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测试及答案
<p>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测试及答案。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p><p>《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测试及答案</p><p>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之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6分)</p><p>1.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条古训,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其含义是( )</p><p>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按自己的准则办事 ②做事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③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准则 ④人的社会生活少不了规矩</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p><p>2.广东省安监局原副局长胡某因收受矿主曾某贿赂,违规发证,间接造成兴宁特大矿难,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这体现了( )</p><p>①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p><p>②法律具有制裁功能</p><p>③严厉惩处腐败犯罪分子,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需要</p><p>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p><p>A.①②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p><p>3.每个公民来到世间,首先享有法定的人身权利,抚养教育权利;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享有受教育权、劳动权等权利。这表明( )</p><p>①没有法律的保护,公民的权利也有保障 ②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p><p>③法律只对公民有约束作用而无保护作用 ④法律伴随每个公民度过其一生</p><p>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p><p>4.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措上网费用,偷盗了别人的财物,结果被公安</p><p>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丁某的行为( )</p><p>A.属于犯罪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p><p>C.触犯了刑法 D.是一般违法行为</p><p>5.年仅15岁的小陈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亲严厉训斥后,只因口角之争就将邻家6岁小孩用石头打晕后沉入粪坑淹死。小陈投案自首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小陈之所以被判刑是因为他的行为( )</p><p>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违反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③违反了我国宪法 ④触犯刑法、应依法受到刑罚处罚</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p><p>6.被媒体称为警界败类自组黑帮案范泽忠涉黑团伙案由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法院一审宣判首犯范泽忠数罪并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案中对范泽忠判处的刑罚中,属于主刑的是( )</p><p>A.死刑</p><p>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p><p>C.没收个人全部财产</p><p>D.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p><p>7.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p><p>A.社会是复杂的,要谨慎交友</p><p>B.经常犯错误必然会跌入犯罪的深渊</p><p>C.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p><p>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p><p>8.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我市广大中小学开设大课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p><p>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p><p>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p><p>9.某市四名未成年人因没钱上网,遂合伙持刀抢劫。共抢劫钱物1万多元。当地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对四人进行了依法判决。不公开审理此案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 )</p><p>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社会保护</p><p>10.上述四位未成年人之所以被依法判决,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属于( )</p><p>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p><p>C.一般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p><p>11.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p><p>①机智求助他人抓住歹徒 ②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及时拨打110报警 ③不畏强暴,以死相拼 ④巧妙周旋,趁机逃脱后及时报警</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p><p>12.下边漫画《都得奖》说明( )</p><p>A.法律提倡和鼓励未成年人见义智为</p><p>B.国家表彰不顾一切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公民</p><p>C.见义勇为者比见义智为者更有资格得奖</p><p>D.见义勇为者嘲笑见义智为者胆小</p><p>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6分)</p><p>13.某校学生尚志曾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但由于他结识了校外一些不良青年,学会了吸烟、喝酒、赌博。去年他偷了一辆自行车,受到公安机关的警告处罚。但尚志不思悔改,今年又伙同另外两人持刀抢劫市出租汽车公司桑塔纳桥车一辆,还刺伤了出租车司机。尚志因此被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p><p>⑴尚志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p><p>⑵尚志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p><p>14. 小宇致小强的一封信</p><p>小强:</p><p>你好!你在少年管教所改造一年了,近来好吗?</p><p>过去的你,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八年级时,你结识了一帮社会上的新朋友,开始逃课,离我们越来越远。你父母离异了,对你不闻不问,使你情绪低落,上课无精打采。为了有足够的钱上网,你向低年级的同学敲诈勒索;在朋友的劝导下,你经常进入营业性歌舞厅;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你开始吃摇头丸你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越陷越深,居然为了筹集毒资而持刀抢劫!