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24:23

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步测试

<p>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步测试。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p><p>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步测试</p><p>【知识框架】</p><p>一般违法行为的特征</p><p>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严重社会危害性</p><p>勿以恶小而为之 犯罪特征 刑事违法性</p><p>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应受刑罚当罚性</p><p>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p><p>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自觉纠正不良行为</p><p>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p><p>【核心问题】</p><p>8.1</p><p>1.通过对情境的讨论,知道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以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p><p>2.体会不良行为导致的后果,知道如何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p><p>3.阅读《远离罪恶 沐浴阳光,感悟不良行为导致的后果。</p><p>【单元测试】</p><p>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p><p>1.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的行为,都是( )。</p><p>A.违宪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p><p>2.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是( )。</p><p>①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②都违反了我国法律</p><p>③都违反了我国刑法 ④都要受到刑罚处罚</p><p>A.②④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②</p><p>3.据《海峡都市报》报道,2023年1月16日泉州某外资公司会计李某在乘出租车时,把2023多元现金和一些发票忘在车上,被该车司机王某拿走。李某经过周折找王某索要,但王某拒不承认。王某的行为( )。</p><p>A.既是不良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B.触犯了刑法,是犯罪行为</p><p>C.属于不良行为,但不违法 D.是不道德的,但不违法</p><p>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只有违法的人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p><p>B.任何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p><p>C.守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与法律打交道</p><p>D.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p><p>5.中学生梦雨曾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慢慢变了,开始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后来,在一次偷同学家的贵重物品时被当场抓获,最终受到了刑罚处罚。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p><p>①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p><p>②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容易从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p><p>③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在本质上是不同的</p><p>④青少年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p><p>A.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p><p>6.下列行为属于犯罪的是( )。</p><p>①某校两名学生打架并造成一人重伤的严重后果</p><p>②某人与他人发生口角,气愤之下将对方刺死</p><p>③某学生语文考试舞弊,受到学校警告处分</p><p>④甲借20230元钱给乙,乙过期未还甲</p><p>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p><p>7.右图这位同学的做法属于( )。</p><p>A.违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p><p>C.犯罪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p><p>8.据报道,2023年10月15日某市2名七年级学生恶意拨打110报警服务台,谩骂女接警员,结果被市公安局抓获,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p><p>A.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学生恶意拨打110报警没有触犯法律</p><p>C.未成年人的所有行为都受国家特殊保护 D. 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p><p>9.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对待这些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我们应该( )。</p><p>①拒绝和他们友好交往 ②帮助他们,使他们享受美好人生</p><p>③原谅他们的一切行为 ④帮他们矫正不良行为,共同进步</p><p>A. ②④B. ②③ C.③④ D.①③</p><p>10.据报道,由广东省团省委提供的一份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未成年犯趋于低龄化。另外,未成年人犯罪动机单纯幼稚,团伙型犯罪突出,帮会色彩日益浓厚,多具突发性和随意性。这告诉我们,青少年( )。</p><p>①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p><p>②要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p><p>③要谨慎交友,防微杜渐</p><p>④要学会控制和压抑自己的情绪</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p><p>二、非选择题</p><p>1. 据《中国法制报》报道,某市中学七年级学生梦云,自己无心上学,其父母又忙于经商,对他的学习不闻不问。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放松对他的思想教育,致使他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后来,他结识了几个社会青年,晚上一起进入营业性歌舞厅,在坏人的煽动下,开始吃摇头丸、吸食毒品。为了获取毒资,2023年3月18日他参与了持刀抢劫,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p><p>(1)梦云有哪些不良行为?有哪些严重违法行为?</p><p>(2)梦云为什么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p><p>(3)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p><p>2. 据新华网报道,29岁的刘筛贵是贵州省清镇市的一个农民,家庭经济虽不富裕,但一家三口的生活还比较稳定。2023年5月13日,刘筛贵之妻焦某上街赶场,刘筛贵则在家里教年仅6岁的女儿欢欢(化名)做政治作业,欢欢总是不会做。考虑到女儿平时的考试成绩不好,如今作业也不会做,刘筛贵恼怒之下就用竹条、葵花杆打其脸部、耳部,继而又用手掌打其腰部、臀部,并罚跪做作业,致使其失血性休克死亡。清镇市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判处刘筛贵有期徒刑十五年。</p><p>(1)请你对材料中刘筛贵的行为进行简要评价。</p><p>(2)上述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p><p>3.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置矫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专门学校,并保证办学条件。</p><p>(1)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些表现?请举出一例。</p><p>(2)请你为如何矫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提两条合理化建议。</p><p>4.材料一:某校七年级学生梦雪,上学不到一学期,使辍学离校。学校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梦雪仍然拒绝上学。后经人民法院裁决,对梦雪强制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责令其立即返校上学,对其家长处以2023元罚款。</p><p>材料二:某校学生如冰与同学发生口角后,带匕首到学校对同学进行威胁,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和罚款。</p><p>(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法律道理?</p><p>(2)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对上述道理进行简要分析说明。</p><p>三、探究活动题</p><p>5. 在学习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节的内容后,某校学生会针对当前中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组织七年级同学进行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你是其中一员,现请你参与:</p><p>【新闻直播:】你可以上图书馆、上网或参阅有关报纸杂志等寻找有关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具体案例,以新闻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提醒同学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请你把搜集到的案例写下来。</p><p>【火眼金睛】:寻找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 (至少写出三种), 面对这些不良行为,你打算怎样做?</p><p>【普法宣传】:请你写出两条普法宣传标语,告诫大家共同远离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p><p>【参考答案】</p><p>一、选择题</p><p>1.C 2.D 3.A 4.B 5.C 6.B 7.B 8.D 9.A 10.A</p><p>二、非选择题</p><p>1.(1)梦云的不良行为有:旷课、夜不归宿,进入营业性歌舞厅,吃摇头丸、吸食毒品。严重违法行为有:持刀抢劫。</p><p>(2)梦云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第一,梦云阅历不够丰富,心理不够成熟,易受外界不良影响,法制观念薄弱,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二,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疏于管教,没有对梦云进行正确的引导。第三,学校没有及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第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部门对未成年人保护不力。</p><p>(3)第一,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第二,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第三,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p><p>2.(1)刘筛贵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他的行为不仅没有用正确的言行教育未成年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而且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违反了刑法。</p><p>(2)上述案例启示我们要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就必须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作为未成年人要增强法律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p><p>3.(1)如经常旷课;打架斗殴;进入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场所。(2)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修养;青少年要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p><p>4.(1)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p><p>(2)违法行为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法律责任是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应承担的责任。梦雪未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如冰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p><p>三、探究活动题</p><p>5.(1)如虹今年16岁,可他将要在少管所度过5年岁月。如虹上中学后,开始和一些经常在校门口转悠的社会青年往来,整天打台球、泡网吧、进歌舞厅可这一切都需要钱。于是,低年级的同学成了他们的猎物,搜身、恐吓、哄骗、殴打一次次轻易地得手,让如虹觉得很剌激。九年级时,经不住诱惑,如虹开始吸毒,而这需要更多的钱,终于,毒品拉着如虹愈陷愈深。(其他案例也可以)</p><p>(2)①旷课、夜不归宿;偷窃;观看色情读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回答三种即可,符合题意的均可。) ②要及时加以纠正,不能任其发展;要认真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p><p>(3)①不良行为害己害人;②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③远离不良行为,共创和谐校园;④远离不良行为,做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回答两条即可,符合题意的均可。)</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