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13:30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BR>知识与技能:<BR>未成年人的涵义;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P>过程与方法:<BR>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教材中所给的小字资料、小栏目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别是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R>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P><BR>教学建议<P>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BR>本框是第六课的<STRONG>教学重点</STRONG>,因为主要讲述了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重要意义,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如果理解、掌握了此部分内容,也就掌握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精神,对后面三框内容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P><BR>教法建议<BR>关于这部分内容,教师首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入手,说明这一时期青少年的特殊性,证明他们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平时自己对现在或以往学生的了解、观察,特别是结合一些典型的正反面事例来讲述,这样可能更具针对性,更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便于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法院或者上网调查近年来本校、本地区范围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或事例,已备课上使用。使学生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本框知识的理解,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自我<STRONG>教育</STRONG>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青少年来讲,可能更乐于接受,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些。<P><P>教学设计示例<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BR>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P>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见扩展资料)<BR>图片:"三缺一,凑个手"<P>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BR>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P>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P>学生分组讨论:<P>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分钟)<P>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P>(板书)<P>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P>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见扩展资料)<P>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P>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P>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P>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BR><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450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13%"><P>年份<TD vAlign=top width="14%"><P>犯罪比例<TD vAlign=top width="20%"><P>以2023年为100<TD vAlign=top width="49%"><P>备注</TR><TR><TD vAlign=top width="13%"><P>2023年<P>2023年<P>2023年<TD vAlign=top width="14%"><P>13.6/万<P>21.9/万<P>30/万<TD vAlign=top width="20%"><P>100%<P>161%<P>220%1<TD vAlign=top width="49%"><P>另: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2023年增加1倍</TR></TABLE></P><P>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P>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P>(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P>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P>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STRONG>历史</STRONG>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STRONG>教育</STRONG>、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P>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P>(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板书)<P>(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P>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P>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P>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P>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quot;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P>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P>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P>第四、<STRONG>教育</STRONG>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STRONG>教育</STRONG>原则。(板书)<P><STRONG>教育</STRONG>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STRONG>教育</STRONG>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STRONG>教育</STRONG>,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P>小结:(用课件小结)这节课我们<STRONG>学习</STRONG>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BR><P><P>探究活动<P>题目: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法院或者上网调查近年来本校、本地区范围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或事例,写出调查报告。<P>(一)活动目标<BR>1、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的时间、内容、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P>2、使学生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本框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P>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理资料,明辨是非和自我<STRONG>教育</STRONG>的能力。<P>4、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P>(二)教学步骤 :<BR>1、如果有可能,发给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本书,如果条件有限,教师也可以将本课涉及到的两法的主要内容复印和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P>2、讲明本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为学生开展活动准备好介绍信等相关证明。<P>3、对调查报告的格式、内容等提出明确要求,并要求报告最好用电脑展示出来(如果条件有限,可以让学生以幻灯片的形式或其他形式展示出来)。最后在班内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和优秀调查报告,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P>(三)对教师的建议<BR>为学生提供尽可能详尽的资料,当好学生的参谋和后盾,随时准备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P>(四)评价重点<BR>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与同组同学的合作情况。<P>2、搜集到的事例、案例是否准确。<P>3、调查报告的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充实、结论是否正确,是否有自己的分析与见解,展示方式是否恰当、新颖。<BR></tr><t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