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p><BR>备课日期 年 月 日<BR>课 题 第三课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R>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R>第<BR>框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课 时 1 授课日期<BR>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激发的热爱社会主义情感。<BR>(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BR>(三)[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BR>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BR>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学教方法 对比分析法,例举法,比较法,图像法<BR>教学难点 教具<BR>教学准备 课前学习指导。<BR>(一)旧知识复习。<BR>1、 中国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是什么?<BR>2、 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BR>教学过程 学教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法和手段<BR>激趣导课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BR>(放光盘,《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第一盘中的一段内容,主要是展现我国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成果。)<BR>回忆历史知识、联想<BR>探研新知<BR>1、自学生疑<BR>2、互动质疑<BR>3、互动探究<BR>4、成功体验 (一)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表现<BR>(二)历史性的转折<BR>(三)、学生需要的内容 1、 指导学生阅读P50-52<BR>学生小结<BR>1、求的民族独立<BR>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BR>3、现国家的繁荣富强<BR>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BR>讨论: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BR>历史性的转折<BR>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BR>(1)1956——1966、“文化大革命”前曲折的十年。<BR>(2)1966——1976、“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BR>历史性的转折:<BR>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BR>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BR>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BR>意义:(略) 教学思路:<BR>新中国建立后发生哪些历史性巨变?学生看大屏幕。<BR>举例:略 P54<BR>你知道吗?<BR>提示关键:文化大革命<BR>----11届三中全会-----邓小平<BR>过去我们搞革命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BR>---邓小平<BR>学生讨论发言、归纳<BR>提示、回答、略析。(过程:略)<BR>联系中国历史内容、用实事说话<BR>感受伟人的决策<BR>教师点析生后概括<BR>学生讨论→提问→归纳<BR>课堂小结<BR>拓展练习 1、 朗读板书内容;做学习指导相关内容。<BR>2、 和自己的父母共同回忆,有哪些他们从日常生活用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20多年间我们的家乡生活发生哪些变化?<BR>3、 课后练习布置:学习指导P25页。 实践与探研<BR>作业 布置<BR>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本课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对比法、关键、归纳法)<BR>四个巨变——独立、统一、民主、富强<BR>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BR>一个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教会编网<BR>板书设计 第一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BR>第二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R>、翻天覆地变化的表现: 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初步国家繁荣和富强<BR>2、十一届三中全会 : 意义:(略)<BR>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BR>1、学生理解上有一定难度。<BR>2、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上有难度,所以本人多从学生原有的历史知识入手。学习接受能力还可以,课上效果不错。<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