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教学设计
<p>一、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明确一个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对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重要举措:实现社会公平的两个重要举措;两种重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p><p>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判断出生活中的各种分配方式;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p><p>二、教学重难点</p><p>1.教学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p><p>2.教学难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p><p>三、教学方法</p><p>课前调查、自主复习,课上小组内互动讨论与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归纳相结合,探究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学案导学法。</p><p>四、教具:导学案、多媒体、展台</p><p>五、课型:复习课</p><p>六、教学过程</p><p>(一)课前准备、自主复习</p><p>1.运用“查、划、写、记、练、思”预习六字诀预习本课,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p><p>2.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p><p>家庭收入构成分析表</p><p> </p><table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style="width: 252px"><p align="center"><strong>家庭收入构成</strong></p></td><td style="width: 283px"><p align="center"><strong>属于何种分配方式</strong></p></td></tr><tr><td style="width: 252px"><p align="center"> </p></td><td style="width: 283px"><p align="center"> </p></td></tr><tr><td style="width: 252px"><p align="center"> </p></td><td style="width: 283px"><p align="center"> </p></td></tr><tr><td style="width: 252px"><p align="center"> </p></td><td style="width: 283px"><p align="center"> </p></td></tr><tr><td style="width: 252px"><p align="center"> </p></td><td style="width: 283px"><p align="center"> </p></td></tr></tbody></table><p>(二)创设情景、导入本课(3分钟)</p><p>教师:课前要求同学们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表格的填写,请同学结合对自己家庭收入构成的调查,试着谈谈家庭收入的各项构成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p><p>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发言。</p><p>教师: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存在按劳分配和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三)预习评价、小组展示(7分钟)</p><p>教师:通过课前的自主复习,你都记住了哪些问题,请给大家展示一下。</p><p>学生:主动展示,(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的方式,教师注意知识的精准度)问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p><p>1.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p><p>2.按劳分配的必要性?</p><p>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他分配方式及意义?</p><p>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p><p>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是什么?</p><p>(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了督导学生在自主复习时要仔细认真,加强主干知识记忆,对检测结果记忆不准确的知识点及时巩固,进行再记忆。)</p><p>(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30分钟)</p><p>(要求:先独立完成两个探究问题,8分钟;后组内合作学习完善答案,10分钟;回答问题时要分析设问和材料以及解题思路,小组间应充分质疑和补充,12分钟)</p><p>探究一:李明一家五口都有收入。他本人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收入一万多;和妻子开了一个小店,纳税后有两万多;儿子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有三万多,另外炒股也能赚四五万;女儿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工资也有五万;母亲靠出租房屋获得一万多的收入。请回答: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p><p> </p><table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223px"><p align="center"><strong>李明一家的收入</strong></p></td><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313px"><p align="center"><strong>分配方式</strong></p></td></tr><tr><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223px"><p align="center"><strong>李明承包土地的收入</strong></p></td><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313px"><p align="center"> </p></td></tr><tr><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223px"><p align="center"><strong>妻子开店的收入</strong></p></td><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313px"><p align="center"> </p></td></tr><tr><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223px"><p align="center"><strong>儿子的工资奖金和津贴</strong></p></td><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313px"><p align="center"> </p></td></tr><tr><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223px"><p align="center"><strong>儿子炒股的收入</strong></p></td><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313px"><p align="center"> </p></td></tr><tr><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223px"><p align="center"><strong>女儿的工资</strong></p></td><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313px"><p align="center"> </p></td></tr><tr><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223px"><p align="center"><strong>母亲出租房屋的收入</strong></p></td><td style="height: 30px; width: 313px"><p align="center"> </p></td></tr></tbody></table><p>知识小结: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分配制度(教师由训练题目生成对应知识,既充分发挥了习题的功能,又明确总结出相关知识点,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p><p>探究二:(2023·重庆卷·l3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p><p>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p><p>(l)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图2,概括l996一2023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p><p>(2)从2023年到2023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p><p>(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p><p>(注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规范指导,并激励学生主动展示)</p><p>(这道高考题,考查的是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对学生的复习有很强的示范和指引作用。(1)图表题,主要训练学生看图和描述表达事物的能力,通过本题,教师总结图表题型的审题方法和组织答案的方法;(2)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数学的逻辑思维在里面,提示学生要有跨学科的意识,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文综试题;(3)是措施类题型,由此展示本类型题的解题思路。)</p><p>知识小结:多媒体展示实现收入分配的措施</p><p>(五)归纳概括、提升意义(多媒体展示5分钟)</p><p>教师:通过对本节内容的自主复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我们重点概括出了两个大问题,请同学们再次进行强化记忆。</p><p>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p><p>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p><p>(六)开阔视野、了解社会</p><p>聚焦社会热点:事业单位全部实施绩效工资</p><p>绩效工资是以职工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制度。</p><p>2023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思考:你如何评价绩效工资?</p><p>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p><p>教师总结:(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按照职工的实际工作绩效分配收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在更大程度上调动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绩效。(2)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对于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各项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实施绩效工资既要注重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p><p>(七)课下作业:一张能力提升训练单,五个选择一个主观题。</p><p>(八)知识体系设计: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复习阶段完成上交,教师批改。<span style="display: none"> </span></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