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期中政治复习试卷
<p>第I卷(选择题共50分)</p><p>注意事项:</p><p>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上填写答案。</p><p>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p><p>1.增加国民收入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其中最根本的途径是</p><p>A.增加劳动者数量 B.延长劳动时间</p><p>C.提高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p><p>2.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即:</p><p>A.生产和消费 B.财政和税收 C.积累和消费 D.交换和分配</p><p>3.2023年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建成所需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按其最终用途,属于</p><p>A.扩大再生产 B.社会物资储备 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D.社会福利</p><p>4.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指的是</p><p>A.国家的预算和决算 B.国家的收入和支出</p><p>C.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D.积累和消费</p><p>5.财政预算的功能首先是</p><p>A.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B.反映社会发展的状况</p><p>C.促进科教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D.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p><p>6.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是</p><p>A.税、利、债、费的总和 B.国家的政治权利</p><p>C.经济发展的水平 D.国家的分配政策</p><p>7.财政赤字指。</p><p>A.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p><p>B.当年财政报表都用红笔填写,故称赤字</p><p>C.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p><p>D.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或小于支出的经济现象</p><p>8.作为财政收入基本形式的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较</p><p>A.税收是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征收的 B.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p><p>C.是依照国家的法律征收的 D.税收的目的是保证国家活动的正常进行</p><p>9.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这一性质是由( )</p><p>①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 ②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作用决定的</p><p>③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④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来源决定的</p><p>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p><p>10.在我国,征税的主体和纳税的主体分别是</p><p>A.国家和纳税人B.国家和法人 C.单位和自然人 D.税务机关和法人</p><p>11.依据我国税法规定,下列对纳税人理解正确的:</p><p>A.没有经济收入的人不能成为纳税人 B.只要有经济收入的人就是纳税人</p><p>C.亏损企业不能成为纳税人 D.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纳税人</p><p>12.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包括</p><p>①工资、薪金所得 ②个人劳务报酬所得</p><p>③企业经营的纯利润 ④个人的利息、股息所得</p><p>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②④</p><p>13.以下说法中,对金融理解正确的是</p><p>A.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 B.资金的融通简称为金融</p><p>C.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构成金融体系 D.金融指的就是银行</p><p>14.下列机构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是</p><p>①保险公司②农村信用合作社③金融租赁公司④信托投资公司⑤招商银行</p><p>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p><p>15.银行被形象地比喻为经济活动的气象站寒暑表,这说明银行具有的作用是</p><p>A.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p><p>B.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p><p>C.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p><p>D.银行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p><p>现代银行要求关注发放贷款的安全性,对企业也是以诚相贷。据此回答16~17题:</p><p>16.之所以要以诚相贷,是因为诚信</p><p>①影响着银行资金的安全和信贷质量②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③是经济活动健康发展的保证④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p><p>17.对贷款的认识正确的是</p><p>A.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 B.银行利润的保证</p><p>C.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D.财政收入的基础</p><p>18.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储蓄形式是</p><p>A.活期储蓄 B.定期储蓄 C.定活两便 D.保值储蓄</p><p>19.下列对于公民存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p><p>A.为国家积累资金,增加财政收入</p><p>B.增加公民的收入,树立正确的纳税人意识</p><p>C.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p><p>D.调节市场货币流通,有效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p><p>20.债券的种类很多,根据发行者不同,可分为 ( )</p><p>①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②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③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④为扶贫而发行债券</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p><p>21.我国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特点的债券是</p><p>A.金融债券 B.公司债券</p><p>C.政府债券 D.企业债券</p><p>22.下列关于债券与股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p><p>①它们都是有假证券,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p><p>②都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p><p>③债券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 ,其安全性比股票大</p><p>④股票具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其收益比债券大</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p><p>23.我国商业保险一般可分为两大类:</p><p>A.健康保险和财产保险 B.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p><p>C.单位保险和人身保险 D.国家保险和社会保险</p><p>24.公民购买商业保险的主要目的在于</p><p>A、减少危险,防范后患,安定生活 B.投机收益</p><p>C.不发生危险和灾害事故 D.为了获得保险金</p><p>25、公民存款储蓄、购买债券、参加商业保险的共同点是</p><p>①都是以获得利息为目的</p><p>②都是针对风险的投资行为</p><p>③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p><p>④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利益。</p><p>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p><p>第I卷答题卡(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p><p>第II卷(非选择题共70分)</p><p>二、本卷共4小题,共70分</p><p>26.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国家必须有一定的积累,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多年来,财政收入</p><p>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国家财政困难增加,赤字不断扩大。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必须逐步提高两个比重。同时要努力节约开支,把开源与节流结合起来。</p><p>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原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p><p>(1)我国国家为什么非常重视财政问题?(10分)</p><p>(2)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源与流的问题?(10分)</p><p>2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请简述我国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15分)</p><p>28.材料一:2 008年,我国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各有关分行要密切配合地方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督促协调各金融机构做好支持当地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p><p>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在稳定币值,加强金融监管,建设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保证现金供应,精心管理国家金库和外汇储备,及时公布准确的金融统计数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p><p>阅读材料请回答:</p><p>(1)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是什么?(6分)</p><p>(2)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是怎样的?(4分)</p><p>(3)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10分)</p><p>29.储蓄、债券、保险、股票是居民常见的金融投资方式。有人讲年轻人投资理财上应选择股票,年轻人不怕失败中年人是家庭支柱,事业如日中天,投资理财应选择保险,防范风险;老年人应颐养天年,投资理财应侧重储蓄和国债。</p><p>请分析以上观点的合理性。(15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