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第二课时)
<p>以下是优学政治网为您推荐的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第二课时),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p><p>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第二课时)</p><p>一、学习目标</p><p>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p><p>2.培养自身的团结协作、各尽所能的集体责任感和行为。</p><p>3.积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班级,培养自己对新的集体产生一定的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增强个人的集体责任感。</p><p>二、学习重难点</p><p>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是本节课的重点。 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是本课难点。</p><p>三、课前准备</p><p>1.准备好自己过去获奖的证书和实物;</p><p>2.为班级设计班徽;</p><p>3.完成书上的填空内容。</p><p>四、课堂助学</p><p>1.课堂讨论:你最喜欢的班级是怎样的班级?</p><p>2.我为班级添光彩才艺大展示。</p><p>3.评评谁的班徽设计好,参赛者要说明设计意图。</p><p>4.阅读课本P8方框里的文字思考:</p><p>(1)这个班级面临哪些困难?</p><p>(2)这个班级成为优秀集体靠的是什么?</p><p>(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说说你的感受?</p><p>五、巩固与反思</p><p>(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p><p>1.成长中的友谊将使宝贵的初中生活更加精彩,青春的生命充满阳光。 ( )</p><p>2.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班级乐章,才能在集体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p><p>(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括号内。)</p><p>3.在新集体里,我们会有许多不认识的新同学。面对新面孔,我应该 ( )</p><p>A.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结交更多的新朋友</p><p>B.只要学习好,别人就会主动和我交朋友</p><p>C.只和小学同学交往,这样才能建立起长久的友谊</p><p>D.万事不求人,有没有朋友无所谓</p><p>4.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的意思是( )</p><p>A.一个优秀集体要有共同目标B.建成优秀班集体需要很多人C.班集体成员人心各异,照样能成大事D.只要人人都是学习尖子,就能建成优秀班集体</p><p>5.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会有许多不适应,我们如何看待新集体?下列想法正确的是( )</p><p>A.新集体是个大家庭,同学间彼此关心,努力融入新集体B.进入中学,学业负担越来越重,我们应该只把学习抓好C.集体与个人没有多大的关系D.只需努力发挥个人的特长</p><p>(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p><p>6.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中,没有了共同目标,我们就不能建成优秀的班集体。</p><p>六、相关链接</p><p>团结互助的力量</p><p>曾见过一段动人心魂的文录:山洪爆发,呼啸而下一群红蚁匆忙而有序地集合。它们把蚁卵,幼蚁和母蚁包在当中,体力强壮的公蚁围在四周,迅速抱成一团,形成一个蚁筏子。蚁筏子随波逐流,水激浪打,筏子边沿的蚂蚁被冲散,葬身水中,但筏子仍顽强地漂泊。十几天后,更多的蚂蚁失散了,淹死了。蚁筏子也终于被冲上陆地,这个种族就这样存活了下来。小红蚁珍惜生命,捍卫生命的壮举,不得不让人钦佩呀!202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浩劫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为了捍卫生命,神州大地高奏的是中华的民族精神。医务人员奋斗在第一线,科研工作者加紧攻关,许多地区的人们纷纷向疫情严重的省区伸出了援助之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战役的重大胜利。</p><p>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节奏(第一课时)</p><p>一、学习目标</p><p>1.了解自己的新的学习特点,了解一些学习方法</p><p>2.培养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p><p>3. 培养自己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p><p>二、学习重点和难点</p><p>怎样的学习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p><p>三、课前准备</p><p>1、了解其他同学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记录</p><p>2、准备自己的学习问题</p><p>3、课代表采访老师,请老师介绍学好本科目的基本学习方法</p><p>4、在课外搜集有关名人的学习方法</p><p>四、课堂助学</p><p>1.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都有哪些和小学是不同的呢?</p><p>2.你对新的学习环境有哪些不适应的呢?</p><p>3.聆听别人介绍经验,思考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p><p>4. 怎么样的学习方法呢才是科学的方法?</p><p>5.什么是遗忘曲线?</p><p>6.校园里有哪些学习的资源?</p><p>五、巩固与反思</p><p>(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p><p>1.初中的学习是我们一生学习中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阶段的学习。( )</p><p>2.初中阶段,科目、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因此,不可能每位同学都能搞好学习。