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13:50

第三课 第一框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p><BR><p><B>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B><B><?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B></P><p><B><o:p></o:p></B></P><p><B><o:p></o:p></B></P><p><B>本课概述<o:p></o:p></B></P><p>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o:p></o:p></P><p>第三课依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初二思想政治上册的“法律与国家”的知识板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依法治国,建立法制经济的重要体现。<o:p></o:p></P><p><o:p></o:p></P><p>二、本课知识结构:<o:p></o:p></P><p>本课由引言和三个框题组成。<o:p></o:p></P><p>引言:简要提示、概括了全课的主要内容。<o:p></o:p></P><p>第一框: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3、我国法律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强调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有着本质区别。<o:p></o:p></P><p>第二框:1、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2、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o:p></o:p></P><p>第三框:1、法律打击侵犯公私财产的犯罪;2、法律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o:p></o:p></P><p>以上三框内容紧密联系,构成了对初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经济教育的体系。<o:p></o:p></P><p><o:p></o:p></P><p>三、总体教法建议:<o:p></o:p></P><p>在讲清主要内容的同时,辅以其它的教学探究活动,如:发动学生调查我国或本地区近年来法律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正反面的案例,教学手段:文字、图片、录音、视频、动画等,使学生对法律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o:p></o:p></P><p><o:p></o:p></P><p><B>关于“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的教学目标 :<o:p></o:p></B></P><p>1、知识与技能:<o:p></o:p></P><p>我国宪法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及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o:p></o:p></P><p>2、过程与方法:<o:p></o:p></P><p>在掌握以上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给材料和思考小栏目,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并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说明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和我国法律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o:p></o:p></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p></o:p></P><p>(1)明确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道理,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的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做法律的自觉遵守者和维护者,维护法律的尊严。<o:p></o:p></P><p>(2)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o:p></o:p></P><p><o:p></o:p></P><p><B style="mso-bidi-font-weight:">关于本框的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o:p></o:p></B></P><p>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本框的重点之一,也是本框的难点。</P><p>这部分内容是理解我国经济相关内容的基础因此将它作为本框和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过于抽象了些,理解起来有些难度。</P><p>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部分内容较新,还是新生事物,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也会有难度。因此,将它也作为本框难点。教学中,应该用对具体事例分析来突破这个难点。</P><p>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是本课及本框的重点。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规范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保证经济活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P><p><o:p></o:p></P><p><B style="mso-bidi-font-weight:">关于本框的教法建议<o:p></o:p></B></P><p>1、本框篇目不长,知识点不太多,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多下些功夫,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比如:设问引导法,调查引入法,事先拟定的一个个调查题目交给学生,内容是学生可能听过、看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调查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如:企业盗用知名品牌生产假冒商品,怎么办?买东西遇到伪劣商品,你怎么办?等等,公布调查结果,引出第三课课标题及框标题。此方法由于学生亲自参加或涉及到学生自己或所熟悉的同学及身边发生的事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P><p>2、教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本框的知识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发动学生从分析某一知名企业(可以是国内知名企业,也可以是本地知名企业)入手用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比如:在讲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时,教师可以用此方法。</P><p>3、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采取社会调查(课下进行调查)结果汇报、讨论会、辩论会、知识讲座(由学生课下以本框的知识为基础以某一知识点作为出发点去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的探究活动。</P><p>4、在讲“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时,可以请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剧录像的片断,辅助教学。电影:“生死抉择”;电视剧:“黑洞”;录像:“湛江走私案”,“成克杰受贿案”,“胡长清受贿案”等。</P><p><o:p></o:p></P><p><B>教学过程 :<o:p></o:p></B></P><p><B>导入 新课:<o:p></o:p></B></P><p>提问:(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请问现阶段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什么?</P><p>归纳:经济建设。</P><p>反问:(2)法律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法律的关系如何呢?第三课就来回答这个问题。</P><p>由此引出课标题:</P><p><B>第三课</B><B>依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板书)<o:p></o:p></B></P><p>提问:那位同学能举例说明法律与经济建设、经济生活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调查)</P><p>点评、归纳:(点评略)(如果学生不能举例,教师可以举例,最好是一正一反两个案例)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因为如果没有法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会难以有序、持久、顺利地进行。