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政治计划总结
<p> 关键字: 思想品德,计划,七年级,上学期 </p> <p> 一、班级情况分析: </p> <p> 本学期本人任初一(3)、(4)班政治科教学,经过开课两周的观察,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认真,而且能自觉遵守纪律;但有一个总的缺点就是默写时错别字较多,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的问题,反应较慢,学习存在较大难度,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对于个别轻度厌学,自我放弃,必须花长时间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才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成绩。 </p> <p> 二、教材分析: </p> <p>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方面,总结和反思了我国思想政治教材改革和教训;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华人地区初中公民教育、品德教育教材和有益成果。首先,教材体现了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指导思想,以《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准则,它着眼于素质教育,力图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教育,使处于成长过程的学生人格结构能够系统地向独立更自觉、更富有创造性和责任感受的健全人格发展。其次,教材的知识体系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符合学生思想形成的规律。再次,教材的呈现形成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复次,教材的评价方式体现新的学习评价理念;最后,教材的装帧设计符合学生阅读和审美要求。 </p> <p>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p> <p> 1、了解中学生生活新变化,尽快适应中学新生活。 </p> <p> 2、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主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p> <p> 3、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知道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p> <p> 4、知道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己。 </p> <p> 5、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学会换位思考,克服逆反心理。 </p> <p> 6、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提高师生交往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p> <p> 7、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p> <p> 8、知道学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懂得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将来参加祖国建设的需要,提高在学习生活用品中的自我激励的能力。 </p> <p> 9、体会不同的学习方法,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寻找适合自己学习方法与策略,提高驾驭学习的能力。 </p> <p> 10、了解分析自己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知道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并改掉,提高运用相关方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能力 </p> <p>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p> <p> 本学期教学主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根据这个阶段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个中心构建了能够满足其成长需求的三个互为联系的教学内容,即“自我调适”、“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的内容,选择并组织了这三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基本技能,旨在对于处在发育生长期的中学生健康成长,即引导中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以逐步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具体做法如下: </p> <p> 1、认真备课,领悟文中列举的基本观点,多举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我在成长中”,从而悦纳自己,尊重他人。 </p> <p> 2、抓住新生活适应期的特点,多用案例从正反方面引导学生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及环境,顺利度过新生困难期,尽快适应中学新生活。 </p> <p> 3、充分利用早读、晚读,加强学生对课文中基本观点的理解、掌握,做到课课过关,只有熟悉课文内容才能准确分析身边的事例,对照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p> <p> 4、充分利用《学考精练》,从中挑选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知识,平时做好单元目标测试过关工作,特别是选择性的题目,力争100%过关,提高两率及平均分。 </p> <p> 关键字: 思想品德,计划,七年级,上学期 </p> <p> 五、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p> <p> 任教班级 </p> <p> 学生人数 </p> <p> 原及格人数 </p> <p> 目标及格人数 </p> <p> 原优秀人数 </p> <p> 目标优秀人数 </p> <p> 一(3)班 </p> <p> 41人 </p> <p> 40人 </p> <p> 30人 </p> <p> 一(4)班 </p> <p> 42人 </p> <p> 41人 </p> <p> 30人 </p> <p> 六、拟定本学期培优扶困计划。 </p> <p> 培优对象 </p> <p> 班级 </p> <p> 升级成绩 </p> <p> 目标成绩 </p> <p> 扶困对象 </p> <p> 班级 </p> <p> 升级成绩 </p> <p> 目标成绩 </p> <p> 张景昊 </p> <p> 一(3) </p> <p> 85 </p> <p> 陈明伟 </p> <p> 一(3) </p> <p> 65 </p> <p> 黄富胜 </p> <p> 一(3) </p> <p> 82 </p> <p> 廖杰南 </p> <p> 一(3) </p> <p> 65 </p> <p> 黄梓杰 </p> <p> 一(3) </p> <p> 83 </p> <p> 冯国培 </p> <p> 一(3) </p> <p> 65 </p> <p> 薛婉佩 </p> <p> 一(3) </p> <p> 82 </p> <p> 明嘉欣 </p> <p> 一(3) </p> <p> 65 </p> <p> 李佳 </p> <p> 一(3) </p> <p> 82 </p> <p> 姚泽斌 </p> <p> 一(4) </p> <p> 65 </p> <p> 陈永峰 </p> <p> 一(4) </p> <p> 82 </p> <p> 廖梓峰 </p> <p> 一(4) </p> <p> 65 </p> <p> 韦嘉文 </p> <p> 一(4) </p> <p> 82 </p> <p> 蔡宏基 </p> <p> 一(4) </p> <p> 65 </p> <p> 刘桂婷 </p> <p> 一(4) </p> <p> 82 </p> <p> 叶婉棋 </p> <p> 一(4) </p> <p> 65 </p> <p> 叶婉棋 </p> <p> 一(4) </p> <p> 82 </p> <p> 张丽琳 </p> <p> 一(4) </p> <p> 68 </p> <p> 培扶措施: </p> <p> 1、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发挥优生优势,让他们各带一个“学困生”,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方法给他们的,让他们的懂得怎样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p> <p> 2、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扶工作。 </p> <p>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学困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对于他们主要是多引导,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p> <p> 4、对“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多 </p> <p> 关键字: 思想品德,计划,七年级,上学期 </p> <p> 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学习困难。 </p> <p> 5、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课课过关,各单元过关。 </p> <p> 6、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有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p> <p> 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p> <p> 单元课题 </p> <p> 周次安排 </p> <p> 教学内容 </p> <p> 教学重点 </p> <p> 教学难点 </p> <p>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1-1我上中学了 </p> <p> 第1周 </p> <p> 一、中学生活新变化 </p> <p> 二、积极适应新生活 </p> <p> 分析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p> <p> 分析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p> <p> 1-2认识新伙伴 </p> <p> 第2周 </p> <p> 一、克服闭锁心理 </p> <p> 二、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p> <p> 三、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金钥匙” </p> <p> 如何通过积极的交往在同学中建立友谊 </p> <p> 如何通过积极的交往在同学中建立友谊 </p> <p> 1-3融入新集体 </p> <p> 第3周 </p> <p> 一、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园地 </p> <p> 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p> <p> 三、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p> <p> 四、让个性在集体中张扬 </p> <p> 如何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新集体 </p> <p> 如何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新集体 </p> <p> 第二单元认识自已2-1悦纳自己 </p> <p> 第4 周 </p> <p> 一、认识你自己 </p> <p> 二、悦纳你自己 </p> <p> 三、完善你自己 </p> <p> 如何认识自我 </p> <p> 如何悦纳自我 </p> <p> 2-2调控情绪 </p> <p> 第6 周 </p> <p> 一、情绪“万花筒” </p> <p> 二、我的情绪我做主 </p> <p> 三、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p> <p> 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p> <p> 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p> <p> 2-3男生女生 </p> <p> 第7周 </p> <p> 一、你是男生,我是女生 </p> <p> 二、让我们自然快乐地交往 </p> <p> 三、恰当方式ABC </p> <p> 男女生应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正常交往 </p> <p> 男女生应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正常交往 </p> <p> 8—10周 </p> <p> 一、第一单元目标测试 </p> <p> 二、第二单元目标测试 </p> <p> 三、中段测试复习 </p> <p> 抓基础知识(选择题)的过关 </p> <p> 非选择题的解答、审题的训练 </p> <p> 第三单元学会交往3-1我和父母 </p> <p> 第11周 </p> <p> 一、报答父母 </p> <p> 二、“爱的冲突” </p> <p> 三、化解冲突小锦囊 </p> <p> 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p> <p> 化解冲突小锦囊 </p> <p> 3-2师生情谊 </p> <p> 第12周 </p> <p> 一、老师,谢谢您 </p> <p> 二、新的师生关系 </p> <p> 教师的多重角色与工作特点 </p> <p> 如何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 </p> <p> 三、应该怎样对待老师 </p> <p> 3-3文明交往 </p> <p> 第13周 </p> <p> 一、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 </p> <p> 二、尊重是交往的前提 </p> <p> 三、礼貌是交往的的“名片 </p> <p> 四、文明交往的艺术 </p> <p> 如何做到文明交往 </p> <p> 礼貌是现代文明社会必备的名片 </p> <p> 第四单元学会学习4-1培养正确学习观念 </p> <p> 第14周 </p> <p> 一、学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p> <p>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p> <p> 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p> <p> 学习的目的意义 </p> <p>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p> <p> 4-2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p> <p> 第15周 </p> <p> 一、学习方法很重要 </p> <p> 二、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p> <p> 三、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p> <p> 科学学习方法的介绍 </p> <p> 科学学习方法的介绍 </p> <p> 4-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p> <p> 第16周 </p> <p> 一、学习习惯不是小事 </p> <p>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 </p> <p>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p> <p> 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志 </p> <p>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p> <p> 17-20周 </p> <p> 期未复习与测试 </p> <p> 各课基础知识过关 </p> <p> 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p> <p> 关键字: 思想品德,计划,七年级,上学期 </p> <p> 八、作业格式及批改要求: </p> <p> 作业格式: </p> <p> 1、 作业本左边画上竖线,约距离0.5cm空白。 </p> <p> 2、 每次作业在第一行中间注明作业的时间,包括目标和周次。 </p> <p> 3、 每题作业的编号写在竖线外。 </p> <p> 每题作业之间要有一行隔开。 </p> <p> 批改要求: </p> <p> 1、每题作业都要有批改,对的打“√”,错的打“×”。 </p> <p> 2、每次作业要及时批改,批改时在作业最后一行的右下方给出具体分数,并注上批改时间。 </p> <p> 3、学生做错的题目要更正。 </p> <p> 九、级科出题计划表: </p> <p> 单元 </p> <p> 内容 </p> <p> 周次 </p> <p> 练习出题人 </p> <p> 单元(或综合)测试出题人 </p> <p> 第一单元 </p> <p> 单选、多选问答题 </p> <p> 4 </p> <p> 刘琼兴 </p> <p> 刘琼兴 </p> <p> 第二单元 </p> <p> 各课练习 </p> <p> 6 </p> <p> 刘琼兴 </p> <p> 刘琼兴 </p> <p> 第一、二单元 </p> <p> 复习 </p> <p> 8-10 </p> <p> 李远新 </p> <p> (期中综合)刘琼兴、余凤仪 </p> <p> 第三单元 </p> <p> 问答题 </p> <p> 12 </p> <p> 伍坚充 </p> <p> 刘琼兴 </p> <p> 第四单元 </p> <p> 问答题 </p> <p> 14 </p> <p> 刘琼兴 </p> <p> 李远新 </p> <p> 第三、四单元 </p> <p> 综合复习 </p> <p> 15-16 </p> <p> 伍坚充 </p> <p> 余凤仪 </p> <p> 期末综合测试 </p> <p> 17-18 </p> <p> 每人出一份综合测试卷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