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1)
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设计(二)<BR>冯变萍 裕中中学</P><P>教学目标<BR>知识与技能<P>教育学生受到非法侵害,要运用法律武器或到执法机关去控告、起诉,即依法维权。<P>过程与方法<P>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到要善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P>思想觉悟目标<P>懂得受到非法侵害忍气吞声或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是错误的,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P>教学重点<BR>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怎么办;<P>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P>教学过程<BR>我们在前面两节课,学习了第十五课的第一、第二框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框的内容。第三框主要讲的内容是:<P>投影1:三、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板书)<P>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框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受到非法侵害,一方面是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方面是要依靠执法机关,得到相关的法律救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学习本框的目的也是为了教育同学们依法维权,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P>好,我们先来看本框的第一个内容:<P>投影2:1.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板书)<P>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很快就会想,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个公民,我们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呢?<P>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P>投影3:(1)现实生活中,公民的合法权益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板书)<P>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合法权益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例如,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可能会损害公民的权益;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时,可能会损害公民的权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公民权益的侵害也时有发生。下面我们先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然后在分析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P>投影4:<P>2023年11月18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同时也是一个敲响警钟的日子,它时刻在提醒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P>因为,我们看到,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P>投影5:<P>那么,我们同学考虑一下,意外伤害对少年儿童的危害这么大,意外伤害又是如何发生的呢?<P>投影6、7:<P>通过以上材料说明:我们作为未成年人,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学会自我保护,依法维权尤其重要。<P>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案例:<P>投影8、9:<P>好,这三个问题请大家先考虑一下,下边我们一起来看答案。<P>丁某的行为显然是违法了,米某虽然是在押犯人,有一些权利被剥夺,但是米某还享有依法未被剥夺的权利,这些未被剥夺的权利依然是受法律保护的。<P>投影10:<P>这个案例说的是: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了侵害。<P>接下来继续看案例:<P>投影11、12、13:<P>这个案例说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P>通过上面这些案例,大家看到,公民的合法权益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同时,侵害了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P>有的同学会说,老师,这样的例子,我们还能举出很多,这恰恰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公民权利受侵害的现象,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又该怎样做呢?<P>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看下面这张投影:<P>投影14:<P>大家看了这个字,谁都认识“我”,那大家想想,这个字到底有怎样的含义呢?好,我们现在把“我”分开左右写,左边是个“手”,右边是个“戈”,是不是在说,要用手拿起武器来捍卫、保护自己呢?那么,这个武器应该是怎样的武器呢?<P>同学们一定会说,当然是法律武器,大家说得非常对,老师听了也非常高兴,因为这说明在我们同学当中起码有了依法维权的意识,但是,同学们也要知道,有了依法维权的意识,并不等于就会依法维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些人还做不到依法维权,相反,还采取了一些错误的做法,什么错误做法呢,一起来看:<P>投影15:(板书)<P>为什么说忍气吞声和打击报复都是错误的?<P>好,我们来分析两个案例:<P>投影16:<P>有的同学上学的路上,或者在学校被劫钱,不敢跟老师说,也不向学校汇报,怕被坏人报复,宁愿破财免灾;还有的同学跟家长说了,家长怕孩子再吃亏、挨打,索性每天给孩子兜里装点钱,让劫钱的人每一次都如愿以偿。<P>大家想一想你身边是否有这种现象呢?在你的身上是否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呢?<P>好,下面我们分析一下:<P>投影17:忍气吞声的后果是什么?<P>给大家点时间,仔细考虑一下。<P>想必同学们也都想到了,那就是,一味地忍气吞声,使不法分子越来越猖狂,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使自己的权利一再受到侵害,也就等于是在纵容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那么,由于不法分子得不到及时的制裁惩罚,就有可能使更多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忍气吞声与我们第一框中学到的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不相符的。<P>甚至,还有的被劫过钱的人认为,不法分子劫我的钱,我就给,因为我惹不起,但是,我得捞回来,从而又去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同学,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没有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保护,反而使自己由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侵害别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者。<P>所以同学们请记住,当有类似情况出现时,我们一定要敢于跟家长、老师讲,跟学校说,通过学校和公安机关的行为,使不法分子得到及时的惩处。<P>以上我们分析了为什么忍气吞声是错误的,下边接着看案例。<P>投影:18<P>同学们想一想,因为这时的徐某是一个受害者,若是他能够懂得法律或再冷静一些,肯定会有好办法来解决问题的。那么我们的同学都想出了哪些好办法呢?<P>投影:19<P>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徐某是怎样做的。<P>投影20、21:<P>徐某通过报复,问题得到解决了吗?他的权益得到保护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好,我们来看一下徐某报复的结果是什么。<P>投影:22<P>由以上案例,大家看到,若是不依靠法律来维权,一味地报复,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相反,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成为社会的罪人。<P>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明白了,公民受到非法侵害,为什么既不能报复,也不能忍气吞声,而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同时,我们看到,一些违法犯罪者,往往也都是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是法盲,只有我们的法律观念增强了,用法律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在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才不会盲目行动,而会主动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P>投影23:(板书)<P>我们作为未成年人不仅要知道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还应该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权。那么,如何运用好法律这个武器,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呢?看以下内容:(拓展知识,注重行为指导。)<P>这部分内容是老师给大家补充的,目的是要我们学会如何做到依法维权。<P>投影24:<P>(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P>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尊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P>(二)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P>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自尊即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律就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强就是自己努力向上。<P>(三)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P>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遇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P>(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P>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是专门欺负身体弱力气小的未成年人,未成年孩子要对他们加强警惕,防范他们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得来的。<P>知法懂法,可以使未成年人明辨是非,自觉摒弃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学会用法,则能帮助未成年人采用最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P>通过上面的四点内容,告诉我们,我们要做到真正的维权,首先自己要严格自律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经验,提高警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样做既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又使不法分子得到及时的惩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依法维权。<P>下面看一下这个少年是怎样做的。<P>投影25、26、27、28:<P>这个少年维权的事例,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除了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外,还可到执法机关去控告、起诉,以便得到法律救助。<P>因为有时仅仅依靠我们公民个人的力量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就要依靠执法机关,得到法律救济,以讨回公道,依法维权。<P>投影29:(板书)<P>下边我们看一下我国的执法机关都有哪些机关?你知道吗?<P>他们的职能是什么?<P>投影30、31:<P>虽然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职能不同,但是在整个案件的处理过程中,三机关始终是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例如一起刑事案件,首先由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其次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最后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P>这三个执法机关在各有分工的同时,还有他们的共同之处:<P>投影32、33:<P>即它们共同担负着保卫人民民主、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光荣任务。<P>也正是由于公、检、法三机关的共同性质和共同任务,所以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P>投影34:<P>这一规定也说明了:为了及时地揭露和打击犯罪分子,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到公、检、法三机关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或者到审判机关起诉。<P>所以,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P>投影35:(板书)<P>教师小结:<P>投影36、37:<P><BR>课堂练习<P>投影38、39、40、41、42、43:<P>课后作业<P>收集有关依法维权的案例,积累一些自我保护的经验。<P>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学习到这,在此老师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同学: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和伤害,健康成长。<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