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珍视公民资格单元测试(带答案)
<p>以下是优学政治网为您推荐的八年级政治珍视公民资格单元测试(带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p><p>八年级政治珍视公民资格单元测试(带答案)</p><p>一、基础达标评价</p><p>(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把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p><p>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如果违反了有关法律的规定,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据此回答14题。</p><p>1.公民是指:( )</p><p>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p><p>B.在中国出生的人</p><p>C.具有一国国籍并受该国法律保护的人</p><p>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人</p><p>2.下列属于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的是:( )</p><p>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p><p>B.人身自由权利</p><p>C.受教育权</p><p>D.买卖自由权利</p><p>3.我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自由权利是:( )</p><p>A.人身自由</p><p>B.监督权</p><p>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p><p>D.宗教信仰自由</p><p>4.题干材料表说明:( )</p><p>A.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p><p>B.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十分广泛</p><p>C.政治权利具有强制性的特点</p><p>D.我们应在合法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p><p>5.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上述材料说明:( )</p><p>A.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p><p>B.权利和义务都具有强制性特点</p><p>C.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p><p>D.所有公民在履行义务和享有权利方面是等同的</p><p>6.明明在中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了军,复员后到工厂工作,每月领工资后自觉缴纳个人所得税。材料中的明明履行了:( )</p><p>①受教育的义务 ② 依法服兵役 ③ 劳动的义务 ④ 依法纳税的义务 ⑤保护环境的义务 ⑥遵守公共秩序</p><p>A.①②③④</p><p>B.③④⑤⑥</p><p>C.②③④⑥</p><p>D.①②④⑤</p><p>7.有的报摊的摊主用高音喇叭反复播放提示语,噪音干扰了人们逛街、购物的秩序和心情,影响了周围观众的休息,引起了人们的不满。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p><p>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都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义务</p><p>B.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p><p>C.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根本对立的</p><p>D.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时,应该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p><p>8.玲玲收到好朋友霏霏的电子邮件,霏霏请玲玲帮忙解决思想上的一些苦恼,但玲玲却把霏霏信件的内容告诉了其他同学,霏霏得知后很气愤。这件事给我们的法律启示是:( )</p><p>A.朋友之间一定要严守秘密</p><p>B.不守信誉的人绝不能交朋友</p><p>C.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把朋友的事告诉别人</p><p>D.未成年人也有隐私权,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p><p>9.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是( )</p><p>A.财产所有权</p><p>B.生命健康权</p><p>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p><p>D.依法纳税的权利</p><p>10.宪法是法律的法律,马克思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p><p>A.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p><p>B.宪法是一部普通法律</p><p>C.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p><p>D.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p><p>(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把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p><p>1.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有:( )</p><p>A.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p><p>B.以自己宣布的方式取得国籍</p><p>C.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国籍</p><p>D.用金钱就可以买到国籍</p><p>2.我国公民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合法权利,必须做到:( )</p><p>A.充分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p><p>B.珍视自己的权利</p><p>C.采取合法手段获得权利</p><p>D.应在合法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p><p>3.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p><p>A.是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具体要求</p><p>B.是我们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应尽的责任</p><p>C.是对成年人的要求,与青少年无关</p><p>D.由公民自愿选择,不受外界干扰</p><p>4.下列有关受教育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p><p>B.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公民可以放弃自己的权利</p><p>C.