也正因如此,我国加快了经济立法的步伐,制定并颁布了一百五十多部有关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的法律、法规,力争使各种经济活动都能够有法可依。</P><p>设问:我国法律是如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呢?</P><p>首先,我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经济制度。引出:</P><p><B>一、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板书)<o:p></o:p></B></P><p>(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板书)</P><p>(二)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板书)</P><p>这里可以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宪法第六条规定,也可以展示宪法原文,加强直观性。引出:</P><p>1、 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板书)<o:p></o:p></P><p>2、 公有制经济的涵义(板书)<o:p></o:p></P><p><o:p></o:p></P><p><?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v:shapetype id=_x2023_t87 filled="f" path="m20230,qx20230@0l20230@2qy0@11,20230@3l20230@1qy20230,20230e" adj="2023,20230" o:spt="87" coordsize="20230,20230"><v:formulas><v:f eqn="val #0"></v:f><v:f eqn="sum 20230 0 #0"></v:f><v:f eqn="sum #1 0 #0"></v:f><v:f eqn="sum #1 #0 0"></v:f><v:f eqn="prod #0 2023 20238"></v:f><v:f eqn="sum 20230 0 @4"></v:f><v:f eqn="sum 20230 0 #1"></v:f><v:f eqn="min #1 @6"></v:f><v:f eqn="prod @7 1 2"></v:f><v:f eqn="prod #0 2 1"></v:f><v:f eqn="sum 20230 0 @9"></v:f><v:f eqn="val #1"></v:f></v:formulas><v:path textboxrect="20233,@4,20230,@5" o:connectlocs="20230,0;0,20230;20230,20230" o:connecttype="custom" arrowok="t"></v:path><v:handles><v:h yrange="0,@8" position="center,#0"></v:h><v:h yrange="@9,@10" position="topLeft,#1"></v:h></v:handles></v:shapetype><v:shape id=_x2023_s2023 style="MARGIN-TOP: 7.8pt; Z-INDEX: 2; LEFT: 0px; MARGIN-LEFT: 81pt; WIDTH: 9pt; POSITION: absolute; HEIGHT: 62.4pt; TEXT-ALIGN: left" type="#_x2023_t87"></v:shape><v:shape id=_x2023_s2023 style="MARGIN-TOP: 7.8pt; Z-INDEX: 1; LEFT: 0px; MARGIN-LEFT: 81pt; WIDTH: 9pt; POSITION: absolute; HEIGHT: 62.4pt; TEXT-ALIGN: left" type="#_x2023_t87"></v:shape>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P><p><o:p></o:p></P><p>公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P><p><o:p></o:p></P><p>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P><p><o:p></o:p></P><p>3、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板书)<o:p></o:p></P><p><o:p></o:p></P><p><v:line id=_x2023_s2023 style="Z-INDEX: 4; LEFT: 0px;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left" to="252pt,7.8pt" from="3in,7.8pt"></v:line>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 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P><p><v:shape id=_x2023_s2023 style="MARGIN-TOP: 0px; Z-INDEX: 3; LEFT: 0px; MARGIN-LEFT: 54pt; WIDTH: 9pt; POSITION: absolute; HEIGHT: 78pt; TEXT-ALIGN: left" type="#_x2023_t87"></v:shape><o:p></o:p></P><p><o:p></o:p></P><BR style="mso-ignore: vglayout" clear=all><p><v:line id=_x2023_s2023 style="Z-INDEX: 5; LEFT: 0px;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left" to="252pt,7.8pt" from="3in,7.8pt"></v:line>公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p><o:p></o:p></P><p>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P><p><o:p></o:p></P><p><o:p></o:p></P><P>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我国公有制经济新旧涵义的对比,突出强调“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因为这是我国在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教师可以深入浅出地讲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通过控股、参股组建的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股、集体股部分仍然属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可以利用本地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的具体实例来进行讲解。<o:p></o:p><P>接下来,在讲述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涵义及其各自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时,教师最好利用一些具体数据(自己查找或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查找)来进行对比说明。或者利用参观或调查本地区的典型企业(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性质的企业)所得到的具体数字进行讲述,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能比只从理论上抽象阐述更好些。另外,在这里教师在课前,还可以在学生中进行调查,课上再针对学生的疑问或不同观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作为突破本框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o:p></o:p><P>最后讲:<o:p></o:p><P>4、国家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板书)<o:p></o:p><p>这个知识点时,教师还是应该利用具体数据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对繁荣我国的经济市场、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关于这部分数据,教师课参考本框后面扩展资料中的文字资料)</P><p><B>(二)我国法律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o:p></o:p></B></P><p>讲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录像:“成克杰案”、“胡长清案”“湛江走私案”等。说明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的行为或思想实际来讲。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懂得爱护公务是遵纪守法的一个重要表现。</P><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课 第一框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