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题整理
<p>初三下学期的学习知识范围更广,课程的内容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优学政治网为您整理的初中三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题,希望有所帮助!</p><p>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 )</p><p>①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②民族精神的生长史</p><p>③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④涵盖一切文明成果的文明史</p><p>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p><p>2.杨叔子院士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中华民族精神( )</p><p>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②是中华民族之魂</p><p>③以团结统一为核心 ④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p><p>A .②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p><p>3.2023年8月15日,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7名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成功登上钓鱼岛的主岛,并插上五星红旗宣誓主权。记者问来自内地的方晓松:面对日舰的阻挠,为什么不惧怕时,他说能成功登上钓鱼岛,死也值了!方晓松的言行彰现了( )精神。</p><p>A.自强不息 B.勤劳勇敢 C.团结统一 D.爱国主义</p><p>4.有位诗人曾说:祖国意味着责任。下列属于对国家负责的表现是( )</p><p>①莫言问鼎2023诺贝尔文学奖 ,圆中国百年梦想</p><p>②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更重视个人利益的得失</p><p>③袁隆平用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祖国和人民</p><p>④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p><p>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p><p>5.物价上涨慢一点,收 入增长快一点;就业机会多一点,资源消耗少一点;孩子学费降一点,医疗费用低一点 这一民谣从根本上反映了( )</p><p>A.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干群矛盾 B.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的矛盾</p><p>C.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的矛盾</p><p>6.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是( )</p><p>①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②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p><p>③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p><p>④城乡居民拥有的通讯工具比原来明显增多了</p><p>A.①③④ B.③④C.②④D.①②③</p><p>7.我国税收的特征是( )</p><p>①规定性 ②强制性 ③无偿性 ④固定性 ⑤免费性</p><p>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p><p>8.吴某在路上拾得一个钱包,内有现金数万,喜不自禁,占为己有。失主知道后请求归还,但吴某拒不交还,于是失主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吴某交还全部款项,并承担诉讼费用。这个案例说 明( )</p><p>①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②不是自己的合法所得,就不能占为己有</p><p>③取得不当的利,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人 ④任何人不得将他的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p><p>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p><p>9.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下列行为中,属于平等的是( )</p><p>A.班干部选举中,根据选票多少来确定班长</p><p>B.工商管理人员李某放纵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p><p>C.王某处理事情时袒护他的亲戚</p><p>D.刁某通过送礼给领导,谋取了好的工作岗位</p><p>10.据调查,中国居民工资收入稳步增长,但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仍然过大。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别。国有企业经营者与职工收入的差距不合理扩大,企业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对此,我们应该( )</p><p>A.坚持平均主义的原则 B.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p><p>C.尊重差异,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 D.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分配制度</p><p>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成员发扬相互关爱、热情奉献的精神。下列语句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p><p>①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 ②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p><p>③凡事低头人前过,不惹半点事非来 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p><p>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p><p>12.党和政府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体现了党和政府( )</p><p>①实行平均分配 ②维护社会公平 ③坚持以人为本 ④促进社会和谐</p><p>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p><p>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p><p>A.民主集中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p><p>14、现阶段青年人面临的历史使命是( )</p><p>①祖国富强;②民族独立;③人民富裕;④民族的伟大复兴;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p>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p><p>15、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时代赋予我们当代青少年的崇高使命是( )</p><p>A:学好本领,报效父母;B: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p><p>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振兴中华,基本实现现代化。</p><p>16、鲁迅年轻时,看到列强用海军侵略中国,曾想当海军;后来他相用实业救国,于是改学工业技术;毕业后面对中国现实,他转而学医;在日本学医期间,又认识到中国人急需治疗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于是拿起文学这个武器,去唤醒亿万民众,鲁迅个人的理想的改变,表明了鲁迅( )</p><p>A:没有个人的理想 B: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连在一起</p><p>C:最爱好文学 D:不重视自己的理想</p><p>17、全国劳动模范邓建军,17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学习,不断创新,由一名普通的青年工人成为新世纪的能工巧匠,成为知识型工人的楷模。这说明( )</p><p>①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 ②艰苦创业要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青年成才,既要刻苦学习,又要注重实践 ④青年为祖国立志成才,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p><p>18、某机构对一些即将出国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言论:中国太落后,留在国内没有用武之地,中国学习、工作条件太差,个人发展机会太少。这种言论( )</p><p>①是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表现 ②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③忽视了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没有认识到个人的前途与命运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的 ④符合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标准和出发点</p><p>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p><p>1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于勤俭败由奢这一古训表明( )</p><p>①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p><p>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法宝</p><p>③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事业的成功和美好的未来</p><p>④反对奢侈腐败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大事</p><p>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p><p>20、奉献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p><p>A、服务群众 B、诚实守信 C、爱岗敬业 D、办事公道</p><p>21、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p><p>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实现共产主义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p>22、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是( )</p><p>A、毛泽东 B、邓小平 C、马克思 D、胡锦涛</p><p>二、问答题:(共40分)</p><p>23、考试焦虑是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据调查,大约有10%-15%的学生对考试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有的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p><p>(1)、结合以上材料,请你来分析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6分)</p><p>(2)、你认为应该怎样克服考试焦虑?(6分)</p><p>24、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后,在当代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一致认为,保尔身上体现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人生追求、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请回答:</p><p>(1) 我们今天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指的是什么?(4分)</p><p>(2)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学生要如何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6分)</p><p>25、据人民网报道,中国驻美国大使馆2023年4月28日在此间隆重举行2023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生奖学金颁奖仪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专业博士生韩叶斐同学代表获奖留学生在颁奖仪式上发言。她说,今年是令我们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兴奋的一年。胡主席一周前的访美之旅向美国、向世界、也向我们这些离开故土数年的莘莘学子展现了祖国和平崛起的峥嵘现实和美好前景。回想100多年前的留洋学子,背后是清政府的愚昧腐败和故土已经被侵略的屈辱与满目疮痍;几十年前的留美学子,看到的是重重战乱后祖国的百废待兴,遭到的却是留学所在过的诸多限制;但是从他们之中,还是走出了詹天佑、邓稼先、茅以升等令我们无比敬仰的前辈。今天,祖国已经从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和平崛起,我们有作为的中国人的骄傲和坦荡,更为能报效祖国而摩拳擦掌。</p><p>(1)、以上材料说明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是怎样的关系?(8分)</p><p>(2)、联系本人实际谈谈,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报效祖国?(10分)</p><p>三、实践与探究(16分)</p><p>26、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某小组就零花钱问题展开了研究:</p><p>材料一:一提起零花钱,我心里就隐隐作痛。自己的家庭一直不是很富裕,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儿子要节俭,但儿子却总喜欢与同学攀比,更美想到的是,儿子竟然几次偷拿家里的钱。</p><p>材料二:一初中生用零花钱摆阔请客,一桌竟然花了2023元。</p><p>(1)、请指出材料一中儿子的不正确行为。(要求:至少写出三种,语句完整,语言规范)(6分)</p><p>(2)、请从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方面,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零花钱的认识。(10分)</p><p>优学政治网为大家推荐的初中三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题,,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加油哦!</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