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14:03

《依法打击经济犯罪》

<p>●<B>教学目标</B><?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P><p>认知目标<o:p></o:p></P><p>1.掌握什么是侵犯公私财产犯罪;<o:p></o:p></P><p>2.明确法律打击各种经济犯罪。<o:p></o:p></P><p>能力目标<o:p></o:p></P><p>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打击各种经济犯罪的实例,分析其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的经济活动中的哪些基本规则,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经济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违法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o:p></o:p></P><p>觉悟目标<o:p></o:p></P><p>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施依法治国。一方面要以法制来规范市场经济的行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另一方面要依法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青少年是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参与者,从现在开始就应有守法、护法的意识,自觉地同违法行为作斗争,逐渐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o:p></o:p></P><p>●<B>教学重点和难点</B><o:p></o:p></P><p>教学重点<o:p></o:p></P><p>依法打击各种经济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o:p></o:p></P><p>教学难点<o:p></o:p></P><p>经济犯罪及其法律处罚的规定。<o:p></o:p></P><p>●<B>课前准备</B><o:p></o:p></P><p>1.预习本框内容。<o:p></o:p></P><p>2.学生收集一张废弃发票和收据,教师准备几张不同类的发票和收据。<o:p></o:p></P><p>3.投影胶片,重新包装一包鱼皮花生和巧克力豆。<o:p></o:p></P><p>4.组织三个学生排练小品《卖老鼠药》。<o:p></o:p></P><p>●<B>教学过程</B><o:p></o:p></P><p>一.导入 新课<o:p></o:p></P><p>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法律规范经济行为”,大家还记得法律规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规则有哪些吗?请大家回忆一下!<o:p></o:p></P><p>学生:平等、公平、诚实信用。<o:p></o:p></P><p>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没有了这些基本规则,经济活动就会混乱不堪,那么我们今天的经济活动是不是就已经分风平浪静了呢?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和这些规则相违背的现象和行为呢?<o:p></o:p></P><p>学生:回答略<o:p></o:p></P><p>教师: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要依法打击这些经济犯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框“依法打击经济犯罪”。<o:p></o:p></P><p>(板书)<B>三、依法打击经济犯罪<o:p></o:p></B></P><p><B>1.</B><B>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o:p></o:p></B></P><p><B>⑴、打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o:p></o:p></B></P><p>教师出示两张一真一假拾圆“人民币”(假币上盖有银行“作废”章),远看外观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让学生触摸感觉,简单说出区别,分辨真假。<o:p></o:p></P><p>设问:①你有假币吗?或者你曾经拥有过假币吗?如果有,你是怎么处置它的?<o:p></o:p></P><p>②现在假如你无意中得到了一张假币,你应该怎么做?<o:p></o:p></P><p>学生:回答略<o:p></o:p></P><p>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o:p></o:p></P><p>学生:回答略<o:p></o:p></P><p>教师总结: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是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还规定持有假币超过200元就要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o:p></o:p></P><p>教师:有同学可能要问了,“伪造货币、出售伪造的货币是违法的,我无意中得到的又不能用,就这么上交银行或者是被没收了不是很冤吗?”可能还有同学会想,“我上交可以,能不能打个折扣给我点补偿呢?”大家想一想,能不能这样?<o:p></o:p></P><p>学生:不能!<o:p></o:p></P><p>教师:对!不能这样,如果这样的话,那些造假币的人可就开心了,因为我们身上又没写谁是“造假者”谁是“无辜者”,银行工作人员哪里能认出来呢?国家的利益会因此受到损失,所以我们真的不幸碰到这种情况时应该也只能作些个人的牺牲。为了避免或者减少这种损失,我们应该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尽量不要接触到假币,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分辨人民币真伪的方法:<o:p></o:p></P><p>(投影展示)<o:p></o:p></P><p>辨别真假人民币的常用方法:<o:p></o:p></P><p>“摸”——纸质、凹凸感、盲文等<o:p></o:p></P><p>“观”——水印、金属线上的微雕等<o:p></o:p></P><p>“验”——验钞机、水浸等<o:p></o:p></P><p>教师结合真币简单讲解以上方法。