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一课时学案
<p>编者按:优学政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一课时学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一课时学案</p><p>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总第 22 课时</p><p>课题 第7课 行为与后果</p><p>第2课时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课型 新授课</p><p>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不良的行为产生不良的结果。懂得个人的行为不应该危害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p><p>能力目标:培养明辨是非和严于律己的能力。</p><p>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思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p><p>重点 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难点 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以不损害他人、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p><p>教法及教具 合作探究、讨论 多媒体、课件</p><p>教</p><p>学</p><p>过</p><p>程</p><p>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p><p>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p><p>活动</p><p>一、预习检查:</p><p>(给出学习提纲)</p><p>1、 每个公民行为自由的前提是什么?</p><p>2、 每个公民应对自己行为承担那两方面的责任?</p><p>3、 不承担责任的危害有哪些?</p><p>预习检查:各组成员互相检查预习情况,看看哪个最棒?</p><p>(提倡预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p><p>二、导入新课:</p><p>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课件展示)场景一:同学王娜上学迟到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嘴里嘟哝着:都怪妈妈没叫醒我。</p><p>场景二:同学刘健拿着考了56分的物理试卷,心里在暗暗地埋怨:物理老师讲课特没劲,我一点都不感兴趣。</p><p>场景三:放学后大扫除,同学张强抱着篮球对正在扫地的同学说:你们多干点儿吧,我练球去了。</p><p>场景四:同学姜艳在实验室里不小心把试管打碎了,她悄悄地对旁边的同学说:别吱声,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p><p>学生探究讨论,教师总结引出课题。</p><p>四、新授内容:</p><p>点拨: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有行为。只要有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p><p>道理虽然简单,那生活中的人们对责任的认识及表现又怎样呢?</p><p>探究: 我看刘海洋伤熊事件</p><p>小组合作,明确学习内容</p><p>从以上四幅场景中,你能看出四位同学身上缺少点什么?你有何感想?从学生身边事例谈起,激发学生对学习本框内容的热情。</p><p>完成书P80-81探究 如何看待刘海洋的行为?</p><p>教</p><p>学</p><p>过</p><p>程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p><p>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p><p>活动</p><p>归纳:①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的表现②要受道德上的谴责</p><p>③要负法律上的责任</p><p>点拨: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在一个崇尚道德和法律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p><p>学生代表发言(答案有两种可能性:①可以,因为人生在世贵在自由。②不可以,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将一团混乱,每个人的自由都将无法得到保证。)</p><p>思考:作为公民,要承担哪些责任?</p><p>法律责任、道德责任</p><p>各抒己见:俗语:责任重于泰山怎么理解?</p><p>点拨:责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因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责任。责任包括这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一个人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方面,能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并在没有做好时勇于承担责任,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负责任、有责任感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p><p>阅读感悟:</p><p>邵帅,男,2023年生,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帅十二,献骨髓,此大孝,无人及。12岁,本应正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但12岁的邵帅背负起如山重任。2023年,母亲被查出身患血癌,为了照看母亲,邵帅选择了休学,进京为母亲捐献骨髓。捐髓手术后,邵帅并没有安心休养,出院的第二天起,就承担了照顾妈妈的重任,演绎了现代版孝子传奇。邵帅品学兼优、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兴趣广泛。</p><p>启示很多,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予以认可,但要把握方向。</p><p>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人类的一些行为,将导致什么后果?</p><p>看一看: 白色污染</p><p>这种食具的制作危及臭氧层;</p><p>用它装饭菜危害人体健康;</p><p>它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p><p>小组讨论:人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呢?如果这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p><p>举例说明</p><p>思考:什么是责任?</p><p>关注生活: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负责人的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p><p>思考:</p><p>(1)邵帅履行了什么责任?</p><p>(2)他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让学生理解行为不同后果就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从而树立责任意识)</p><p>看图片,感受危害</p><p>教</p><p>学</p><p>过</p><p>程</p><p>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p><p>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p><p>活动</p><p>算一算:</p><p>空调不低于26度,全国节电上亿度</p><p>马桶水箱放快砖,省水好用特合算</p><p>不用电器断电源,节电10%能看见</p><p>处处不让水长流,年百亿吨水不漏</p><p>这些是人类应保护环境方面的内容。如果不重视环保会导致什么?</p><p>点拨:不承担责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影响,而且还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法律的惩罚。</p><p>活动----青春誓言:</p><p>青春的我要对自己负责:学会学习,树立理想;</p><p>学会锻炼,自爱自强。</p><p>青春的我要对家庭负责:孝敬父母;团结邻里。</p><p>青春的我要对社会负责:服务社会,热心公益;</p><p>团结他人;保护环境</p><p>青春的我要对祖国负责:了解祖国,维护祖国荣誉;</p><p>振兴中华,让祖国以我为荣。</p><p>四、课堂总结</p><p>在责任感的引领下,我们应甘于承担重任,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增光添彩。让我们所在的集体、学校、家庭、社会因我的负责而美好!自我反思:小组为单位,反思自己在昨天一天的行为中,哪些是负责人的行为,哪些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小组评议。