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人格尊严教学设计
<p>6.2维护人格尊严</p><p>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2、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3、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p><p>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p><p>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案例:小刘的手机和2023元现金,在宿舍洗澡的时候不见了,他很伤心,心想肯定是同宿舍的同学干的,就把宿舍里的所有床搜个遍,未果.10点晚自习下课后,他守住门口,让一个一个回宿舍的同学搜身,最后一个牛勇不同意,他对着牛勇就是一拳,结果,把牛勇打断三根肋骨.并把牛勇拖回家审查了一天。</p><p>1、请你分析小刘的行为?</p><p>2、你认为小刘这样做的结果如何?</p><p>3、通过这件事你有何看法?</p><p>教师总结:这类事情在学生当中时有发生,为什么由受害者变为违法者?不懂得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一大通病,在我们年龄阶段,不会理智解决问题,情感用事也是一大忌,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把自己推到问题的旋涡中。我们要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同时,还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利。</p><p>三、讲授新课:导入:网络故事: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p><p>请问:</p><p>为什么乞丐坚决不要这样的施舍?</p><p>你认为乞丐也有以上的这种权利吗?</p><p>教师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物质而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轻贱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但做为旁人,均无权利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p><p>一、概念: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权利?</p><p>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p><p>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p><p>二、应用法律判断以下行为侵犯什么权利:</p><p>1、未经许可使用刘翔跨栏镜头作广告封面</p><p>2、你的名字和我一样,你必须改名</p><p>3、侯兴当众抢过赵倩的雨伞,丢在地上,并声称赵倩偷别人的钱包,辱骂她是小偷</p><p>4、班长因连续3天迟到,被班主任取消区“三好学生”荣誉称号。</p><p>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概念和法律的有关规定。</p><p>三、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p><p>1、课本36页探究园,这些行为是什么行为?</p><p>2、你还了解哪些侵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现象?</p><p>3、在学校、家里或社会上,你碰到过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的情况吗?如果有,请说说你当时的感受?</p><p>4、当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你准备怎么做?(过渡、导入)</p><p>四、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p><p>1、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p><p>了解维权的法律程序</p><p>2、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p><p>学榜样:散文朗诵:让生命化蛹为蝶;加拿大总理 让.克雷蒂安 (蝴蝶总理)</p><p>五、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什么是人格尊严?2、法律对人格尊严权利保护的规定3、法律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特殊保护4、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p><p>六、课堂练习:</p><p>1、为了寻找班内丢失的物品,班长在教室里挨个搜查同学的身体(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中的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p><p>2、甲给乙取了个很难听的外号,致使乙抬不起头,甚至不敢来学校上课(侵犯乙的姓名权)</p><p>3、照相馆的工作人员看到小雅的艺术照片很漂亮,擅自拿去做广告(侵犯小雅的肖像权)</p><p>4、教师为了惩罚一个偷钱的同学,在他脸上刺了一个“贼”字(侵犯学生的健康权和名誉权)</p><p>5、甲同学以乙同学的名义给班主任写信,信中全是一些辱骂班主任的语句(侵犯乙的姓名权和侵犯班主任的名誉权)</p><p>6、小里隐匿并私自拆开王远的信(侵犯王远的隐私权)</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