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教案:平等交往
<p>编者按:优学政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平等交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平等交往</p><p>课题 第二节 平等交往(1) 星期 星期</p><p>教学</p><p>目标</p><p>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p><p>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p><p>教材</p><p>分析 重点:融入公共生活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准则,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交往、和谐相处。</p><p>难点:人与人是平等的;遵守公共规则必须尊重多样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p><p>板书</p><p>设计 二、平等交往</p><p>1、平等待人</p><p>2、谦逊宽容</p><p>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以及学习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p><p>创设情景 引出话题</p><p>师:2023年,在全国群英会上,国家副主席刘少奇亲切接见了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当时刘少奇亲切地对时传祥说:你当清洁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此,你是怎么想的?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对时传祥说:</p><p>生:(回答略。)</p><p>师生互动 展开话题</p><p>师:在我们周围,有富者也有贫弱者,有我们熟悉的朋友,也有陌生的路人。你怎么看待这些周围的人?</p><p>生:(回答略)</p><p>师(明确):尽管每个人因为家庭状况、社会地位、个人素质等原因会存在许多差异,但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p><p>演一演:</p><p>主要人物: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汽车站修理女工</p><p>故事情节:影帝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名修车女工接待了她,这位修车女工是位影迷。请发挥你的想象,表演出当时可能出现的情景。</p><p>可能性1:女工表现出狂热的喜爱之情,停下手中的工作热情地和影帝说这说那。</p><p>可能性2:女工以极快的速度修好车后,与影帝一起离开。</p><p>可能性3:女工将车子修好后平静地对影帝说:先生,您可以开走了。在影帝向她发出邀请兜风时还严正地拒绝了他。并在影帝表现出困惑时告诉他: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一样地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p><p>师: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地位颇高,有的人在当地是知名人士,有的人地位卑微,似乎微不足道,你认为应如何如人交往,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p><p>生:(回答略)</p><p>师:尽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不应歧视任何人。</p><p>师:尊重和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润滑剂。要想很好地与人沟通,这两种品质是非常重要的。</p><p>阅读教材P7页材料,思考:</p><p>1、 王文有什么感慨?</p><p>2、 王文的感慨是否有道理?</p><p>生:(回答略)</p><p>师:找朋友是不是真的就很难呢?你有朋友吗?</p><p>生:(回答略)</p><p>师:王文在与他人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请你为他出谋划策,并说说自己的意见。</p><p>生:(回答略)</p><p>师:真挚的友谊是世间是难得的,如果没有友谊,繁荣的城市也会成为沙漠,请设想一下,一个月后,王文与陈晋在操场上相遇了</p><p>请设想几种不同的结局。</p><p>师:请分析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p><p>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尊重和宽容是美德,与人很好交往必须具备这两种美德。即便是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也要给他以庆有的尊重,这等于给了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p><p>探究话题 价值引导</p><p>师:你能举例说说,别人宽容了你的错误时,你当时的想法吗?</p><p>当自己意识到是自己的不对,造成了对对方的伤害,他却很大度地原谅了你,你应该是很幸福的,因为你有个大度能容的朋友,此时你也是内疚的,你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从此你懂得友谊的珍贵,从此你愿一生与此人交朋友,而且也能原谅他的过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让我们一同共勉:退一步,海阔天空!</p><p>学生小结本节内容。</p><p>教学后记</p><p>课题 第二节 平等交往(2) 星期 星期</p><p>教学</p><p>目标</p><p>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p><p>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p><p>教材</p><p>分析 教学重点:融入公共生活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交往、和谐相处。</p><p>三、教学难点:遵守公共规则必须尊重多样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p><p>板书</p><p>设计 二、平等交往</p><p>3、遵守规则,和谐共处</p><p>A遵守规则,爱护公物,体现了良好修养,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p><p>B尊重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p><p>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以及学习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p><p>创设情景 引出话题</p><p>尊重和宽容他人并不是抽象空洞的。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既体现了我们的良好修养,又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p><p>3、遵守规则,和谐共处:</p><p>学生活动想一想完成P8如果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的假想。(播放交通事故影视短片等加深学生印象)这些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以及说出由于这些规则的缺乏而导致社会无序的感受,懂得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和秩序。</p><p>多媒体展示P8黄金周后留下的材料,让学生体验、思考、讨论、探究等方法,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p><p>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自悟出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意识到:遵守规则,必须爱护公共环境等等。</p><p>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还常常会涉及尊重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如随着公共生活空间的扩大,作为地球村的村民要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打交道。启迪学生的思维,勾画地球村,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如何接待外国客人等。书本中的小栏目的出现,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p><p>成语:入乡随俗(释义: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出处:《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例子: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也,一层层地慢慢来。(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p><p>请学生分析其含义并思考为什么要入乡随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p><p>材料一:傣族泼水节,周总理身着傣族服饰,一手端着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着银碗里的人,和傣族同胞相互泼洒。傣族的习惯是,在泼水节里,给谁身上泼的水越多,就表示对他越亲热、越尊重。总理当时60多岁了,警卫员担心他健康,就用雨水去给他挡水,被总理马上制止。</p><p>材料二:红军长征时很难弄到粮食,可快到回族区时,红军把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猪肉罐头和腊猪肉都扔掉。</p><p>思考:红军在缺水缺食情况下,为什么经过回族区时却把猪肉和腊肉都扔掉?</p><p>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什么?</p><p>得出结论:只有尊重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习俗,才能与其他民族国家友好往来。这是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方法。</p><p>学生作业:调查总结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p><p>交往的艺术:</p><p>竭力克制议论别人,特别是背后议论。</p><p>说话要有条理,言简意赅。</p><p>多用委婉词句,力避不近人情的话,维护别人自尊心</p><p>不说穿别人的秘密。</p><p>不摆出一副有恩于人的姿态,不使对方难堪。</p><p>力戒大话,做不到宁可不说,切忌光说不干的空话。</p><p>学生小结本节内容。</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