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26:36

2023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p>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小编准备了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希望你喜欢。</p><p>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p><p>1. 现实生活中有人轻视哲学。哲学不能带来钱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p><p>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p><p>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p><p>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p><p>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2.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世界观是 ( )</p><p>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p><p>C.心之官则思 D.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 鬼出</p><p>3.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p><p>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B.物是观念的集合</p><p>C.存在即被感知 D.气者,理之依也</p><p>4.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p><p>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p>③科学的科学 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5.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与这一命题相对立的是( )。</p><p>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p><p>6.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p><p>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p><p>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p><p>7.从哲学上看,心想事成与天命难违的区别在于( )</p><p>A.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p><p>B.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p><p>C.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p><p>D.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p><p>8.关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p><p>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根本观点</p><p>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p><p>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p><p>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p><p>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p><p>9.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以规律为对象,它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具有可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在政治和价值取向上,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p><p>A.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B.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C.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p><p>10.2023年10月以来,北京雾霾卷土重来,接连的重度污染预警把让人们感到十面霾伏,AQI(空气质量指数)接连破百。雾霾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主要表明</p><p>A.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B.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p><p>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p>11、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p><p>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p><p>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p><p>1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p><p>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p><p>C.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发展 D.按规律办事 才能造福人类</p><p>13.2023年9月22日是中国第八个城市无车日。此次活动主题为:绿色交通、城市未来。鼓励人们更多关注和选择低能 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出行方式。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p><p>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p><p>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p><p>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p><p>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p><p>14.长三角属吴越文化或江南文化 ,珠三角属岭南文化,京冀为燕赵文化。这三大区域无论从城市面貌到风土人情,从历史文化到当代生活方式,都有很多的差异;同时在这三大区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民间文化也各自相异。上述事实蕴涵的哲理是()</p><p>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p><p>C.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人们,其意识也一定相同 D.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p><p>15.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p><p>①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p><p>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p><p>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p><p>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p><p>16.阅读下面漫画,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p><p>A.实践是不是认识的来源</p><p>B.实践是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C.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p><p>D.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p><p>17.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沈政和两名合作者研发的睡眠与梦的监测与干预系统具有睡眠质量分析、梦的分析、梦 的诱导等功能,为我们科学认识梦境现象 提供了科学的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而且梦中的景象变化万千,有时犹如现实生活。对梦境的正确认识是( )</p><p>A.梦境是虚构的,与客观世界无关 B.梦境可能是神的启示</p><p>C.梦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D.梦境并不是无端的,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p><p>18.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当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写道 Final(定稿),但他马上又觉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句Nothing is 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p><p>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绝对的 C.真理是发展的 D.真理是普遍的</p><p>19.据报道,一枚在西伯利亚 科雷马河的永冻层已经封冻了三万年的种子,被俄国科学家在培养皿中成功复活,并种出了一棵水果树苗,创下复活最古老植物种子的纪录。这一科学成果说明()</p><p>A.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B.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p><p>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20.我们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探索。十五大报告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 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这个过程体现了()</p><p>①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可以摆脱客观对象的束缚</p><p>②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p><p>③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p><p>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21.有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很快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表明()</p><p>①认识的发展受已有知识的影响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p><p>③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④认识事物要有创新思维</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22.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 痼疾。 从哲学上看,漫画《闯》折射出部分人背离了()</p><p>A.联系的普遍性</p><p>B.联系的主观性</p><p>C.联系的多样性</p><p>D.联系的客观性</p><p>23. 下列与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p><p>A.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B.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p><p>C.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D.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p><p>24.政治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 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p><p>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p><p>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p><p>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 内。</p><p>25.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p><p>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p><p>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p><p>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p><p>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p>26.日本购岛闹剧发生以来,中国海监船、渔政船组成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开展常态化维权巡航执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从哲学上看,中国旗帜鲜明地维护固有领土钓鱼岛的主权是因为()</p><p>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p><p>B.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p><p>C.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领魂,我国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p><p>D.事物间的联系具 有普遍性、客观性</p><p>27.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 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p><p>A.把握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p><p>C.把握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把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p><p>28.下列成语与漫画《变迁》蕴含哲理相同的是()</p><p>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吐故纳新</p><p>C.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D.审时度势,趋利避害</p><p>29.国门大开之后,流行文化蜂拥而至,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伴随丰富的物质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有人认为,流行文化就是新文化。这种观点错在它()</p><p>A.否定了区分新旧事物的正确标准</p><p>B.没有看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p><p>C.将运动、变化、发展混为一谈</p><p>D.将事物一时力量强弱,作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p><p>30.下列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p><p>①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p><p>②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发 展</p><p>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p><p>④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卷Ⅱ</p><p>二、主观题(四道题,共40分)</p><p>31.材料一 近来,王林这些大师们再次吸引住人们的眼球。看看大师们的神奇!</p><p>严新宣称用气功支援大兴安岭森林灭火</p><p>闫芳被称为最强太极推手,其掌风能击倒人</p><p>王林以表演隔空取物空盆取蛇等见长,自称气功大师</p><p>张宝 胜具有火云掌耳朵识字药片穿瓶等众多特异功能</p><p>胡万林号称神医盖世华佗,据说包治百病,治愈率可达90%</p><p>马悦凌凭借《不生病的智慧》走红,被称为养生教母,教人生吃泥鳅</p><p>张悟本绰号绿豆小王子,宣称吃绿豆可治百病</p><p>材料二 中国反伪科学代表人物司马南说,不是大师们有多高明,而是傻子太多。虽然这些大师在我面前,我打眼一看就知道是骗子,但一般老百姓很难辨识。为什么呢?因为大师们自己忽悠没有用,所以他们往往善于借力,狐假虎威,和名流权贵们搅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可信度。</p><p>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就如何识破大师们的骗局向社会公众提几点建议。(12分)</p><p>32.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p><p>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8分)</p><p>33.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 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如图 ),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去寻找出路。</p><p>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p><p>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为什么会面临三重困境。(10分)</p><p>34.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困难和风险。我们一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p><p>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10分)</p><p>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卷答案</p><p>一、选择题(每题2分)</p><p>1-5.DADAA 6-10.CCDBA 11-15.BDBBD 16-20.CCCCB</p><p>21-25.DDDCA 26-30.BCBAC</p><p>二、主观题</p><p>31.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我们要坚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没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能改变自然的规律。(3分)</p><p>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了解事实,还原真相是识破骗局的有效途径。(3分)</p><p>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识破骗局,必须发挥意识的作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分)</p><p>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按规律办事,也是识破骗局的有效办法(3分)</p><p>32.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2分)</p><p>(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分)</p><p>(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3分)</p><p>33. (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口的增长需要有足够的经济规模来承受,而经济规模的扩大将消耗更多的资源,特别是能源、水资源的消耗将大规模增加,从而导致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失衡。从而使人类面临着三重困境。(原理3分材料2分)</p><p>(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果人们只看到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中的一个方面,人类的发展就会面临这三重困境。(若用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加以分析说明也可)(方法论3分,材料2分)</p><p>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