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40:01

高一生物下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p>遗传因子,即基因。性状,具体地说,就是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质和形状,比如大小、高矮、颜色等。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p><p>一、基本概念:</p><p>(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p><p>(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p><p>(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p><p>(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p><p>(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p><p>(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p><p>(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p><p>(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p><p>(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p><p>(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p><p>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p><p>(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p><p>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p><p>(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p><p>(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p><p>(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p><p>(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p><p>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p><p>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p><p>(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p>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p><p>↓ ↓</p><p>F1: 高豌豆 F1: Aa</p><p>↓自交 ↓自交</p><p>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p><p>3 : 1 1 :2 :1</p><p>(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p>P: 黄圆×绿皱 P:AABB×aabb</p><p>↓ ↓</p><p>F1: 黄圆 F1: AaBb</p><p>↓自交 ↓自交</p><p>F2: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2:A-B- A-bb aaB- aabb</p><p>9 :3 : 3 : 1 9 :3 : 3 : 1</p><p>.............。。。。。。。。。。。。。</p><p>【例1】 小麦易倒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Tt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抗病但易倒伏的纯种品种和易病却抗倒伏的纯种品种杂交,来培育抗病又抗倒的高产品种。请回答:</p><p>(1)F2中,选种的数量大约占F2的 ()</p><p>A.9/16 B.3/16</p><p>C.1/16 D.4/16</p><p>(2)抗病又抗倒个体中,理想基因型是()</p><p>A.DTB.D</p><p>C.ddTTD.Ddtt</p><p>(3)F2选种后,理想基因型应占 ()</p><p>A.1/3B.2/3</p><p>C.1/16D.2/16</p><p>(4)F2代选种后,下一步应()</p><p>A.杂交B.测交</p><p>C.自交D.回交</p><p>好了,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就给同学们分享到这里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生物下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