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身权利教案
<p>编者按:优学政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我们的人身权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我们的人身权利教案</p><p>考点梳理</p><p>一、对应考点</p><p>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p><p>2.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p><p>3.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p><p>二、常见考点问答</p><p>1.公民的人身权利</p><p>(1)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p><p>(2)什么是人格权?人格权包括哪些内容?享有人格权的意义。</p><p>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p><p>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p><p>(1)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p><p>(2)我们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p><p>①积极锻炼身体;②在患病时及时医治;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④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决不轻生或自残);⑤努力延伸生命的价值;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诱惑等。</p><p>3.人身自由权</p><p>(1)人身自由权的定义、意义?</p><p>人身自由权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和控制。人身自由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p><p>(2)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非法逮捕、拘禁、搜身等。</p><p>4.人格尊严权的含义?</p><p>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p><p>5.公民的名誉权</p><p>(1)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保护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防止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p><p>(2)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主要表现</p><p>公然谩骂他人、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诽谤行为</p><p>6.公民的肖像权</p><p>(1)肖像不仅指照片还有绘画、雕塑、剪纸、摄像等。肖像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p><p>(2)侵犯公民肖像权的主要行为有: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注意:新闻记者采访时所用的肖像及对生活中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加以曝光的不属侵权行为。</p><p>7.公民的姓名权</p><p>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p><p>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干涉他人使用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p><p>8.公民的隐私权</p><p>(1)什么是隐私?</p><p>公民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与公共利益、他人合法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p><p>(2)生活中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p><p>在向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听对象;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上互联网时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平时保管好自己的日记、信件等含有个人隐私的物品;当发现有人披露自己隐私、损害自己名誉时,应及时予以制止,并依法维权等</p><p>(3)正确处理保护隐私和沟通交流的关系:</p><p>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p><p>(4)如何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权?</p><p>树立尊重隐私的意识,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不因好奇而热衷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等。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权。</p><p>命题探究</p><p>1.要明确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特别是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同学们要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命题将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一些中学生打架斗殴致他人受伤案例等为背景材料,引导同学们远离暴力,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题型以选择题、概括题、简答题、观察与思考题为主。</p><p>2.要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懂得维护名誉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要注意保护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题型以选择题为主。</p><p>3.要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及保护隐私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要做到自觉地尊重他人的隐私。此知识点多以选择题、概括题、辨析题、观察与思考题的形式进行考查。</p><p>典例精析</p><p>1.(2023舟山衢州)</p><p>青春迷惘 我父母经常吵架,动不动拿我出气,甚至还拳脚相加,我感到很压抑。后来父亲吸毒被抓,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开始自暴自弃。同学小亮故意将我家的这些私事到处宣扬,还经常讽刺嘲笑我是瘾君子。我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就捅了他一刀,没想到他会死</p><p>在成长过程中,小王的哪几项权利受到了侵害?</p><p>答案: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或名誉权)。</p><p>2.(2023福州)甲公司将职工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工资等个人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职工的</p><p>A.知识产权 B.隐私权 C.生命健康杈 D.姓名权</p><p>答案:B</p><p>3.(2023泉州)在网络上进行人肉搜索,公开他人的真实身份、家庭地址等私人不愿公开的信息。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p><p>A.肖像权 B.荣誉权 C.姓名权 D.隐私权</p><p>答案:D</p><p>4.(2023潼南)中学生小强期中考试三科不及格,班主任在班会上批评小强学习不努力,简直比猪还笨。该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小强的</p><p>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智力成果权 D.隐私权</p><p>答案:B</p><p>5.(2023赤峰)林浩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表明他依法享有</p><p>A.姓名权 B.名誉权 C.荣誉权 D.人身权</p><p>答案:C</p><p>【分析】:这几道题分别考查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等,这两年各地中考题考查本章节知识时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一般是出示日常生活中一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例,让学生来分辨侵犯的是哪种权利。所以,复习时,注意区别各种权利。</p><p>模拟精练</p><p>一、请你选择</p><p>1.某中学,在一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有700余名学生高烧不止,经调查,发现疫苗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疫苗生产厂家侵犯了消费者的</p><p>A.经济权利 B.生命健康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p><p>2.救人要不惜任何手段,任何代价。温总理的话体现了对公民的 的尊重。</p><p>A.生命健康权 B.名誉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p><p>3.