( )</p><p>3.遗忘曲线启示我们要及时复习所学习的内容。( )</p><p>(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括号内。)</p><p>4.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是( )</p><p>A.学会自主学习 B.科学安排时间 C.投机取巧 D.提高学习效率</p><p>5.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不应遵守的原则( )</p><p>A.弹性原则 B.自然原则 C.增强原则 D.随心所欲原则</p><p>6.要学好初中各门功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p><p>A.课前认真预习,开展各种准备活动</p><p>B.课堂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p><p>C.课后及时巩固复习,独立认真完成作业</p><p>D.平时学不学都没关系,只要考试前认真复习就行了</p><p>7.进入初中,科学安排时彰显 得十分重要,其原因主要是( )</p><p>①科目增多 ②同学交往增多 ③难度加深 ④课外阅读扩大</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p><p>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节奏(第二课时)</p><p>一、学习目标</p><p>1.了解初中的新的学习特点,了解自己学习方法。</p><p>2.明确老师的教学也有各自的特色,要学会不断的适应。</p><p>3. 培养自己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自身善于学习的能力。</p><p>二、学习重点和难点</p><p>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p><p>三、课前准备</p><p>1、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方式。</p><p>2、采访老师,了解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p><p>四、课堂助学</p><p>1.你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p><p>2.说说本班的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 你最喜欢的老师风格?</p><p>3.你准备如何适应其他老师的教学方式?</p><p>4.阅读课本P16相关内容,回答如果你是李明你将会怎么办?</p><p>五、巩固与反思</p><p>(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p><p>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独立就是做一个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人。( )</p><p>2.我们各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而老师的教学特色是一样。( )</p><p>3.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将会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里,把成为大科学家作为自己惟一的追求。( )</p><p>(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括号内。)</p><p>4.关于学习方式和方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p><p>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种种方式各有特点②在学习逐步深化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③只有适合于自己,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才是好方法④好的学习方法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用不着摸索尝试</p><p>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p><p>5.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各有特色,而你对某一老师的上课方式不太喜欢,这时不应( )</p><p>①从此以后拒绝再听,以示抗议②找老师交换意见,请他进行指导③勉强听着,反正能听多少是多少④抓住各个时机与老师唱对台戏</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p><p>6.进入中学以后,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把握的几点?( )</p><p>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④学会被动学习</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p><p>7.人的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间是在( )</p><p>A.小学时期 B.初中时期 C.大学时期 D.参加工作以后</p><p>(三)感悟生活</p><p>8.请你动手:制定一份《思想品德》的学习计划。</p><p>六、相关链接</p><p>如何科学用脑</p><p>(1)勤用脑</p><p>反复不断地接触客观事物能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突触的联系更加牢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人的大脑用则进,废则退;越用越发达,越用越灵活,越用越健壮。勤用脑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勤能补拙正是这个道理。</p><p>(2) 广用脑</p><p>人的大脑有140亿之多的细胞,可储存2023万亿个信息单位(相当于目前所有图书馆藏书量的总和)。现代人尚有大量的脑力没有被开发。广用脑是指大脑皮层某区域的信息量多,而不是指大脑皮层某区域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接受大量内容不同的信息。</p><p>(3)爱用脑</p><p>在广泛猎取知识的同时,学习者必须善于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善于将理论和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善于将实践知识上升为理论。