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单元测试试题
<p>以下是优学政治网为您推荐的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单元测试试题,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p><p>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单元测试试题</p><p>一、单项选择题</p><p>1.区别危害公共安全罪与非罪的主要标准是( )。</p><p>A.没有社会危害性</p><p>B.有社会危害性</p><p>C.虽有社会危害性,但情节轻微、危害不大</p><p>D.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及是否触犯刑法</p><p>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 )。</p><p>A.首要位置 B.主要位置</p><p>C.重要位置 D.一般位置</p><p>3.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由______裁决。( )</p><p>A.国家权力机关 B.公安机关</p><p>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p><p>4.社会公共秩序主要靠_______来维护。( )</p><p>A.法律的强制性 B.公安人员</p><p>C.人们自觉守法 D.法律的权威性</p><p>5.随意拨打110谎报案情的行为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p><p>A.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p><p>B.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p><p>C.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p><p>D.妨害交通管理秩序的行为</p><p>6.《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p><p>A.只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人适用</p><p>B.对遵守法规的人没用</p><p>C.对少数人有用,对多数人没用</p><p>D.具有普遍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p><p>7.一名下岗人员,以自谋职业为由,销售弹簧刀具二百余把,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对公安机关抓他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p><p>A.他已下岗,这种行为是自强自立的表现,公安机关应予以支持</p><p>B.他的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应予以处罚</p><p>C.他的行为还不够刑事处罚,不应予以制裁</p><p>D.他的行为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应予以处罚</p><p>8.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都要靠_____来确认和维护。( )</p><p>A.管理者 B.领导</p><p>C.人民群众 D.法律</p><p>9.我国法律规定对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要予以必要的( )。</p><p>A.管理 B.批评</p><p>C.制裁 D.说服</p><p>10.社会管理涉及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p><p>A.使用者 维护者</p><p>B.管理者 被管理者</p><p>C.生存 发展</p><p>D.制造者 消费者</p><p>二、多项选择题</p><p>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有( )。</p><p>A.警告 B.罚款</p><p>C.没收财产 D.拘留</p><p>2.公共秩序主要指( )。</p><p>A.社会秩序 B.安全生产</p><p>C.公共场所秩序 D.交通秩序</p><p>3.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有( )。</p><p>A.扰乱公共秩序</p><p>B.妨害公共安全罪</p><p>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p><p>D.违反交通规则</p><p>4.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 )。</p><p>A.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p><p>B.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p><p>C.社会生活离不开的行为准则</p><p>D.包括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p><p>5.一天下午,赵某在自由市场遇到一陌生人。陌生人问赵买不买车,价钱相当便宜,还带他看了那辆刚偷来待售的自行车。赵某一看是辆新的变速车,卖那么便宜,便知来路不正。但他抵挡不住诱惑,还是把车买了下来。后来,当地派出所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某进行了处罚。赵某的行为( )。</p><p>A.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p><p>B.是正常买卖交易,不应干涉</p><p>C.属于犯罪行为</p><p>D.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属于违法行为</p><p>6.下列属于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是( )。</p><p>A.非法携带存放枪支</p><p>B.扰乱学校教学秩序使教学不能正常进行</p><p>C.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p><p>D.故意损毁交通标志,影响车辆通行</p><p>7.下列属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行为的是( )。</p><p>A.对领导有意见,越级上告的行为</p><p>B.破坏草坪、花卉、树木的行为</p><p>C.造谣惑众、煽动闹事的行为</p><p>D.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p><p>8.社会生活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它包括( )。</p><p>A.经济、政治生活</p><p>B.精神文化生活</p><p>C.婚姻家庭生活</p><p>D.国家之间的交往</p><p>三、简答题</p><p>1.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p><p>2.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有哪些危害性?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有哪些?</p><p>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什么作用?</p><p>四、判断说明题</p><p>1.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大,产生的后果较严重。</p><p>2.无规矩不成方圆说明了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p><p>五、问答题</p><p>材料一: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组织,宣传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挑动制造事端,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从2023年底以来,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煽动大批练功者多次围攻多家报社和电视台,并到天安门广场聚众闹事。2023年4月25日,一万多名法轮功练习者又围攻了中南海。李洪志的歪理邪说诱使很多人产生迷惑恐惧心理,丧失理智,引发多起致疯、致残、致死的恶性事件。特别是2023年1月23日下午,五名法轮功痴迷者到天安门广场自焚,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p><p>材料二:李洪志及其法轮功 邪教组织违背了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完全对立的。而法律是不容蔑视的,2023年7月22日,中央决定坚决依法取缔法轮功组织。</p><p>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p><p>(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p><p>(2)聚众闹事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p><p>(3)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受到什么启示?</p><p>参考答案</p><p>一、单项选择题</p><p>1.D 2.C 3.B 4.C 5.A 6.D 7.B 8.D 9.C 10.B</p><p>二、多项选择题</p><p>1.ABD 2.ACD 3.ACD 4.ABCD 5.AD 6.ACD 7.CD 8.ABCD</p><p>三、简答题</p><p>1.答: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p><p>2.答:(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损失,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到头来也使行为人自己受到惩罚,自食害人害己的苦果。</p><p>(2)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主要有: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护交通工具上的秩序;制裁扰乱公共秩序的其他行为。</p><p>3.答:条例通过规范人们参加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行为,促使人们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为我国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武器。</p><p>四、判断说明题</p><p>1.答:正确。这是因为:</p><p>(1)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就是故意或者导致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较多公私财产造成损失的行为。</p><p>(2)由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指向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事先无法确定,行为人对这一结果既无法预料也难以控制,因此,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大,产生的后果较严重。</p><p>2.答:正确。这是因为:</p><p>(1)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反映了社会公共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p><p>(2)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p><p>五、问答题</p><p>答:(1)材料一说明,法轮功邪教组织危害人民,是十足的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邪教。法轮功不除,则国无宁日。</p><p>材料二说明,我国法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法律成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的有力武器。社会生活需要法律。</p><p>(2)聚众闹事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p><p>(3)第一,青少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明辨是非,认清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并同它划清界限。第二,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自觉守法,勇于护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为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而努力。</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