</p><p>全体起立,以右手放置于心前</p><p>一分钟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点。</p><p>反馈练习:举例说明自己怎样尽到应尽责任的。</p><p>板书设计</p><p>(用案人完成)一、 每个公民行为自由的前提: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p><p>二、 每个公民应对自己行为承担那法律和道德的责任</p><p>三、不承担责任的危害有哪些</p><p>当堂作业 《补充习题》P54 21题</p><p>教学札记</p><p>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一课时学案</p><p>一、温故互查</p><p>在生活中怎样做一个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人?</p><p>二、设问导读</p><p>第一环节:阅读教材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思考问题</p><p>1、什么是法律?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p><p>2、胡长清被判死刑说明了什么?</p><p>3、为什么说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利益的体现?</p><p>第二环节:阅读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目,思考书中的问题。并归纳我们都享有哪些权利,应自觉履行哪些义务?</p><p>第三环节:阅读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一目完成下列问题:</p><p>1、怎样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p><p>2、章某能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p><p>第四环节;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p><p>1、阅读课本89页三个案例并想一想其中的问题。</p><p>议一议 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其限度是什么?(结合以上三个案例)</p><p>阅读90页相关链接体会公民行使权利的限度。</p><p>阅读某私营企业老板的案例。</p><p>说一说 该企业老板为什么会受到处罚?</p><p>阅读李某的案例。</p><p>议一议 李某可能采取哪几种办法解决这几件事?运用法律知识对李某可能采取的办法进行评析。由此我们知道,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如何保护?</p><p>2、阅读课本91页小芸妈妈的事例。</p><p>说一说 小芸为什么支持妈妈的做法?</p><p>三、自我检测</p><p>一、单项选择题</p><p>1、下列关于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p><p>①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②公民可以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 ③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④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p><p>A.①②④ B.①②③</p><p>C.①③④ D.②③④</p><p>2、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 )</p><p>A采取任何手段自行就解决</p><p>B运用法律手段,按照法定的程序来维护</p><p>C采用同样的方式去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p><p>D忍气吞声,自任倒霉</p><p>二、辨析题</p><p>某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组织了一次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的课堂讨论会。石辉同学发言说: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由和权利。</p><p>请你就石辉同学的这一说法进行辨析。</p><p>答案:(1)石辉同学的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p><p>(2)虽然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随心所欲。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p><p>(3)因此,公民在行使、享有自由和权利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益;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求非法利益。)</p><p>四、巩固训练</p><p>一、单项选择题</p><p>1.世界是个小天地,小小天地太拥挤,你有你的性格,他有他的脾气。人们之间精挑细选 发生纠纷和冲突在所难免,而解决这些纠纷和冲突的最好方式和手段是( )</p><p>A 法律 B 宗教 C 纪律 D 风俗习惯</p><p>2、我国法律体现的是( )</p><p>A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p><p>B 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p><p>C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和利益 D 广大农民的意志和利益</p><p>3、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p><p>①小东拒绝父亲让他辍学打工的要求,坚决回校学习 ②小何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③受到同学欺负的小文找到自己的哥哥教训那个同学 ④小伟督促做生意的父亲及时交足税款</p><p>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p><p>4、以下言行中,能体现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 )</p><p>A 听说你父亲病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p><p>B 又该交税了。让我想想怎样少交点税。</p><p>C 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我符合条件,明天就去报名</p><p>D 妈,开学得交一些杂费了。我与你爸离婚了,向他要去。二、你说我评</p><p>小明和同学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小明发现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看着小明着急的样子,几个同学走上前来。</p><p>甲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明天再让你妈妈买一辆就行了。乙说:要不然你也偷偷弄一量辆坐走。</p><p>丙:说:干脆去黑市买,较便宜,。</p><p>小明站在原地,盘算着</p><p>请你运用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几个同学的观点。</p><p>参考答案</p><p>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是法律意识淡薄,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表现。 乙同学的看法也是错误的,这样做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是法律所禁止的。 明知是赃物而购买是违法行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所以丙同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p><p>五、拓展探究</p><p>小妮多次受到不法分子的勒索。第一次,他们要她交50元的保护费,声称不给就要打她,不准她上学,她只好把存起来的零钱给了他们。三天后,他们又要她交100元,声称不给就要划破她的脸,她只好偷偷地向别人借钱给他们。但归过了一个星期,这些认人又来胁迫,要她交500元</p><p>① 请你推测小妮可能会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应对新的勒索,并可能导致怎样的后果。</p><p>② 请你用所学知识对你推测的情况进行选择并说明原因。</p><p>③ 可能采取的措施 可能导致的后果 选择及原因</p><p>参考答案: 可能采取的措施 可能导致的后果 选择及原因 1 忍气吞声,破财消灾 变本加厉,后患无穷</p><p>选择:求助报警,依法维权</p><p>原因: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等</p><p>2 只身赴险,死拼蛮斗 无谓流血,人财两空</p><p>3 非法报复,以暴制暴 害人害己,得不偿失</p><p>4 求助报警,依法维权 处罚坏人,保护自己</p><p>优学政治网初中频道</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