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人类的神经调节
<p>教学目标</p><p>知识目标:</p><p>1。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概念;</p><p>2. 掌握条件反射的建立,并理解其意义;</p><p>3。理解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特征。</p><p>能力目标:</p><p>通过实例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p><p>情感目标:</p><p>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p><p>说明:知识目标3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明了:人类恃有的语言功能是使人类具有特殊条件反射(对言语。文字信号发生特有反应)能力的生理基础。为此需要在认识上能够区别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并掌握建立条件反射的一般规律,理解条件反射作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使动物和人类具有适应环境的更强能力的生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循认识的递进规律,要从反射调节的特殊范例中首先抽提出二种不同性质反射的概念,然后强调对两类反射性质的理解,再来分析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最后提出人类特有条件反射能力是什么。</p><p>课时安排</p><p>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p><p>教具准备</p><p>吃梅、看梅、谈梅的投影片或者挂图。实验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幻灯片的形式)</p><p>难点、重点分析</p><p>1。难点:条件反射的建立。</p><p>分析: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是使无关刺激经过多次同非条件刺激结合之后,通过高级神经活动转化为条件刺激的过程。怎样结合才能实现转化?认识这一问题,需要对无关刺激的性质、非条件刺激的性质,非条件刺激引发的非条件反射现象及其意义有所领悟之后,再分析二种刺激结合的具体方式才能有一定理解。但是在举例说明上述问题时,由于学生个体经验的差别以及对教材或教师讲述的事例可能有许多不同的情景想象,这就给总结规律、理解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造成一定困难。</p><p>突破难点的方法,一是要使实验范例的呈现和介绍生动、直观,二是要对刺激形式出现的时间规律加以强调,使学生对建立条件反射实验的情景有较明确的了解。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p><p>教师介绍小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实验:(1)给狗喂食物,狗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2)铃声,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铃声是唾液分泌反射的无关刺激);(3)先有铃声,再给狗喂食物,狗分泌唾液(如此重复多次);(4)在实验(3)之后,只给予铃声,狗也分泌唾液(铃声已成为食物的信号,即成为狗分泌唾液反射的条件刺激)。</p><p>教师按如上步骤介绍实验的同时,配合以图像资料,最好使图示活动起来,使铃声真的响起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