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9:07

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动物的节律行为

<p> 教学设计一</p><p>教学目的</p><p>1。使学生了解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p><p>2。了解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以及主要节律行为的分类。</p><p>3。了解动物体内生物钟的概念。</p><p>教学重点</p><p>1。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p><p>2。动物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p><p>3。动物体内生物钟的概念。</p><p>教学难点</p><p>1。潮汐节律的概念。</p><p>2。生物钟的概念。</p><p>教学方法</p><p>讲述法结合谈话法。</p><p>教学准备</p><p>蝶和蛾昼夜节律实验装置。</p><p>教法建议</p><p>学生虽然对一般动物的节律行为有些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地理解。因此,在解决难点时,教师应在课前做些更深入细致地准备。可在学生现有的自然科学知识水平和一般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配合直观教具,逐步深化,突破难点。</p><p>没有到过海边的学生,对海洋的潮汐现象不甚了解,了解潮汐现象的学生也不一定了解潮汐的规律。因此,学生理解海洋动物的潮汐规律更感困难。这就需要从日、地、月的运行规律讲起,还要涉及到万有引力的常识。学生对潮汐现象及最基本的规律了解后,对动物的潮汐节律行为也就容易了解了。潮汐现象不是生物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一般了解便可,不必占用过多时间。</p><p>生物钟的概念比较抽象,也是学生感到生疏的内容。在讲述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基础上,说明动物的一切行为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由于环境中年、月、日的变化有节律性,生命活动必然也会具有节律性。这种节律性像钟表一样,按照一定周期重复出现,时间很准确,但也可以延迟或提前,就像钟表一样。生命活动的节律在生物学中称“生物钟”,这只是一种比喻,应该使学生明白,动物的体内存在着类似钟表结构的器官,由它可以调节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还应向学生讲明生物钟在生物界广泛存在,每一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能反映出来。</p><p>讲述动物的昼夜节律时可以演示一个实验:捕捉活的蝶和蛾各5只,1只蝶和1只蛾放入一个纸盒中为一组,共5组。讲课时相继打开每个盒盖,蝶应立即飞出,蛾应无活动。以此说明,在正常的情况下,蝶类的生活节律是夜伏昼出,蛾是昼伏夜出。</p><p>教学过程</p><p>复习提问:</p><p>1。哪些动物有社群行为?与单独生活的动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p><p>2。什么是动物的语言,举例加以说明。</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动物的节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