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
<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p><p>高中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p><p>【摘要】高中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是优学政治网为您整理的学习资料,请您详细阅读!</p><p>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p><p>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扉页中写到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p><p>①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②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④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2.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这就说明( )</p><p>A.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B.世界观是人们对待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p><p>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p>D.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p><p>3.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p><p>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p><p>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p><p>4.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p><p>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p>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p><p>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到: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p><p>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区别</p><p>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p><p>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p><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p><p>6.下列和唯心主义观点根本对立的说法是 ()</p><p>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气者,理之所依也</p><p>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p><p>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p><p>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p><p>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p><p>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p><p>D.否定了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p><p>8. 马克思说: 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表明,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 )</p><p>A.社会变革的主体 B.时代精神的精华</p><p>C.自然科学的总和 D.社会科学的总和</p><p>9.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 )</p><p>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p><p>③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④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p><p>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一由</p><p>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发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据此回答10~11题。</p><p>10.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p><p>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p><p>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p><p>11. 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p><p>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p><p>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p><p>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p><p>D.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违背了客观规律</p><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p><p>1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挎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p><p>A.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p><p>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p><p>C.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p><p>D.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p><p>13.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对党章既有保留又有修改。从哲学看,这体现了( )</p><p>A.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B.现象与本质的统一</p><p>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量变与质变的统一</p><p>14.大力发扬越过千山万水、想过千方百计、说过千言万语、经过千难万险、吃过千辛万苦的五千精神,是浙江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这表明()</p><p>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p><p>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D.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15. 就其根源讲,意识是 ( )</p><p>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p><p>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p><p>16. 广东煤矿规模小,煤炭质量低,全省煤炭年产量仅800多万吨,在全省经济中所占份额很小,且大部分煤矿证照不齐全,开采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环境资源破坏严重。据此广东省政府决定依法关闭小煤矿、违规煤矿的唯物论道理是 ( )</p><p>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p><p>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D.认识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p><p>17.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p><p>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p><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p><p>18.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p><p>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 )</p><p>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p><p>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p><p>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p><p>19.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杨陵人认为这还不够,他们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并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经验。这个经验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 ( )</p><p>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②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p><p>③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知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p><p>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p><p>20.剪纸由于受到材料和工具局限,在处理形象时,不能采取写实手法,而更强调写意: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在《回娘家》中,突出的是两个人物,一辆花车,花车也只有一个轮子,作品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说明( )</p><p>A.艺术创作强调从艺术想象出发</p><p>B.写实手法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p><p>C.艺术创作不需要细节的真实</p><p>D.艺术创作是高于现实的能动反映</p><p>21.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为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 )</p><p>A.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C.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认识和改变 D.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p><p>22.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p><p>A.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p><p>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p><p>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p><p>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p><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p><p>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据此回答2023题:</p><p>23.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p><p>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p><p>B.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p><p>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p><p>D.整体和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p><p>24.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p><p>A.只有优化各部分结构,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p><p>B.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p><p>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p><p>D.联系的普遍性</p><p>25.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p><p>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p><p>C.世界观就是哲学 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p><p>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p><p>二、材料分析题。(26题6分,27、30题每题10分,28、29题每题12分)</p><p>26.英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把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破坏式开采的经济模式比喻为牧童经济。这一形象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木而不管草原被破坏的情景。在牧童经济模式下,人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p><p>运用世界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牧童经济使人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6分)</p><p>2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p><p>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它们是如何体现的?(10分)</p><p>28.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2023年的十八大又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内容。这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大计,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可收釜底抽薪之效。</p><p>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2分)</p><p>29. 2023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肺炎、脑膜炎、产褥热、败血症、肺结核等得以治愈。许多人因此而相信疾病是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的。</p><p>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然而抗生素的大规模应用使其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一是它的副作用,如会导致血液疾病等;二是它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的耐药菌、顽固的超级细菌的诞生使得细菌耐药问题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在医学界也不再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妙药,而是慎重使用抗生素。</p><p>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12分)</p><p>30. 发展是硬道理。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发展不能简单地追求GDP的增长,还应该有其他的衡量标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关于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新的战略选择。</p><p>运用哲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为什么不能把GD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10分)</p><p>优学政治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高中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