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p>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p><p>一.动物的分类</p><p>1.动物大约有150万种,依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p><p>2.按照动物生活的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可将动物分为三类: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p><p>二.水中生活的动物</p><p>1.鱼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鳍)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鳃)。</p><p>1)能靠游泳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p><p>图中各部位名称</p><p>① ② ③ ④ ⑤</p><p>鱼是靠尾鳍和躯干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尾鳍可以控制游泳的方向,背鳍、胸鳍、腹鳍主要保持身体的平衡</p><p>2)能在水中呼吸</p><p>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的主要部分为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p><p>水中的溶氧进行气体交换。</p><p>呼吸过程:水是从口进入鱼鳃,又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鱼鳃中密布的毛细血管对鱼能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鳃丝粘连,气体交换效率低,很快窒息死亡。</p><p>2.其他水生动物:海葵、海蜇、珊瑚虫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p><p>章鱼、乌贼、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虾类和蟹类属于甲壳动物。</p><p>三.陆地生活的动物</p><p>1.陆生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p><p>①气候干燥--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鳞、甲、外骨骼等;昆虫有外骨骼</p><p>②缺少水的浮力--有支撑身体和运动的器官:四肢、足等;</p><p>③呼吸―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p><p>④环境复杂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p><p>2.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p><p>①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 为食</p><p>②外部形态: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称为环节动物。蚯蚓的呼吸是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p><p>③体温:蚯蚓的身体没有保温结构,所以不能保持能恒定的体温,因此,蚯蚓只能生活在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p><p>3.兔:①胎生,哺乳,是所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p><p>②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③用肺呼吸</p><p>④循环系统:兔的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温恒定</p><p>⑤消化系统:兔是植食性动物。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还有发达的盲肠,这些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草食性)。</p><p>狼、虎等哺乳动物,除了有门齿、臼齿外,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肉食性)。</p><p>4.哺乳类和鸟类都是恒温动物,它们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使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p><p>5.哺乳动物约有2023多种,一般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p><p>6.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p><p>四.空中飞行的动物</p><p>能飞行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p><p>世界上的鸟有2023多种。</p><p>1.鸟类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进行双重呼吸;心脏发达,输送氧气能力强,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p><p>2.昆虫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超过100万种,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多数有翅能飞行,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能飞的动物。</p><p>3.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p><p>4.外骨骼的作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p><p>5.节肢动物包括蜘蛛、蜈蚣、虾、蟹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p><p>6.两栖动物: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