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22:48

艰辛的探索 教案设计

<p>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p><p>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自2023年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p><p>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过程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p>3)知道三个代表的含义。</p><p>2、过程与方法:</p><p>通过对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却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向胜利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p><p>3、情感、态度、价值观:</p><p>1)通过重温近现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历程,特别是通过对学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使学生从历史与理论相统一的高度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觉悟。</p><p>2)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p><p>课程标准</p><p>教学内容</p><p>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p><p>3、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p><p>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p><p>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p>6、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p>基本要求</p><p>识记:</p><p>1、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p>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p><p>3、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p><p>理解:列举重要史实,展现近代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奋斗历程。</p><p>活动:收集有关资料,以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题对中国人民选择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进行讨论。</p><p>教学重点</p><p>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p><p>2、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p><p>教学难点</p><p>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p><p>教法设计</p><p>1、话剧表演课。</p><p>1)指导学生根据某一历史事实编排话剧,分组进行,每组的主题不同,要兼顾多个历史时期。每演出一段或者演出几段后,老师组织讨论,问题要有深度,使讨论结果直中要害。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可歌可泣的抗争,结果却大不相同。</p><p>2)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策划、组织,精心准备,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表演的简单、流俗或不认真、不严肃。</p><p>3)也提醒教师不要认为学生从未表演过或很少表演,肯定演不好,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而且这种能力也需要老师的逐渐培养。</p><p>2、演讲或讲故事</p><p>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以叙事为主,一部分以评论为主。比如说,有同学讲述农民的英勇抗争,就有同学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进行综合评述。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得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p><p>文章可以是由学生查阅到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创作的,视准备时间和学生情况而定。</p><p>3、影视鉴赏课。</p><p>可以精选一些片段,比如《鸦片战争》或《林则徐》片段,《太平天国》片段,《甲午风云》片段,《谭嗣同》片段,《孙中山》片段,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各团体的抗争。这些片段既要反映人民的英勇,也要反映出失败的原因,好让师生在欣赏的同时,能够展开分析和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结论。</p><p>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教师可以选择《长征》、《地道战》、《地雷战》、《洪湖赤卫队》、《中华女儿》、《国歌》、《大决战》、《开国大典》等一些影片,体现其先进性、革命的彻底性。让学生在欣赏与评析的过程中,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p><p>课时安排</p><p>3课时</p><p>第一框题 艰辛的探索</p><p>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p><p>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自2023年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p><p>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过程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p>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却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向胜利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p><p>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重温近现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历程,特别是通过对学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使学生从历史与理论相统一的高度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觉悟。</p><p>课程标准</p><p>教学内容</p><p>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p><p>基本要求</p><p>识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p>理解:列举重要史实,展现近代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奋斗历程。</p><p>教学重点</p><p>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p>教法设计</p><p>1、话剧表演课。</p><p>1)指导学生根据某一历史事实编排话剧,分组进行,每组的主题不同,要兼顾多个历史时期。每演出一段或者演出几段后,老师组织讨论,问题要有深度,使讨论结果直中要害。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可歌可泣的抗争,结果却大不相同。</p><p>2)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策划、组织,精心准备,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表演的简单、流俗或不认真、不严肃。</p><p>3)也提醒教师不要认为学生从未表演过或很少表演,肯定演不好,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而且这种能力也需要老师的逐渐培养。</p><p>2、演讲或讲故事</p><p>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以叙事为主,一部分以评论为主。</p><p>比如说,有同学讲述农民的英勇抗争,就有同学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进行综合评述。