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14:36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p><strong>【理论依据】</strong></p><p>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基础明确、经纬交织、科学设计。而根据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要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生活进行全面地考察和掌握,同时牢牢把握住课程综合性的这一性质。</p><p><strong>【课标要求】</strong></p><p>成长中的我(3.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p><p>成长中的我(3.3):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p><p>成长中的我(3.4):增强自我防范意识。</p><p><strong>【教学背景分析】</strong></p><p>1.教材分析</p><p>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安全的需要是除生理需要之外人最基本的需要,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人一旦丧失了安全感,就会变得不再相信自己也不再相信社会,会对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p><p>本课是七上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第九课《保护自我》第一框的内容。在本课中设计了两部分内容:首先是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种种侵害,其次是认识到身边针对未成年人的具体保护。内容涉及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可能受到的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下一课学习如何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做好感情积累和知识铺垫。</p><p>2.学情分析</p><p>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新闻媒体了解到过很多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案例,也在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中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学生对侵害的来源和分类没有概念,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比较零散,偏重于意外伤害方面,对于一些人为伤害,学生还不具备相应的保护意识和能力。</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知识目标</p><p>知道身边存在意外伤害和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侵害。探究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知道法律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p><p>2.能力目标</p><p>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p><p>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p><p>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增强法律观念。</p><p><strong>【教学重难点】</strong></p><p>1.教学重点</p><p>了解身边的种种侵害。</p><p>2.教学难点</p><p>增强自我保护意识。</p><p><strong>【教学策略】</strong></p><p>1.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p><p>2.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板书</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table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style="width:691px;" width="691"><tbody><tr><td style="width:84px;height:12px;"><p align="center"><strong>教学环节</strong></p></td><td style="width:429px;height:12px;"><p align="center"><strong>教师活动</strong></p></td><td style="width:85px;height:12px;"><p align="center"><strong>学生活动</strong></p></td><td style="width:93px;height:12px;"><p align="center"><strong>设计意图</strong></p></td></tr><tr><td style="width:84px;height:155px;"><p align="center">导入</p></td><td style="width:429px;height:155px;"><p align="left">在黑板上写下“14、 50万、40”三个数字,让学生猜猜三个数字有什么含义。</p><p align="left">教师揭晓答案:</p><p align="left">每年,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意外伤害中致伤致死的约为50万人,其中,平均每天有40位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p><p align="left">问题:听到这组数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p><p align="left">引入新课:</p><p align="left">我们身边确实隐藏着需要我们警惕的危险,我们身边也时时刻刻存在着对我们未成年人的保护,我们如何去识别危险、避免伤害,从而保护自己安全与健康呢?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九课《保护自我》的学习,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框题《身边的侵害与保护》。</p></td><td style="width:85px;height:155px;"><p align="left">学生猜测</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回答</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学生回答感受</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td><td style="width:93px;height:155px;"><p align="left">用统计数据让学生有直接的情感震撼</p></td></tr><tr><td style="width:84px;height:399px;"><p>讲授新课</p><p> </p><p> </p><p> </p><p>(一)身边的种种侵害</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二)身边的保护</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td><td style="width:429px;height:399px;"><p align="left">第一环节:分享经验</p><p align="left">问题:同学们自己身上发生过,或是听说过哪些未成年人受到意外伤害的案例吗?</p><p align="left">这些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吗?</p><p align="left">学生分享过程中普及一些安全常识和自救知识。