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12:56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p> <br /> </p> <p> <strong>教学</strong>目标 </p> <p> 知识与技能:<br /> 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p> <p> 过程与方法:<br />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p> <p>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r />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p> <p> <br /> </p> <p> <strong>教学</strong>建议 </p> <p>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br />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为调动学生在<strong>教学</strong>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经济建设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 </p> <p>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各种材料,可在<strong>教师</strong>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增强<strong>教学</strong>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严峻形势的认识。 </p> <p> 3.“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strong>教育</strong>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strong>教育</strong>向素质<strong>教育</strong>转轨的关键。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p> <p> <br /> 教法建议<br /> 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教材强调三层意思,首先要弄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材指出传统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还要认清我国的国情,认识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严重形势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p> <p> <br /> </p> <p> <strong>教学</strong>设计示例 </p> <p> <strong><strong>教学</strong>过程</strong>:<br />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strong>教学</strong>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strong>教学</strong>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strong>教师</strong>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strong>教学</strong>内容。 </p> <p>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br />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p> <p> <br /> </p> <p>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br />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p> <p> 材料1:<br /> 据统计,202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202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023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p> <p> 材料2:<br /> 2023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p> <p>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p> <p>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p> <p> 材料4:<br />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p> <p>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p> <p>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p> <p> 材料1:<br />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p> <p> 材料2:<br /> 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p> <p>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p> <p>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p> <p> 材料3:<br /> 2023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得难以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20230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23人死亡。 </p> <p> 材料4:<br />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p> <p>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p> <p> 材料5:<br /> 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p> <p>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p> <p> <strong>教师</strong>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p> <p>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p> <p> 讨论情形:<br />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p> <p>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p> <p>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p> <p> <strong>教师</strong>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br />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p> <p> <br /> </p> <p> <br /> </p> <p> 探究活动 </p> <p>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否同步并行 </p> <p> 1、明确小组分工,布置具体任务<br /> a、制定小组计划和实施方案<br /> b、小组协作,提交本组计划并进行交流 </p> <p> 2、研究内容与方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为什么? </p> <p> 3、提供收集资料的途径<br /> a、自己发现:观察你所在的小区、学校等,是否有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人和事,都造成什么影响?然后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或拍摄照片。<br /> b、查阅资料:可上网、读报、观看电视和报纸。 </p> <p> 参考网址:<br /> 中国环保网<br /> 参考报纸及书目:《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民主与法制》<br /> 电视栏目:《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法制进行时》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