</p><p>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得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p><p>文章可以是由学生查阅到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创作的,视准备时间和学生情况而定。</p><p>3、影视鉴赏课。</p><p>可以精选一些片段,比如《鸦片战争》或《林则徐》片段,《太平天国》片段,《甲午风云》片段,《谭嗣同》片段,《孙中山》片段,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各团体的抗争。</p><p>这些片段既要反映人民的英勇,也要反映出失败的原因,好让师生在欣赏的同时,能够展开分析和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结论。</p><p>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教师可以选择《长征》、《地道战》、《地雷战》、《洪湖赤卫队》、《中华女儿》、《国歌》、《大决战》、《开国大典》等一些影片,体现其先进性、革命的彻底性。</p><p>让学生在欣赏与评析的过程中,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p><p>课时安排</p><p>1课时</p><p>教材分析</p><p>该框第一个目题百年悲怆中一段有关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材料,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近代中国的悲惨处境。路在何方第二个自题主要是通过回顾近代中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曲折过程,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p><p>教学过程</p><p>导入 新课</p><p>录像:《世纪中国》片段:列强对中国的侵略。</p><p>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列强为什么会侵略中国?这种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回答,老师归纳)</p><p>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莫大的骄傲,同时也使一些统治者以大国自居,目空一切,雄视万方,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而此时的西方资本主义早已冲破封建统治的罗网,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将一度领先的中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p><p>中国的神秘、中国的文明、中国的珍宝使西方早已觊觎良久,而中国的落后又给他们带来了可乘之机。所以他们迫不及待地侵入中国的领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历史掀开了悲怆的一页。</p><p>讲解新课</p><p>第二课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板书)</p><p>第一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p>一、艰辛的探索(板书)</p><p>1、百年悲怆(板书)</p><p>展示图片:</p><p>①清末爱国人士绘制的时局图,反映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②八国联军进北京、圆明园原景及残迹。</p><p>2023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p>巩固题:百年悲怆始于哪一年(2023年)?结束于哪一年?(2023年)</p><p>2、路在何方(板书)</p><p>国家民族的灾难,促使中国人民举起了反抗的旗帜。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中国的前途上下求索。</p><p>预习题:阅读P39-41,思考:</p><p>(1)p40想一想</p><p>(2)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这些运动和革命失败的原因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p><p>(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屈辱的岁月,悲壮的抗争,艰辛的求索,近代中国历史证实了一个怎样的明确结论?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p><p>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板书)</p><p>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农民运动的领袖们不可能领导反封建的斗争取得胜利。P39</p><p>2)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板书)</p><p>图片:慈禧、光绪、康有为、梁启超、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后的遗物等</p><p>讨论:戊戌变法为什么会以失败而告终?</p><p>归纳总结:脱离群众;依靠光绪--一个没有实权的封建君主;幻想得到某些帝国主义大国的同情和支持。</p><p>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但是,他们脱离广大的劳动人民,而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封建君主身上,并幻想得到某些帝国主义大国的同情和支持,所以注定要失败。P39(失败原因)</p><p>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板书)</p><p>意义: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l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p><p>失败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胁迫下,革命的果实最终还是落到了反动派手中。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p><p>总之,辛亥革命比起前几次运动,自然有它的进步性;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辛亥革命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p><p>学生活动,任选其一:</p><p>①学生讨论: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设想:如果当时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会如何?③小辩论:社会主义能救中国或资本主义能救中国?</p><p>如果选用①,可以是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是前后桌讨论或者分组讨论。如果选用②,可在课前即把学生分为四组,并把座位分成四个区。如果选用③,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学生能力强,可以课堂上即兴辩论,能力弱,老师一定要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但要在辩论后说明,真理是越辩越明,而不是谁胜谁即是真理。(通过活动总结出)</p><p>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板书)</p><p>这是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总之,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p><p>巩固总结</p><p>见书P41名言(或《学习手册》P60,思考回答:</p><p>(1)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p>(2)列举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两个例子?(书P39第三段《小字》第四段《大字》P40)</p><p>(3)为什么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尝试都失败?(三个原因,见上3、)</p><p>(4)从毛泽东这段话说明了一个怎样的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p><p>布置作业</p><p>探究活动</p><p>l.全班搞英雄人物、爱国人士名人名言录。</p><p>2.开展一次每当唱起国歌,我想到的的主题班会。</p><p>3.整理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知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艰辛的探索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