这里的善于产生于爱用脑筋和喜欢求异思维,它可以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突触之间,在原有联系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新联系,进而在大脑皮层上开拓一个暂时的神经联系,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新的飞跃和突破。这就是爱用脑的威力。</p><p>(4)巧用脑</p><p>用脑须使抑制和兴奋有机地交替进行。所谓动静交替,是指使用与休息交替,区域功能轮换交替。脑体交替,是指脑力与体力劳动交替。这样既不容易使大脑疲劳,也能够较好的保证学习效率。</p><p>(5) 整用脑</p><p>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且功能各异。学习者只有充分发挥大脑两半球的整合作用,才能进行富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学习。研究表明:无论哪侧半球被切除,人的感觉和运动机能、语言机能等虽然能大部分保存,但心理活动通常只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从整体上看,复杂的学习活动必定是以两半球的协同工作为支柱的。因此,学习者必须认真安排学习内容,以确保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互补与协调。</p><p>──钟以俊《现代学习原理与学法指导》</p><p>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节奏(第三课时)</p><p>一、学习目标</p><p>1.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认识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幸福。</p><p>2.通过体验的方式使自己体会到满足好奇心是多么快乐的事情,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p><p>二、学习重难点</p><p>认识学习的必要性是重点,学会体验学习的乐趣是难点。</p><p>三、课前准备</p><p>1.可以在同学中进行关于学习的苦于乐的调查。</p><p>2.查阅《义务教育法》中的相关条款。</p><p>3.收集、分类一些世界未解之谜。</p><p>四、课堂助学</p><p>1.分组讨论,进行小辩论学习是苦多还是学习是乐多。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表达自己学习中的快乐瞬间,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习的快乐。完成课本p18方框内容。</p><p>2.对于学习权利,你是怎样理解的?提示:这部分相关链接中的记者就是拍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的记者,可以联系起来思考。</p><p>3.读p20图思考所提到的问题? 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说明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探索发现和无数的技术发明产生的历程,以及世界还没有破解的未解之谜。陈述自己在某些知识方面的困惑。</p><p>4.请你谈谈对终身学习的认识?</p><p>五、巩固与反思</p><p>(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p><p>1.学习中有苦更有乐,苦乐交织。( )</p><p>2.学习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但并不能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 )</p><p>3.把握好初中的学习生活,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p><p>(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括号内。)</p><p>4.下面对学习中的乐分析不当的是( )</p><p>A.当我们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奥秘的时候</p><p>B.当我们听不懂老师讲的课,完不成作业的时候</p><p>C.当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己潜能的时候</p><p>D.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满足的时候</p><p>5.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p><p>A.学习过程只有苦,没有乐 B.正确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p><p>C.学习中只有享受和快乐,没有苦 D.学习具有重要性</p><p>6.学习是一种享受的意思是( )</p><p>A.我们享有上学的权利,也可以随时放弃</p><p>B.可以逃避体力劳动</p><p>C.我们有上学的机会和条件</p><p>D.这是一句反话,实际学习是受罪</p><p>7.进入初中,我们的学习是( )</p><p>A.一种责任和义务 B.一件苦不堪言的差事</p><p>C.人成长的需要 D.人生苦乐交织的一种快乐洋溢的享受</p><p>六、拓展提升</p><p>爷爷大学生感慨:上大学的感觉真好!</p><p>2023年,王铁文是沈阳高考第一个爷爷考生。当62岁的爷爷大学生王铁文坐进教室上第一堂课时,他再次吸引了所有同学和老师的目光。在专心致志地上完本专业的第一门课政治分析后,他指着记得满满的笔记笑着说:上大学的感觉真好!</p><p>每天,王铁文早晨六点就从家里出来,坐四十多分钟的公交车到辽宁大学上课,这样的生活,他已经坚持了将近四年。2023年7月,他将从了辽宁大学毕业。</p><p>现在,王铁文已经开始起草毕业论文。王铁文说,他离开校园后会和老师多联系,努力尝试攻破已经成为费马大定理的费马猜想。(费马猜想,即法国政治家Fermat在17世纪提出的数论领域猜想,之后的三百多年中,人们即证明不了,又否定不了。2023年,英国政治家Andrew Wile攻破了费马猜想。)</p><p>两个孙子经常监督爷爷学习:我们作业都写完了,您的作业做完了吗?可老伴对他很不理解:那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几百年才有人攻破,他能研究明白吗?多累呀!我们晚上九点多休息,而他有时学到后半夜两点钟才睡觉,我也管不了。王铁文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他喜欢做的事,现在我做到了,所以我要坚持。</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