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展风采教案
<p>教学目标</p><p>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p><p>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交往中加以运用。</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p><p>教学重点</p><p>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p><p>教学难点</p><p>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p><p>教学方法</p><p>小组讨论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p><p>教学用具</p><p>多媒体</p><p>教学时间</p><p>一课时</p><p>课前准备</p><p>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网页;</p><p>2、准备与礼仪有关的音像资料;收集有关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故事;制作幻灯片。</p><p>3、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p><p>板书设计</p><p>教学过程</p><p>导入新课: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碟片,通过国旗班战士护旗、升旗所展示出的举止,感悟战士们通过礼仪展示的风采。</p><p>活动一:记忆回放</p><p>1、统计曾参加过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同学人数,请参加过的同学讲一讲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整个过程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p><p>教师小结:照应课题,得出礼仪的含义,明确礼仪是在人的交往中产生的。</p><p>[讲授新课]</p><p>活动二:礼仪风采</p><p>小组讨论: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们同学的风采?</p><p>小结:学生个人的礼仪:如坐、立、行的姿势和笑的表情;与人交往的礼仪:如见到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等;同学间的文明用语、男女生的交往等。</p><p>小组表演坐、立、行的姿势。通过学生评论,体会到礼仪是一个人的精神文明的象征。。</p><p>学生讨论、观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p><p>教师总结:明确了什么是正确的礼仪、姿态;什么是不正确的礼仪、姿态,请同学们今后自觉改掉不良习惯。</p><p>活动三:小品表演(教材上的学生小茅)</p><p>思考讨论:</p><p>1、 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请指出其不合礼仪的地方。</p><p>2、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p><p>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p><p>教师总结:</p><p>在待人接物中如果遵循礼仪,会容易被人接纳,也有利于办成事情,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会伤害别人,也会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社会。</p><p>活动四:明礼践行</p><p>1、学生组内交流在家庭生活中的礼仪,如自己尊敬父母、关心扶助父母的事例。懂得礼仪在家庭生活中具体表现,掌握基本的礼仪。</p><p>2、交流做客与待客的礼仪,如:你到别人家做过客吗?做客时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做客的?假如你家来了客人,而父母又不在家,你会如何接待客人?</p><p>教师总结:</p><p>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要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并在交往中加以运用。</p><p>活动五:展示天地</p><p>展示一些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我国传统节日和圣诞节等外来节日)的典型图片或诗词。</p><p>学生竞答:</p><p>1、这是什么节日?用多样的形式表达这些节日里的习俗。</p><p>2、怎样科学对待这些礼仪习俗?</p><p>3、比比谁了解的少数民族礼仪风俗知识多?在《爱我中华》歌声中,告诉学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族不同,礼仪也就会不同。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掌握民族礼仪,一定记得入乡随俗。</p><p>教师总结: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与外来礼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做到与时俱进。</p><p>反思与提升:</p><p>1、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如语言、态度、动作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写在纸上。</p><p>2、把自己的不文明言行投进垃圾箱,争做文明学生。</p><p>教学后记:</p><p>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学生容易感知. 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对于不正确的或不恰当的姿态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自觉改掉不良习惯,提升自己的礼仪品位和礼仪要求。</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