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知识点
<p>地球上没有一个生物个体是单一的生命体。一个人,看上去是单一的,有独立的行为和思维,但是,在他的体内外,同时存在很多其它的生物个体或群体。</p><p>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知识点已经出炉,希望对大家学习本课有帮助。</p><p>知识点</p><p>1、显微镜的构造及功能(教材P23页显微镜结构图)</p><p>2、显微镜低倍镜的使用(见课本) 高倍镜的使用:</p><p>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p><p>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④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p><p>注意: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p><p>3.显微镜的考查要点</p><p>(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的乘积,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放大倍数增大 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 有两种情况:</p><p>细胞单行排列</p><p>细胞数=N/nN为原来细胞数 n为扩大倍数</p><p>细胞均匀分布</p><p>细胞数=N/nN为原来细胞数 n为扩大倍数</p><p>(2)粗准校螺旋和细准校螺旋:粗准校螺旋是较大范围的调节镜筒的升降;细准校螺旋较小范围的调节镜筒的升降,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p><p>(3)物像的移动:物像偏向哪,装片就向相同的方向移动</p><p>(4)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特点</p><p>细胞大小:细胞体积变大</p><p>观察范围:观察范围缩小</p><p>视野亮度:视野变暗</p><p>(5)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放大倍数越大,距离越小</p><p>(6)光线的变化(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p><p>光线较强时,应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较弱时,应用大光圈和凹面镜</p><p>(7)显微镜下的成像特点:倒立的虚像</p><p>(8)用眼观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左眼观察,右眼睁开</p><p>(9)污点的判定: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目镜、物镜或是装片上,不会存在反光镜上。</p><p>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在目镜;否则,移动载玻片,污点动,在载玻片;污点不动,在物镜</p><p>课后练习</p><p>1.分类学家们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多个界,每个界又分出若干门,可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分类单位。</p><p>2.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研究方法,揭示出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_________。</p><p>3.在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是英国人_________,他发现了血液循环。</p><p>4.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化、生态的科学。</p><p>5.下列哪种职业与生物学有联系( )</p><p>A.司机B.工程师C.幼儿教师D.药剂师</p><p>6.运用下列哪种现代技术能培育出试管婴儿( )</p><p>A.物理B.化学C.生物D.生物</p><p>7.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各种危害健康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非典”、禽流感等的发生,都与_________的发展有密切关系。</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