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40:31

高一生物下册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p>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优学生物网为大家整理了高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综合测试题,供大家参考</p><p>基础巩固</p><p>一、选择题</p><p>1.下列对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p><p>A.酶的产生和催化都是在活细胞内</p><p>B.酶都是蛋白质</p><p>C.酶是一类有机物</p><p>D.酶在反应前后的质和量可变</p><p>答案:C</p><p>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酶的概念。从酶的来源看,酶是在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而无论是在细胞内,还是在细胞外都能起催化作用。从其功能来看,酶之所以作为催化剂是因为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而自身在反应前后数量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从其化学本质上看,酶是有机物,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p><p>2.在适宜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p><p>A.专一性 B.多样性</p><p>C.高效性 D.适应性</p><p>答案:C</p><p>解析: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p><p>3.下图中能大体反映温度、pH对酶催化作用影响关系的图示分别是()</p><p>A.甲、丙 B.乙、丙</p><p>C.甲、丁 D.丙、丙</p><p>答案:D</p><p>解析:酶具有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低于或高于适宜的温度和PH,酶的活性都会受到影响。</p><p>4.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p><p>方法 观察结果</p><p>1 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少而小</p><p>2 常温下加入Fe3+ 氧气泡稍多而小</p><p>3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而大</p><p>4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少而小</p><p>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p><p>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p><p>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p><p>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p><p>答案:C</p><p>解析:逐一分析各选项可得出正确答案。选项A对应的实验依据应是方法3,鲜肝提取液在常温下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极多的氧气形成多而大的气泡。选项B对应的实验依据应是方法4,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不起催化作用,说明酶已变性失活。选项D的对应实验依据是方法2和方法3的比较,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后,产生的“氧气泡极多而大”,而加入Fe3+,产生的“氧气泡稍多而小”,说明了酶的高效性。而题中供给的反应底物只是过氧化氢,无比较的底物,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p><p>5.下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消化酶后,置于0~80°C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0°C的环境中处理,其关系图应为()</p><p>答案:B</p><p>解析:从0~80°C关系图可看出,此消化酶在40°C时,已彻底失活,故40°C以后,分解的有机物总量不再增加(注意是总量而不是分解速率)。酶的失活具有不可逆性,因而从80~0°C的处理中酶一直不起作用,因为在80°C时,此酶早已失去活性。</p><p>6.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p><p>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p><p>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p><p>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p><p>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p><p>答案:B</p><p>解析:生物体的每个细胞生命活动有差异,因而酶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异。</p><p>7.在过氧化氢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结果应该是()</p><p>A.产生气泡B.溶液呈蓝色</p><p>C.溶液呈紫色D.产生砖红色沉淀</p><p>答案:C</p><p>解析:过氧化氢酶的成份为蛋白质。</p><p>8.下面有关产生酶的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细胞核 B.主要是核糖体</p><p>C.细胞质 D.全部在核糖体</p><p>答案:B</p><p>解析:酶的主要成份为蛋白质。</p><p>9.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p><p>答案:B</p><p>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当酶的浓度增加一倍时,酶充分与底物接触,加快反应速度;而当反应速度到达一定值时,速度不再增加。底物浓度虽然增加,但并不能使反应速度呈直线,最终使速度保持在一定水平。</p><p>二、非选择题</p><p>10.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在37°C,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p><p>(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p><p>(2)在140min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p><p>(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p><p>(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原因是</p><p>。</p><p>(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p><p>答案:(1)蛋白质 (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耗尽</p><p>(3)见下图</p><p>(4)不变在pH=2时酶已经失活(5)C</p><p>解析:考查酶的特性。(1)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合物。第(1)小题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2)酶催化反应,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反应结果,故第(3)小题画坐标曲线时,反应速度加快,时间缩短,最终生成物量不变。(3)受pH影响,酶在强酸或强碱环境中会因结构改变而变性失活。(4)受温度的影响,低温影响酶活性,但不变性失活,随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但第(5)小题侧重于考查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C。