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水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p><p>D.任何人都不能放弃接受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权利</p><p>5.《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上述法律规定告诉人们:( )</p><p>A.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p><p>B.未成年人同样也有隐私权</p><p>C.侵犯他人隐私要受到追究</p><p>D.尊重个人隐私体现出公民的素养</p><p>(三)判断题(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括号内画,错误的画)</p><p>1.黄头发、蓝眼睛的白人肯定不是中国公民。( )</p><p>2.未成年人因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还不属于公民。( )</p><p>3.任何人不得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p><p>4.中国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 )</p><p>5.宪法规定的权利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和干涉。( )</p><p>6.因为怕上学迟到被记录扣分,小军冒用了班长的姓名。小军的做法侵犯了班长的姓名权。( )</p><p>7.未成年人在家长面前没有隐私。( )</p><p>8.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p><p>9.守法是人们作为公民的相互承诺,人们通过这样的承诺,形成和维持良好的社会盛会秩序。( )</p><p>10.法律限制了公民的自由。( )</p><p>二、能力素养评价</p><p>(一)有关公民</p><p>1.什么是公民?</p><p>2.我国公民包括什么人?</p><p>3.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有什么?</p><p>(二)材料分析题:</p><p>村民徐某的5袋化肥被盗,徐某认为是本村村民郭某所为。一天,徐某带人强行将郭某带回家中审问,2个多小时后才将郭某放回。同村许多人都听说郭某偷化肥被审问的事,郭某因此身心受到极大伤害。郭某将徐某告上法庭。法庭认定徐某侵犯了郭某的合法权益,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年,责令徐某公开向郭某赔礼道歉,并赔偿郭某精神损失费、误工费等2023元。</p><p>1.徐某的行为侵犯了郭某的什么权利?</p><p>2.徐某和郭某的合法权益均受侵害,因为采取的方式不同,其结果也各异,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p><p>(三)他的哪些权利被侵犯?</p><p>某省一名高中学生,学习成绩优异,17岁就高中毕业,并且在当年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该生相貌丑陋,左右两边的面孔不对称,因此,很多学校都拒绝接受该名考生。为此,该生觉得受到侮辱,遭受了沉重的心理压力。</p><p>请问,这种做法侵犯了这名考生那些基本的公民权利。</p><p>(四)谁能成为候选人?</p><p>某村开始了三年一次的村委会选举,推选以下四位村民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你认为下列四位村民中哪几位可以被推荐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法律依据是什么?</p><p>1.李小波,刚过完17岁生日,初中毕业后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田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可其父亲素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去年偷了吕家的一条黄牛被处罚。</p><p>2.刘光华,23岁,为人忠厚,写得一手好字。但跟着他爷爷学了一些占卜、算卦之类的本事。</p><p>3.周秋兰,现任村妇女主任,热情大方,精明能干。只是经常与那些年轻后生嘻嘻哈哈。其丈夫死后,她与比自己小好几岁的男青年周小满谈恋爱,被老辈人说成是有伤风化。</p><p>4.丁长生,原为村里的民办教师,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在服刑期间,他学会了多种果树栽培技术和特种养殖技术。提前释放回来后便搞起特种养殖和果园开发。</p><p>(五)未成年人的权益</p><p>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中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据此回答:</p><p>1.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享有我国法律规定的那些权利?</p><p>2.在你的学校中,有没有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如果有,请你列举出来,然后请你说说该怎样解决存在的问题。</p><p>(六)正确对待权利</p><p>某村搬迁之后,许多家庭养了狗。其中有一户的村民家养了四条狗,中间有一条黑色的大狼狗。此狗极为凶猛,体形强悍,忠诚勤奋,铁面无私。不管是家中来了陌生人还是四邻家中来了陌生人,它都会奋力吠叫,甚至撕咬。并且还对其他企图接近的任何物体有着极强的警惕性:若是有狗从门前走过,它必定要对其大声吠叫,于是两只狗就隔着铁门互相吠叫;此外,若是家中其他的狗做出了什么不良行为,它也要对它们进行教育。于是,家中众狗互相吠叫,叫声远播四海,尤其是热衷于在半夜凌晨大吵狗架,引来众多邻居的抱怨。</p><p>1.这户人家的养狗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p><p>2.我们能因为这而杀了那条狗吗?为什么?</p><p>(七)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是统一的</p><p>案例:方成、方莹系兄妹。在方成14岁、方莹11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父亲为了再娶,视他俩为包袱,经常打骂,不给饭吃,不让回家。兄妹俩不堪父亲的虐待,经常不回家,父亲不但不把孩子找回来,索性把家门锁上,永远不让孩子回来。兄妹俩有家难归,无奈便离家出走,靠乞讨和捡破烂为生。如今,方成兄妹长大成人,他们靠劳动致富,不仅住上了新房,而且还买来了高档家电和家具,日子过得很富裕。方成父亲见子女日子过得挺红火,就要求方成兄妹俩每月付给500元赡养费,并说,如果不给,就到法院告他们虐待老人。</p><p>1.方成的父亲侵犯了方成兄妹俩的什么权利?法律依据是什么?</p><p>2.方成兄妹俩应不应该给父亲支付赡养费?为什么?</p><p>(八)做一名懂法守法的好学生</p><p>人之初,性本善,青少年们曾经天真无邪,如同一张白纸,一些人的人生坐标为什么扭曲了呢?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笔来自哪里呢?</p><p>究其原因:①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p><p>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属于一个过渡阶段,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正确的分析、辨别能力。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做出越轨的举动。