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第一学期寒假政治试卷(附答案)
<p>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培养合格的公民,加大公民意识的培养。高中生处于公民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必须给予重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小编准备了高二第一学期寒假政治试卷,希望你喜欢。</p><p>本试卷共10页,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p><p>注意事项:</p><p>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p><p>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p><p>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p><p>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l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p><p>1.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p><p>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p><p>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p><p>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p><p>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p>2.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p><p>A.世界观是人们对主观世界的根本看法</p><p>B.世界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正确观点</p><p>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p>D.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科学</p><p>3.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p><p>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p><p>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p><p>4.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p><p>A.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p><p>B.学了哲学,就会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C.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p><p>D.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成了哲学</p><p>5.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这说明</p><p>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地暴露出来</p><p>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p><p>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p><p>6.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混乱的东西。与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两句话共同说明了</p><p>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没有区别的</p><p>C.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p><p>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p><p>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p><p>C.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D.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问题</p><p>8.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p><p>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p><p>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p><p>9.否定自然界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p><p>A.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p><p>C.主观精神依赖于客观事物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p><p>10.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p><p>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p><p>1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p><p>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p><p>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p><p>12.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存在即是被感知</p><p>④气者,理之依也 ⑤上帝创造一切 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p><p>上述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p><p>A.②③④⑥ B.③④ C.①②③⑤ D.④⑥</p><p>1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p><p>A.没有科学依据 B.历史观是唯心的</p><p>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p><p>14.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p><p>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p>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p>1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主要体现了</p><p>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 B.思想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p><p>C.联系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 D.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p><p>16.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p><p>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p><p>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p><p>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p><p>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p><p>17.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p><p>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p><p>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p><p>18.18世纪的法国爆发了世界瞩目的启蒙运动,启蒙大师们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而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这说明</p><p>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B.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p><p>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D.哲学革命是法国和德国革命的导火索</p><p>19.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的旧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伟大变革。这主要表现在</p><p>①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因而不仅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而且在历史观上也是唯物主义的</p><p>② 它是凌驾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p><p>③ 它把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唯物论是辩证的,辩证法是唯物的</p><p>④ 它是实践的唯物主义</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p><p>20.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p><p>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2023高中生寒假专题】</p><p>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p><p>2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p><p>A.客观实在性B.运动C.社会历史性D.实践</p><p>22.下列选项中,都是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p><p>A.物质就是有形或无形的东西</p><p>B.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p><p>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基 本粒子等微粒构成的</p><p>D.桌子、凳子、山、水有各种具体形态的东西就是物质</p><p>23.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农作物方面利用人工诱变创造了许多新品种。我国已培育出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等作物的新品种共2023个。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这说明</p><p>A.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p><p>B.自然界的物种是由人的意识创造出来 的</p><p>C.自然界的属性和规律是可以被人利用和改变的</p><p>D.人类根据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可以创造出新物种</p><p>24.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p><p>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p><p>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p><p>2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p><p>A.客观实在性 B.静止 C.运动 D.客观存在</p><p>26.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p><p>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 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p><p>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p><p>27.正是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动物栖息地被破坏以及人类对动物的大量食用等一系列行为,揭开了进化病毒传播的潘多拉盒子,动物开始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这启示我们</p><p>A.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p><p>B.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p><p>C.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自然界的客观性</p><p>D.利用、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p><p>2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p><p>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p><p>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p><p>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p><p>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p><p>29.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p><p>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p><p>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p><p>30.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马车送粮,而不用汽车;《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就是变不出一辆坦克车,这是因为</p><p>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认识就不同 B.古代文学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p><p>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发展变化的</p><p>31.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p><p>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p><p>32.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p><p>① 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p><p>② 认识是变化发展的</p><p>③ 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p><p>④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p><p>33.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p><p>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p><p>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要反对从变化的实际出发</p><p>34.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p><p>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自然界具有物质性</p><p>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p><p>35.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p><p>①不断解放思想,与 时俱进</p><p>②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p><p>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p><p>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3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p><p>A.物质决定于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p><p>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p><p>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p><p>D.