<o:p></o:p></P><p>教师:关于人民币的收缴和鉴定,今年7月1日国家又出台了一套新的办法和规定,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查有关资料。<o:p></o:p></P><p>教师:除了伪造货币、出售伪造的货币,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和使用以外,还有其他一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请大家看课本第38页,“伪造、变造金融票证、国库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等等,也都属于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应依法打击,依法处罚。<o:p></o:p></P><p>教师:(过渡)说到钱,我们的生活无处不用钱,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家建设,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盖教学楼,修建地铁,研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等等这部分资金主要靠什么?是不是靠一两个人投资就能搞起来了?<o:p></o:p></P><p>学生:主要靠财政拨款!<o:p></o:p></P><p>教师:那么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又是什么呢?<o:p></o:p></P><p>学生:税收!<o:p></o:p></P><p>教师:对!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是依照法律,根据个人或单位的收入或消费按照一定的税率收取的,税收的凭证有很多种,我们经常用到的发票和某些收据就是其中的两种。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发票和收据,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交流,看看各种发票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发票和收据之间又什么区别?<o:p></o:p></P><p>(板书)<B>⑵、打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B><o:p></o:p></P><p>学生:回答略<o:p></o:p></P><p>教师:(投影展示)几种发票专用章,结合教师准备的发票和收据讲解,使学生明确发票以及其他一些记账凭证的制造和使用都是很严格的,私自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这些凭证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要依法打击,我们平常在参与经济活动时也应注意,比如说,我们在买东西时,尽可能地让商家开发票,这样既可以保护国家的税收,也可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因为如果商品出现了问题,我们可以拿发票去找商家。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即使你是高官或者是名人也同样如此,刘晓庆,大家都知道,那么出名的一个人,偷税了也难逃法律的制裁!<o:p></o:p></P><p>教师:其实偷逃税款的形式有很多种,除了我们刚刚讲的这些以外,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更为严重的偷逃税款的犯罪,是什么?<o:p></o:p></P><p>学生:走私犯罪!<o:p></o:p></P><p>教师:对!就是走私犯罪!那么什么是走私犯罪呢?<o:p></o:p></P><p>(板书)<B>⑶、打击走私犯罪</B><o:p></o:p></P><p>学生:走私是指未经海关批准,私自偷运货物和物品的偷逃税款的犯罪。<o:p></o:p></P><p>教师:近几年来,我国走私规模之大,危害之烈,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到底到了什么程度,相信大家看过“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犯罪事实”之后就很清楚了。<o:p></o:p></P><p>(投影展示)<o:p></o:p></P><p><B>“</B><B>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犯罪事实</B><B>”</B><B><o:p></o:p></B></P><p>2023年至2023年上半年,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及其他走私犯罪分子在厦门关区大肆走私进口成品油、汽车、香烟等货物,价值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款人民币300亿元。在移送起诉的走私犯罪案件案值中,赖昌星走私集团直接操纵的走私物品价值人民币252亿元,偷逃税款人民币115亿元。<o:p></o:p></P><p>这是建国以来查处的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案情极为复杂,危害极其严重,并且令中外震惊的走私犯罪案件。<o:p></o:p></P><p><o:p></o:p></P><p>教师:走私犯罪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坚决依法打击走私犯罪!<o:p></o:p></P><p>教师: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应在一个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平等竞争,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可是就有许多人偏偏喜欢扰乱市场秩序,不信,你瞧:<o:p></o:p></P><p>(小品表演)<o:p></o:p></P><p>主要内容:两商贩自由叫卖假老鼠药,各自吹嘘之际,来了一顾客,两人上前推销,顾客显得很为难,左右不是,两商贩争吵起来,互相拆台,真相大白:原来是用鱼皮花生和巧克力豆假冒的。</P><p>教师:小品中,两个商贩的行为是什么行为?