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9:45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单元重点:群落的演替

<p>当高中倒计时的钟声开始响起,一段全新的旅程也即将开启。那是一个新的环境,那更是一座新的高峰!等着你去攀登!你准备好了吗?现将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单元重点整理如下。</p><p>知识点一 演替的原因及类型</p><p>1.群落演替的原因</p><p>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但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p><p>②生物本身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p><p>③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p><p>④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p><p>⑤人类活动的干扰。人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的自然因素。</p><p>2.演替的类型</p><p>(1)初生演替</p><p>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p><p>地衣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p><p>③特点:演替缓慢。</p><p>(2)次生演替</p><p>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p><p>一年生小灌木→一年生小灌木→多年生小灌木→灌木→乔木。</p><p>③特点:演替快速。</p><p>(3)总结</p><p>①演替概念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这里的“代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的取代。</p><p>②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p><p>a.侵入定居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了有利条件。</p><p>b.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斗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p><p>c.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同进化阶段,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p><p>③演替的趋势: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p><p>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p><p>分类依据:群落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p><p>演替的种类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p><p>起点 尚无生物</p><p>和土壤 已有土壤、生物、植物地下茎或种子</p><p>形成顶级群落</p><p>所需时间 经历时间长 经历时间短</p><p>速度 较慢 较快</p><p>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p><p>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p><p>3.知识延伸</p><p>(1)演替现象一直存在,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p><p>(2)气候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可演替出树林,而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或稀疏灌木阶段。</p><p>知识点二 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p><p>1.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p><p>(1)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很大。人类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生产活动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p><p>(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p><p>①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等生产活动,使群落向不良方向演替,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p><p>②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等生产活动,使群落演替向</p><p>良性方向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p>2.外来物种的引入</p><p>(1)人类活动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个新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性。</p><p>(2)外来物种的负面影响</p><p>①影响生物的多样性</p><p>外来物种由于缺乏天敌造成大量繁殖,使本地物种生存空间变小,甚至影响到本地物种生存,降低物种多样性。</p><p>②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p><p>外来物种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使本地物种已适应的栖息环境发生改变,破坏了本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相对稳定,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p><p>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p><p>(1)我国存在的问题:过度垦荒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江河排洪能力下降及土地严重沙化。</p><p>(2)措施:2023年1月20日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p><p>(3)目标:到2023年将使长江上游地区和黄河中上游地区75%的坡耕地和46%的沙化耕地被森林覆盖,湖泊面积扩大,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大大增强。</p><p>【同步练习题】</p><p>【例1】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p><p>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p><p>C.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p><p>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p><p>答案:D</p><p>解析:根据发生环境的差异,群落演替可分为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经历时间长,速度要缓慢得多。演替若不受外界干扰,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p><p>【例2】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p><p>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p><p>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p><p>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p><p>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p><p>答案:A</p><p>解析:由题目可获取的信息有:①演替的结果;②演替为森林应具备的条件。解题时应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再逐项分析即可。</p><p>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由于受水分的限制不可能演替为树林,B、C、D三项所提到的地区降水较充沛,均有可能演替为树林或森林。</p><p>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单元重点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同学们要警觉起来,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单元重点:群落的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