另外第(2)小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常识,随着反应时间推移,反应底物的耗尽,生成物量不再增加。</p><p>11.如下图所示。分别向四支各盛有5mL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内加入肝脏或沙子,在这个实验中,试管A放氧相对缓慢,试管C和D不放氧。请回答:</p><p>(1)肝脏中有什么物质能引起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为什么用煮沸过的肝脏作对照要比用沙子作对照更好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为什么试管B放氧速度比试管A快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答案:(1)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能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p><p>(2)煮沸过的肝脏破坏了酶的活性,其他成分与新鲜肝脏相似</p><p>(3)B试管中的肝脏碾碎,肝脏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充分发挥作用</p><p>能力拓展</p><p>一、选择题</p><p>1.以下四组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p><p>A.底物浓度、pH、温度 B.光照、温度、pH</p><p>C.底物浓度、压力、pH D.温度、压力、pH</p><p>答案:A</p><p>解析:影响酶的活性因素,不包括光照和压力。</p><p>2.果子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p><p>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p><p>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p><p>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p><p>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p><p>答案:A</p><p>解析:该事例表明酶具有专一性。</p><p>3.向过氧化氢溶液中投入哪种猪肝,能产生大量气泡()</p><p>A.冰冻猪肝B.煮沸猪肝</p><p>C.新鲜猪肝D.醋渍猪肝</p><p>答案:C</p><p>解析:新鲜猪肝中过氧化氢酶含量高。</p><p>4.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蛋白酶是蛋白质</p><p>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p><p>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p><p>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p><p>答案:C</p><p>解析:蛋白酶只能水解特定的肽键(酶的专一性),它的作用结果是将蛋白质变为多肽。</p><p>5.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p><p>A.0°CB.15°C</p><p>C.25°C D.35°C</p><p>答案:D</p><p>解析:越接近人的体温,血液凝固越快。</p><p>6.酶在经0°C和100°C温度处理后,都没有活性,因为()</p><p>A.经过0°C处理的酶的活性不能恢复</p><p>B.经过100°C处理的酶的活性不能恢复</p><p>C.经过0°C处理的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p><p>D.经过100°C处理的酶被氧化分解</p><p>答案:B</p><p>解析:酶在高温下,会因结构破坏而彻底失活。</p><p>7.下列试管中各注入10mL过氧化氢溶液,实验中产生气泡最多的是()</p><p>答案:A</p><p>解析:生肝中的过氧化氢酶最多,且活性较强。</p><p>8.如下图所示,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mL浆糊。A、C中各注入2mL清水,B、D中各注入2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保温5min后分别滴入碘酒,不变蓝色的是()</p><p>答案:B</p><p>解析:B处的淀粉已被酶分解。</p><p>9.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p><p>A.脂肪酸 B.氨基酸</p><p>C.核苷酸 D.氨基酸和核苷酸</p><p>答案:D</p><p>解析: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的RNA也起催化作用,蛋白质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氨基酸和核苷酸。</p><p>二、非选择题</p><p>10.下表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请回答:</p><p>化学</p><p>编号 加入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p><p>1 2 mL H2O2溶液+2滴清水 室温 无气泡</p><p>2 2 mL H2O2溶液+2滴清水 90℃水浴加热 少量气泡,带火</p><p>星的卫生香不复燃</p><p>3 2 mL H2O2溶液+2滴质量分数为3.5% FeCl3溶液 室温 较多气泡,带火</p><p>星的卫生香复燃</p><p>4 2 mL H2O2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 室温 大量气泡,带火</p><p>星的卫生香猛烈复燃</p><p>(1)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等反应条件,因变量是酶的催化活性。对照组是________,实验组是________(填试管编号)。</p><p>(2)比较1号和2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3号和4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某同学按照表中方法做了这个实验,结果试管3和试管4的现象刚好相反,他的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答案:(1)温度 1号试管2、3、4号试管(2)加热能提高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3)①肝脏研磨液不新鲜;②没有换滴管,用滴过肝脏研磨液的滴管滴FeCl3溶液</p><p>解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2)从表中数据得出什么结论,关键看自变量是什么,然后看结果是什么。(3)实验误差分析主要从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操作步骤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p><p>11.下图表示温度对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p><p>(1)曲线中的AB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曲线中的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曲线中的BC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答案:(1)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酶的催化效率增高</p><p>(2)酶催化活性的最适温度是37°C左右</p><p>(3)超过一定温度范围,随温度升高,酶的催化效率降低</p><p>上述提供的高一生物学习方法:学习解题希望能够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生物下册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综合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