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o:p></o:p></P><p>(板书)<B>⑷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犯罪</B><o:p></o:p></P><p>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略<o:p></o:p></P><p>教师:像这两个小商贩的行为,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把鱼皮花生和巧克力豆当鼠药可能还不会带来什么重大的危害,可要是这药是给人吃的,而这药又是假的,那问题可就严重喽!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34页,看看我们前面一节课接触的一个案例,把兽药贴上商标给人吃,结果造成了儿童中毒死亡,这样的行为就触犯了刑法,应该要依法打击!<o:p></o:p></P><p>教师:(过渡)上面我们所讲的这些犯罪,一般都是间接地造成了公私财产地损失,还有一些犯罪是更为直接地侵犯了公私财产,请看案例:<o:p></o:p></P><p>(投影展示)<o:p></o:p></P><p>某服装厂工人张某,平时好逸恶劳,因微薄的工资不能满足生活开支,就动起了歪脑筋,多次盗窃厂内财物及职工家属财物,后被开除并被判入狱。出狱后,张某恶习不改,经常在职工途经的路上实施抢劫。一次厂里运出一批高档西服,车子在半路出了故障,张某得知后,纠集了一伙无业游民哄抢了这批西装。<o:p></o:p></P><p>请大家阅读完以上案例后分小组讨论:<o:p></o:p></P><p>①案例中,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有哪些?<o:p></o:p></P><p>②你还能说出哪些犯罪也属于侵犯财产罪?<o:p></o:p></P><p>③这些犯罪行为有什么危害?应受什么处罚?<o:p></o:p></P><p>(板书)<B>2.依法打击侵犯公私财产犯罪</B><o:p></o:p></P><p>学生:回答略<o:p></o:p></P><p>教师:(总结)侵犯公私财产地行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我们学生中就有,比如破坏公物,故意损坏他人物品,这种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将来也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改掉这些坏毛病。<o:p></o:p></P><p>教师:为了确保经济安全,我国法律还规定坚决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侵犯知识产权罪等等。<o:p></o:p></P><p>三.课堂小结<o:p></o:p></P><p>好了,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经济犯罪,明确了必须依法打击经济犯罪。那么你认识了哪些经济犯罪行为?小组竞答经济犯罪名称。<o:p></o:p></P><p>(投影展示)教师整理的经济犯罪名称<o:p></o:p></P><p>伪造国家货币罪 偷税罪<o:p></o:p></P><p>非法集资罪 抗税罪<o:p></o:p></P><p>诈骗罪 走私罪<o:p></o:p></P><p><o:p></o:p></P><p>盗窃罪 抢劫罪 敲诈罪<o:p></o:p></P><p>勒索罪 贪污罪<o:p></o:p></P><p><o:p></o:p></P><p>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o:p></o:p></P><p>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o:p></o:p></P><p>侵犯知识产权罪<o:p></o:p></P><p>四.布置作业<o:p></o:p></P><p>(投影展示)<o:p></o:p></P><p>思考题:<o:p></o:p></P><p>了解了我国经济领域内的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以及对国家、社会、人民生活的危害,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走好自己的路?<o:p></o:p></P><p><o:p></o:p></P><p>附:<o:p></o:p></P><p>对教材结构调整及其原因的几点说明<o:p></o:p></P><p>在认真研究了教材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我对教材作了如下调整:<o:p></o:p></P><p>一、大调整。把“依法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提到前面讲,然后再讲“依法打击侵犯公私财产犯罪”。<o:p></o:p></P><p>二、小调整。在讲“依法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时,先讲“打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然后讲“打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和“打击走私犯罪”,最后讲“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犯罪”。<o:p></o:p></P><p>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呢?我是这么考虑的:<o:p></o:p></P><p>首先,对两大块的次序调整,我感觉课本“依法打击侵犯公私财产犯罪”这部分内容说的不多,也比较浅显,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所以我选择从第二块先入手。<o:p></o:p></P><p>其次,对第二块内容先讲哪一个,我考虑到走私离学生太远,而人民币离他们还是比较近的,以“真假人民币”引入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说完了“钱”,我又转向“税收”,因为“钱”和“税收”联系的还是比较紧密的,学生能够接受这种过渡。走私实际上是一种更为严重的偷逃税款的犯罪,这两部分内容又可以结合起来讲。<o:p></o:p></P><p>最后,讲完了这部分内容,我用了一句话“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一般都是间接地触犯了侵犯公私财产罪,还有一些经济犯罪更为直接侵犯了公私财产”自然过渡到“依法打击侵犯公私财产犯罪”上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依法打击经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