下列做法中属于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有</p><p>①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p><p>②患病后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p><p>③遇红灯时,强行快速通过马路</p><p>④遭到不法伤害时,积极实施正当防卫,保护自己</p><p>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p><p>4.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下列正确的做法有</p><p>①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 ②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同样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p><p>生命和健康 ③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要及时为自己讨回公道,以牙还牙 ④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p><p>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p><p>5.右边漫画所反映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p><p>A.姓名权 B.肖像权</p><p>C.名誉权 D.隐私权</p><p>6.重庆某校初二学生潘某面部长有黑色胎记,为此长期受到冷嘲热讽,同学先后给他取了11个绰号:黑熊猫青面首同学的这种行为侵犯了潘某的</p><p>A.肖像权 B.名誉权 C.姓名权 D.生命健康权</p><p>7.某记者用相机拍下有人偷售青蛙的照片,送到报社发表,呼吁公众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而该商贩却指责记者侵犯了他的肖像权。下列对此事的正确认识是</p><p>A.该商贩法律意识强,环保意识薄弱</p><p>B.记者未侵犯商贩的肖像权</p><p>C.记者多管闲事、小题大做</p><p>D.偷售青蛙和未经他人同意拍照都是违法行为</p><p>8.小棠在某商场试了几件衣服后,觉得价格不合适,正准备离开。商场营业员很是不满,当着众多顾客的面,冲着小棠大声说:没钱买就别在这儿丢人现眼。该商场营业员的行为侵犯了小棠的</p><p>A.公平交易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个人隐私权</p><p>9.下列属于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是</p><p>①进入他人房间先敲门</p><p>②存取款排队时,在银行柜台一米线以外等候</p><p>③在公开场合询问别人的年龄、体重、月收入等</p><p>④未经许可将他人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发布在网页上</p><p>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p><p>10.阿芳进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书信往来频繁。班主任老师怀疑她早恋,便私拆了她的多封信件,责令她在班会上交待早恋问题。班主任的做法</p><p>A.有利于阿芳放下包袱,努力把学习搞好</p><p>B.是对学生负责,对工作极端认真的表现</p><p>C.虽然不违法。但方式方法与社会道德相悖</p><p>D.侵害了阿芳的隐私权和人格权</p><p>二、请你概括</p><p>11. 刚上七年级的张薇长得娇小可爱,可谁知她的娇小竟给她惹来了一场麻烦:一天,同学给张薇拿来一张报纸,报纸上的一则增高广告一下抓住了张薇的视线,这则增高广告中的患者竟然是从不知情的张薇。广告中用不知何时偷拍的她的照片做使用药物之前的对比照片,用经过电脑处理拉伸的假照片做使用药物后的照片。</p><p>12.观察右图,进行概括。</p><p>三、请你简答</p><p>13.阅读材料,欣赏《全球阻击甲型流感》漫画,回答问题。</p><p>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在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之初,就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疫情在我国的流行。</p><p>我国高度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说明了什么?</p><p>四、请你辨析</p><p>14.报载,班里丢了40元爱心基金,于是去捐款箱前看过一下的汪洋就在全班同学的选举下成了小偷。为了洗刷这个耻辱,汪洋与父母不断上访,付出了辍学一年半的代价。这个只有15岁的男孩现在只能整天呆在家里,似乎已打消长大后当画家或职业运动员的念头:自从那件事后,谁还愿意和我一起打篮球呢?在我眼里,每一个参与这件事的人都不配做好人。说这话时,汪洋的牙咬得紧紧地。</p><p>看过有关报道后,同学们议论纷纷:</p><p>甲:警察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都不忘给他们应有的尊严,在他们带着手铐的手臂上搭上一件衣服。对嫌犯尚且如此,那么,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呢?</p><p>乙:老师们也很为难,他们又不是执法者,通过选举找出嫌疑人,也无可厚非</p><p>请辨别分析上述观点。</p><p>五、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p><p>15. 案例一:八年级学生小丽近来与人交往频繁,妈妈想,现在社会繁杂,不知道她跟谁来往。为了及时了解女儿的情况,她多次偷偷地查阅小丽的手机短信。</p><p>案例二:班主任林老师总认为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容易出现偏差和过失。为防患于未然,她经常私自拆阅学生的信件。</p><p>阅读上述案例,运用八年级下册教材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1)案例评析:案例中家长、老师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p><p>(2)收获感悟:你从上述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p><p>六、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p><p>16.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维护师生安全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p><p>(1)某中学发生这样一个案例:学生中午在学校食堂用餐后,部分同学出现了头晕、肚痛、呕吐等症状而被送进医院。据调查,正是当日食堂向同学出售了过期霉变食品而导致学生食物中毒的。在该案例中,你认为学生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p><p>(2)根据你的观察,身边还存在着那些危害师生安全的隐患?(两点即可)</p><p>(3)在近几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许多代表呼吁:为了维护师生安全,要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当人大代表走到我们学生中间,就制定该发征求你的意见时,请你结合实际提出两条建议。</p><p>参考答案:</p><p>1.B 2.A 3.C 4.B 5.A 6.B 7.B 8.B 9.B 10.D</p><p>11.(1)这则增高广告侵犯了张薇的肖像权。(2)青少年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肖像权。</p><p>12.(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2)树立隐私意识,学会自我保护。(3)尊重和维护公民隐私权。</p><p>13.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生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②我国法律捍卫我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③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等。</p><p>14.(1)甲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我们依法治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p><p>(2)乙的观点是片面的,老师不是执法者,虽然没有权力去搜查学生,但同样也不能依此方式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是老师的责任,作为受到伤害的学生可以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p><p>(3)这也说明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亟待提高老师的法律意识和整体素质。</p><p>15.(1)不合法。因为未成年人的隐私受法律特殊保护。案例中家长、老师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p><p>(2)我们应学会尊重公民的隐私权;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力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未成年人平时应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两个方面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p><p>16.(1)学生的生命健康权(或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p><p>(2)学生能结合实际提出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即可。</p><p>(3)学生能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即可,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优学政治网初中频道</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