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p>经过几年的学习,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p><p>二、教材内容分析</p><p>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p><p>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p><p>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p><p>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p><p>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p><p>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p><p>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p><p>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p><p>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p><p>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p><p>三、教学要求</p><p>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来自亲人、老师、社会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树立“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对人生的艰难与挫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期待,勇敢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p><p>2、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规则和学校纪律,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懂得规则就是通过约束我们的行为,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从而愿意自觉地遵守规则。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并能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等。</p><p>3、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通过这些历史激发孩子们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富不忘本,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p><p>4、通过调查、访问、动手体验等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创造新生活”。注意通过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的含义,认识到科学必须为造福人类服务,初步树立科学的道德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人文精神。</p><p>5、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事实,从而产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知道我国多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p><p>四、教学措施</p><p>(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p><p>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p><p>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p><p>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p><p>(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p><p>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p><p>(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p><p>五、评价的方式</p><p>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p><p>六、学生辅导</p><p> 1、注重全班学生整体发展和提高,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p><p>2、与潜能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行自我转化。</p><p>3、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潜能生的辅导。</p><p>七、进度安排</p><p>教学进度表</p><p>周次 教学内容课时</p><p>11、生命多么可贵2</p><p>22、成长日记ABC2</p><p>3-4 3、健康生活每一天 3</p><p>4-5 4、校园红绿灯3</p><p>6-75、社会生活有规则 1</p><p>7-8 6、法律保护你我他 2</p><p>87、圆明园的诉说1</p><p>98、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1</p><p>99、不愿做奴隶的人们1</p><p>1010、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1</p><p>10-1111、新科技,新生活2</p><p>11-1212、超越梦想2</p><p>12-1313、科技是把“双刃剑”2</p><p>1314、崇尚科学精神1</p><p>1415、商品的故事 2</p><p>1516、寻找商标的国籍2</p><p>1617、我们在这里生活2</p><p>1718、“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1</p><p>17-1819、你好,WTO2</p><p>18-19复习3</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