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1-7课复习提纲
<p>教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1-7课复习提纲</p><p>第一课《人类的朋友》</p><p>1. 为什么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p><p>(1)是人类生活的必需。A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B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p><p>(2)是人类生存的空间。A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为什么?因为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B环境中有各种生态系统,并通过食物链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p><p>2.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p><p>3.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重要特征。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p><p>4.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和空间环境等。</p><p>5.自然环境的要素包括阳光、生物、水、空气、土壤、气候、矿物、岩石等。</p><p>5.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p><p>第二课《哭泣的自然》</p><p>1.资源枯竭和环境被破坏各表现在哪些方面?</p><p>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p><p>环境被破坏表现为:草原退化、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p><p>2、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就是沙尘暴。。</p><p>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p><p>1. 面对自然资源有限,自然环境被破坏,人类的唯一的选择是什么?</p><p>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p><p>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要求人类如何选择生活方式?</p><p>可持续发展指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一种发展。</p><p>它要求人类选择生活方式时要充分尊重自然,不得超越自然的承受能力。</p><p>3. 青少年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p><p>(1)以实际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自然。(2)遵守与自然打交道的规范。(3)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落实在行动上,如校园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家庭、社区的环保活动。</p><p>第四课《共同的需要》</p><p>1. 身边的公共利益主要有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p><p>2、关涉到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有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p><p>3、 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有什么意义?(了解)</p><p>①各种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为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②建设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造福人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p><p>4、 了解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定义。</p><p>5、 政府是公共设施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p><p>6、公共服务中的公共卫生事业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卫生技术保证。</p><p>7、公共教育对于提升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深远意义。</p><p>8、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利益?(了解即可)</p><p>①我们共享地球上的土地、森林、域和矿产,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共同维护生态环境,这一切使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可能;②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③义务教育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获得了日益平等的发展机会;④稳固的国防和公共安全系统使我们的生活安宁和谐……⑤公共利益,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我们个人的成乏,都是必不可少的。</p><p>第五课 《公私之间》</p><p>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p><p>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①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②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③公共利益具体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p><p>2、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表现在哪?</p><p>不仅表现为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也表现为一些单位或集团的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p><p>3.如何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p><p>(1)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p><p>(2)关心、尊重和保护个人的合法利益,促进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p><p>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p><p>1.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有谁?</p><p>(1)社会组织。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2)个人。</p><p>2.政府组织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式有哪些?</p><p>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道德教化等强制或非强制的方式来维护公共利益。</p><p>3.个人如何维护公共利益?</p><p>履行分内职责,尽到职业责任。承担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p><p>4.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p><p>5.非政府组织是一种道义性、公益性的社会力量。</p><p>6.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底线伦理。</p><p>7.在突发事件面前组织各种资源,聚集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也是一个负责任、有效率的政府的神圣职责。</p><p>8. 我们中学生应当如何参与公共生活,承担社会责任?(了解)</p><p>(1)我们要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义感,主动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2)我们要有服务社会的意愿,要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3)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p><p>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p><p>1. 我国有哪5个省级自治区?</p><p>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p><p>2. 我国制定和实施的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有哪些?</p><p>(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权。 (3)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包括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p><p>3.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有什么重要意义?</p><p>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务。</p><p>意义:(1)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本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2)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领导,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p><p>4. 在中国56个民族中,除汉族、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已的民族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5. 人民币上4种少数民族文字:蒙文、藏文、维文、壮文。6. 列举少数民族传统节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