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p><p>37.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p><p>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p><p>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p><p>38.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期泛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p><p>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p><p>②大气运动 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p><p>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p><p>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p><p>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p><p>39.《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p><p>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p><p>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p><p>40.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p><p>①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②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p><p>③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p><p>④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p><p>4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构 成要素不包括</p><p>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p><p>42.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p><p>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所有有形的物体</p><p>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p><p>43.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p><p>A.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p><p>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对封建神权</p><p>C.为无产阶级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武器</p><p>D.反作用于一定 形态的经济和政治</p><p>44.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p><p>A.我思故我在 B.气者,理之依也</p><p>C.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天地之变,阴 阳之化</p><p>45.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象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被局部发现。这表明</p><p>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p><p>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的进步</p><p>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p><p>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p><p>46.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这说明</p><p>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p><p>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p><p>C.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D.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47.为保证石油安全,减轻国际石油价格频繁、剧烈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先后建立了四个大型石油储备基地。这一决策体现了</p><p>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p><p>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48.苏丹红、三聚氰胺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但老百姓关注这些名词不是为了搞清楚它们的原理,而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这种现象表明</p><p>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p><p>C.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D.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p><p>49.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说明</p><p>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p><p>C.事物运动是捉摸不定的 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p><p>50.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所以意识更重要的是</p><p>A.动物心理发展的产物B.社会发展的产物</p><p>C.人脑高度发达的产物D.客观存在的反映</p><p>二、单项选择题I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p><p>51.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指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这说明</p><p>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和规律的思考</p><p>C.哲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 D.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民族精神的凝聚</p><p>52.哲学和时代的关系是</p><p>A.哲学超越时代 B.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p>C.时代依赖于哲学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p><p>中国气功、心理治疗的中的意念、暗示等对人的行为起着很大的作用。回答2023题。</p><p>53.意念、暗示等对人体有调节作用表明</p><p>A.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B.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p><p>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p><p>54.有人夸大意念的作用,鼓吹意念取物,说用意念可以改 变事物的性质,如稻草变金条。这些言行</p><p>①夸大了意识的反作用 ②承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p><p>③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认为意识决定物质</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p><p>55.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朋友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自然科学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p><p>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p><p>B.马克思主义哲学能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p><p>C.马克思主义哲学能解决一切问题</p><p>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具体方法</p><p>56.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这说明</p><p>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p><p>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p><p>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p><p>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p><p>57.浙江某市民,几年前迷上了收藏结婚证书。他淘得100多张不同时期的结婚证,最早的是清朝2023年的,最近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每张结婚证,都很不一样,留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但结婚证的颜色始终没有太大变化,都是以红色为基调,有紫红、大红、玫瑰红等色。上述材料反映了</p><p>A.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B.自然界是物质的,又是运动变化的</p><p>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存在的</p><p>D.客观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可遵循的</p><p>58.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下列命题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是</p><p>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是非难辨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心外无物</p><p>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p><p>59.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p><p>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p><p>C.意识活动具 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p><p>60.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p><p>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p><p>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p><p>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p><p>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l分。</p><p>61.每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一些追问和思考:天会塌下来吗?地会陷下去吗?动物也在思考吗?思考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后人们获得某种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这种看法就是哲学。上述观点</p><p>A.有合理之处,因为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p><p>B.是不科学的,因为哲学源于生活与实践,与思考无关</p><p>C.是不科学的,因为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是哲学</p><p>D.是正确的,因为哲学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p>62.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离不开哲学,是因为</p><p>A.哲学都是科学的 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C.哲学产生于生活 D.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6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是</p><p>A.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观要求</p><p>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p><p>64.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p><p>A.认识世界 B.改造世界 C.生产实践 D.科学实验</p><p>65.《解放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这说明</p><p>A.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p><p>B.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征</p><p>C.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p><p>D.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p><p>66.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认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这表明</p><p>A.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B.只要创造充分的条件就能改造规律</p><p>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既是规律的主人又是规律的奴隶</p><p>67.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p><p>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p><p>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p><p>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p><p>D.不断在实践中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p><p>68.哲学史上存在的两个对子是</p><p>A.思维和存在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p>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真理和谬误</p><p>69.下列现象属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p><p>A.生产方式 B.科学发展观 C.新陈代谢 D.勾股定理</p><p>70.孔子关于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论述</p><p>A.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p><p>C.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D.体现了意识的决定作用</p><p>高二第一学期寒假政治试卷参考答案</p><p>题号202320232023112 202315</p><p>答案ACCCADAABDDDBBB</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 2023202330</p><p>答案CCCDBABDACCDBDC</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2023202345</p><p>答案AABC ACCADBDCACC</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2023202360</p><p>答案DAABBCDBDBDABAC</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p><p>答案ACBDACABBCACADBCBDBC</p><p>高二第一学期寒假政治试卷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