</p><p align="left">总结:</p><p align="left">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交通意外、溺水、危险行为、火灾、煤气中毒、有毒食品、动物伤害等等,都是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意外伤害。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这些代价沉重的案例启示我们,一是要有规则意识,在任何地方都要遵守规则,只要人人守规则,很多意外事故都不会发生;二是自己要有安全意识,平时多积累安全知识,注意所在场所中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救能力。</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第二环节:案例探究</p><p align="left">刚才同学们说到了很多意外伤害,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这样一些意外伤害,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人为侵害,随时可能危害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位小主人公小叶,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到她。</p><p align="left">小叶的故事</p><p align="left">13岁的女孩小叶有过非常快乐的童年生活,但是,随着父母离异,小叶跟着父亲生活之后,就很难再看到小叶和小叶爸爸的笑脸了。小叶爸爸每天酗酒,回到家中动不动就拿小叶出气,小叶被打得身上多处淤青、软组织挫伤。小叶非常痛苦,但觉得没有地方能够去求助,很想离家出走,有时候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p><p align="left">问题:</p><p align="left">案例中,小叶受到了来自哪里的伤害?</p><p align="left">小叶的哪些想法存在着误区?</p><p align="left">如果你是小叶的同学,你会怎么劝说她和帮助她?</p><p align="left">总结:</p><p align="left">面对来自家庭的侵害,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采取偏激的方式比如离家出走,而要采取多种方式求救和自救。</p><p align="left">家庭中这样的情况,让小叶很希望能在学校中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庇护伞。这时,同班女生小旭出现了,小旭不仅在学校中是“大姐大”,而且在校外也认识不少社会闲杂,时常会在校外威胁勒索低年级的其他同学。小旭对小叶很关心,知道了小叶的爸爸这么对她之后,就一直说要把小叶的爸爸“收拾”一顿,这点让小叶很感动,认定小旭是自己真正的朋友。</p><p align="left">有一天,小旭和小叶因为不遵守课堂秩序被老师罚跑三千米。小旭也小叶不服,来到操场之后就翻墙从学校离开。两人先是来到网吧上网,在网吧上网时小旭遇到以前的朋友——社会青年赵某,赵某热情邀请两人去酒吧喝酒。小旭和小叶答应了。</p><p align="left">没有想到,赵某在酒中放了安眠药,喝酒之后陷入昏睡的小叶遭到了性侵害。</p><p align="left">清醒之后的小叶想去报警,但是想帮赵某脱罪的小旭却劝她,如果让家里知道了这件事,不知道还要闹成什么样子。想想各种顾虑,在严重伤害面前,小叶最终选择了沉默。</p><p align="left">问题:</p><p align="left">在之后故事的发展中,小叶又受到了来自哪里的伤害?这些伤害对小叶的哪些方面造成了损害?</p><p align="left">想一想,为什么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p><p align="left">问题:</p><p align="left">想一想,如果小叶的爸爸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如果老师不对小叶和小旭进行变相体罚,如果学校能尽到对学生保护、管理的责任,如果网吧、酒吧能按照规定拒绝小旭和小叶进入,可能小叶的悲剧就不会发生。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除了未成年人自己要不断成长和成熟以外,还有哪些方面要担负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来。</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补充链接:</p><p align="left">《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具体内容,还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p><p align="left">社会是美好的,同时又是复杂的。我们在加强自我保护的同时,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如果这些保护没有及时到位,我们就要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p><p align="left">小叶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思考小叶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她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下节课我们会继续探讨面对不同侵害,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寻求帮助的这一问题。</p><p align="left">下节课再见!</p></td><td style="width:85px;height:399px;"><p align="left"> </p><p align="left">学生分享案例和启示</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学生回答,来自家庭的侵害,小叶应该勇于向有关部门、公安机关求助。</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学生回答,来自学校、社会的侵害。这些伤害不仅对小叶造成了生理、身体上的损害,还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负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来。</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学生思考</p></td><td style="width:93px;height:399px;"><p align="left">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表达自己对于安全问题的观点,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正学生的误区。</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用案例教学串联,让学生了解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害。</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 </p><p align="left">让学生意识到人为侵害的严重性,探究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防范侵害的必要性。同时,在积极自救的同时,也要了解如何寻求帮助,了解各个方面都负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p></td></tr><tr><td style="width:84px;height:161px;"><p align="center">板书</p><p align="center">设计</p><p align="center"> </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607px;height:161px;"><p align="center"></p></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