔了一跤。旁边的同学马上过来搀扶他。</p><p>材料二:李平以后在吃水果时,总是想到踩上香蕉皮摔跤的事。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乱扔果皮、垃圾了,而是放在垃圾桶里。</p><p>材料三:每每想起自己摔跤时同学们关心的情景,李平就特别感动。渐渐地,他也变得爱关心、帮助别人起来。他为成绩差的同学补课,和文艺委员一道出黑板报,还主动承担了班级里自行车排放管理的任务。</p><p>材料四:同学们发现李平变了,变得精神饱满,变得快乐幸福,变得自信乐观起来,学习成绩也更出色了。</p><p>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下列所提供的观点,先选择,后回答问题:</p><p>(1)材料一、二共同体现了上述观点中的 。(请填序号,1分)李平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他的内心一定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2分)</p><p>(2)材料三、四共同体现了上述观点中的 。(请填序号,1分)</p><p>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3分)</p><p>(3)材料一、三共同体现了上述观点中的 。(请填序号,1分)</p><p>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怎样去落实这一观点?(2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