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4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梳理
<p>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培养合格的公民,加大公民意识的培养。高中生处于公民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必须给予重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小编准备了高二必修4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p><p>考点展示:</p><p>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真理和谬误,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p><p>考点一 实践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命题揭密</p><p>★★★★★近三年有11次在此处命题,属于高频考点。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题。实践的含义及特点考查较少,重点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的内容。</p><p>复习要求</p><p>理解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p><p>讲解点1 实践</p><p>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p><p>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p><p>【高考警示钟】近几年新课标地区对实践特征的考查力度不大,2023年考查的角度可能有:</p><p>(1)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实践的本质特征,但不能夸大这一特点,否则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p><p>(2)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更要求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态度认识和评价事物,不能以今天的进步而苛求前人,不能以刻板不化的态度认识当前的工作。</p><p>讲解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都来源于实践。</p><p>(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新问题、新要求,推动新的探索和研究;新工具和新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p><p>(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p><p>(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哲理总结</p><p>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p>【原理内容】</p><p>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p><p>【方法论要求】</p><p>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p><p>【高考警示钟】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热点.</p><p>(1)弄清认识、理论、真理与科学理论的关系,理解其性质与作用的区别。</p><p>(2)分清认识的基础与认识的来源的不同、认识的获得途径与认识的来源的不同,做到准确到位。</p><p>考点二 真理和认识的过程</p><p>命题揭密</p><p>★★★★★★近三年有15次在此处命题,属于高频考点。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试题命制常以重大的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常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考查。</p><p>复习要求</p><p>理解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有条件性;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p><p>讲解点1 真理</p><p>1、真理是客观的</p><p>(1)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p><p>(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p><p>①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p><p>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p><p>(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p>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p><p>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可能转化为谬误。</p><p>(2)真理都是具体的</p><p>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易错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真理不具有客观性。</p><p>(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p><p>(2)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p><p>(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真理是客观的。</p><p>讲解点2 认识的过程</p><p>(1)认识具有反复性</p><p>①是什么?</p><p>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p>②为什么?</p><p>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显隐)从主体来看,会受到主观(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与客观(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p><p>(2)认识具有无限性</p><p>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p><p>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p><p>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p><p>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p><p>(3)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p><p>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p><p>【高考警示钟】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是中学教学的核心,也是高考的主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是理解上述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p><p>(1)真理与谬误辩证统一、相互转化,不能把它们绝对对立起来,尤其应明确没有对谬误的理性分析、正确应对,就无法走向真理。</p><p>(2)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质变与量变的统一,要避免形而上学的错误。</p><p>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必修4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