</p><p>②青少年不良的个性倾向</p><p>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物欲、权力欲、报复欲;在观念体系上,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四观不端正:以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利己的价值观;过分追求金钱、享乐、名利、实惠,讲究吃喝的人生观;善恶、美丑、荣辱、爱憎、是非、苦乐、得失完全颠倒的道德观;哥们义气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帮式的友谊观。正是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p><p>前车之鉴,触目惊心;警钟长鸣,发人深省。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培养守法精神,做到自尊、自爱、自律,真正成为一名懂法、守法的好学生。</p><p>请你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谈一谈怎样才能培养守法精神,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学生?</p><p>参考答案</p><p>一、基础达标评价</p><p>(一)单项选择题</p><p>1.C 2.A 3.C 4.D 5.A 6.A 7.D 8.D 9.C 10.C</p><p>(二)多项选择题</p><p>1.AC 2.ABCD 3.AB 4.ACD 5.ABCD</p><p>(三)判断题</p><p>1. 2. 3. 4. 5. 6. 7. 8. 9. 10.</p><p>二、能力素养评价</p><p>(一)有关公民</p><p>1.答:公民通常指具有一国国籍并受该国法律保护的人。</p><p>2.答:我国公民包括我国社会的一切成员,无论性别、年龄、肤色、职业、健康状况、财产状况、文化程度、政治态度如何,只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都是中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犯罪的人,也属于中国公民。</p><p>3.答: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p><p>(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p><p>(2)人身自由权利</p><p>(3)通信自由权</p><p>(4)受教育权</p><p>(5)政治自由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等等。</p><p>(二)材料分析题</p><p>答:1.徐某的行为侵犯了郭某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利(或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的权利、名誉权)</p><p>2.启示:(1)我们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知识,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2)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应依法采取措施,在合法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言之有理即可)</p><p>(三)他的哪些权利被侵犯?</p><p>答:1.受教育的权利。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案例中,该高中毕业生仅仅因为相貌,就被很多高校拒绝录取,这是侵犯了该省受教育权利的行为。</p><p>2.人格尊严权。学校录取学生以貌取人,而拒绝录取该生,这是对公民人格的歧视。</p><p>(四)谁能成为候选人?</p><p>答:刘光华、周秋兰、丁长生都可以被推荐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p><p>因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p><p>此题中,李小波系未成年人,因而没有被选举权。另外三人都符合条件。丁长生虽然曾经犯罪,但已释放,且未被剥夺政治权利,因此也有被选举权。</p><p>(五)未成年人的权益</p><p>答:1.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享有以下一些权利:</p><p>(1)生命健康权。</p><p>(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p><p>(3)隐私权。</p><p>(4)财产权也要受到保护。</p><p>(5)未成年人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应该受到保护等等。</p><p>2.略。</p><p>(六)正确对待权利</p><p>答:1.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休息的权利等。</p><p>2.不能,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权利。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本案中养狗是该户村民的合法权利,他人应该尊重。如果因为扰民就私自杀狗,就构成了侵权行为。</p><p>但鉴于该户村民的养狗行为又侵犯了别人的生命健康权和休息权,受害者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才有合法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正当权利,比如相互之间协商解决,或请有关部门调解。</p><p>(七)公民享有权利同履行义务是统一的</p><p>答:1.方成的父亲侵犯了兄妹俩的生命健康权。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应该对未成年子女的生命健康负责,为子女创造安慰的家庭环境。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本案中方成兄妹的父亲并没有履行相应义务,构成了侵权。</p><p>2.根据法律规定,兄妹俩不应该支付赡养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国宪法和婚姻法等有关条文,都明确地规定了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这是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方成的父亲在子女幼小,需要抚养教育,而他又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本应依法履行抚养义务。但方父为了自己再娶,嫌弃子女,经常打骂,逼迫子女离家出走,沿街行乞。这种行为不仅应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方父自己有抚养子女的能力,而故意不履行抚养子女的法律义务,却要求子女付给他赡养费。这种要求不符合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因而从法律权利义务一致的角度看,兄妹俩不应该支付赡养费。</p><p>如果出于道义给父亲一些生活费,那也只是道德问题,不属于法定义务。</p><p>(八)做一名懂法守法的好学生</p><p>答:1.要学法懂法,了解法律的基本要求,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p><p>2.要自觉遵守法律,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p><p>3.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以上为答题要点,应该根据要点,结合个人实际,适当展开论述。)</p><p>优学政治网初二政治试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