小强啊,你真糊涂!</p><p>法律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你为此付出了代价。希望你振作起来,好好改造,早日回到我们的身边!</p><p>你的好朋友 小宇</p><p>(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强行为演变的原因。</p><p>(2)从小强的行为演变中,我们应该吸取那些教训?</p><p>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3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6分)</p><p>15.材料一:一天早晨,中学生小王骑车上学,在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因担心上学迟到,在确认马路上无过往车辆后,他就迅速闯了过去。</p><p>材料二:来自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的数据表明,目前车祸已成为造成我国5岁至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9万多人,其中未成年人占10%以上,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学生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p><p>⑴小王的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为什么?</p><p>⑵小王的行为应该受到何种处罚?</p><p>⑶面对材料二中提供的触目惊心的数据,你有哪些想法?</p><p>16. 某电视台就 15 岁的吴某暴力抢劫一案做了专访,下面是部分个人或部门的谈话片断。</p><p>吴某的父亲:我与他妈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管教他。每月省吃俭用寄给他 500 元钱,也算尽力了。</p><p>吴某的老师:初二时发现他看黄色书刊、泡网吧,除耐心批评教育外,还为他保密,可他屡教不改,只好劝他退学。</p><p>文化部门干部:最近我们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非法出版物、黑网吧进行了集中整治。</p><p>主审法官:对个别记者提出的对此案公开审理、拍照登报等要求,我们一概拒绝。</p><p>上述个人或部门的行为是否尽到了保护未成人的责任?请简要评析。</p><p>⑵通过材料反映的问题,你认为青少年在增强自我保护方面应该怎么做?</p><p>答案</p><p>1.B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能力。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如果没有用来调节社会各方面秩序的共同准则,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所以①是错误的,用排除法可以看出选项B是正确的。</p><p>2.D点拨: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增强学生法制观念。通过材料的关键词,判处有期徒刑,没收财产,体现了法律的特征同时制裁违法犯罪,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p><p>3.B点拨: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因此,①③的表述是错误的,应排除;②、④符合题意和知识点要求,故选B项。</p><p>4.D</p><p>5.C</p><p>6.A点拨:要想正确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刑罚的类别,特别是要准确的掌握主刑的内容。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结合案例中法院对范泽忠的判决结果,就能较为清楚的从四个备选题肢中选出正确的答案。</p><p>7.C点拨:解答本题需读懂诗句的含义。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B项表述错误,不选。只有C项正确反映了题干的要求,入选。</p><p>8.B点拨:阳光体育运动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负责,是由学校来具体执行的,因此是学校保护,选B项。</p><p>9.C点拨: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例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等。因此,选C项。</p><p>10.A 点拨:持刀抢劫是违法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p><p>11.B</p><p>12.A</p><p>13.(l)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行为。(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启示: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使自己健康成长。</p><p>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犯罪与违法概念的认识及对二者关系的理解情况。</p><p>14.(1)小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因为:父母没有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网吧、舞厅的经营者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小强自己经受不住不良诱惑,沾染了不良习气;不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发展为违法犯罪。</p><p>(2)我们一定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充分认识吸毒的危害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家庭、社会应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职责。</p><p>点拨:本题以书信的形式创设情景,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是分析原因,可从家庭、社会、自身等角度阐述;第(2)问具有开放性,可从道德、法律等角度思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p><p>15.(1)小王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如回答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亦可)因为小王的行为违犯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情节轻微。(或回答小王的行为违反了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节轻微。)(2)小王的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3)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增强法制观念;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p><p>点拨:本题设置情景,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阅读材料,分析材料透漏的有用信息,结合教材知识逐层进行回答。</p><p>16.(1)吴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虽然尽了一定的抚养义务,但未按照家庭保护的规定尽到监护、教育的义务及职责。(2)老师对吴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保护了他的人格尊严,这是尽了学校保护的责任,但是随意劝退学生却不符合学校保护的规定。(3)文化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创造了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履行了社会保护的职责。(4)法院的做法尊重了吴某的人格尊严,保护了其合法权益,符合司法保护的规定。</p><p>点拨:本题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材料和教材观点的有机结合,家长与老师的做法既有正确部分,也有错误部分,要全面分析,防止片面性。</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