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资料:中考自然科学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知识精讲
<p>中考生物复习资料:中考自然科学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知识精讲 </p><p>中考自然科学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知识精讲</p><p>一. 本周教学内容:</p><p>第二章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p><p>二. 教学目标:</p><p>1. 了解地球是不断变化的</p><p>2. 学会通过化石的信息来了解地球的历史</p><p>3. 了解生命起源的几个阶段</p><p>4. 认识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p><p>5. 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p><p>6. 认识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p><p>三. 教学重点</p><p>1. 了解生命起源的几个阶段</p><p>2. 认识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p><p>3. 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p><p>4. 认识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p><p>四. 知识总结</p><p>(一)地球的年龄:约46亿年。</p><p>(二)地球的历程: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p><p>(三)知道地球每个历史进程的主要特点</p><p>1. 太古代:形成了海洋,原始大气。</p><p>2. 元古代:形成了氧气,出现了藻类植物。</p><p>3. 古生代:出现了三叶虫、鱼类和两栖类及蕨类植物。</p><p>4. 中生代:大陆开始分裂漂移,出现了爬行类、鸟类,恐龙盛行,裸子植物茂盛。</p><p>5. 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哺乳动物的时代,被子植物大量出现,约二三百万年前人类出现。</p><p>(四)生命起源的历程。</p><p>1. 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原始生命。</p><p>2. 生命不是神创造的,最初的原始生命是由原始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形成的。</p><p>(五)生物进化的证据</p><p>1. 化石证据</p><p>①化石是在沉积岩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p><p>②根据化石,我们可以知道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来的;始祖鸟是介于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鸟类是由爬行类演化而来的。</p><p>2. 解剖学证据</p><p>①同源器官: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相似的起源。</p><p>②同功器官:功能、外形相似,内部构造和来源却不同。</p><p>3. 胚胎学证据</p><p>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早期都很相似,这是胚胎发育重演了它的祖先发育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反映了脊椎动物有共同的起源。</p><p>(六)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p><p>1. 生物种类由少到多</p><p>2. 生活习性由水生到陆生</p><p>3. 生物体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发展。</p><p>(七)达尔文进化学说</p><p>1. 学说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p><p>2. 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生存竞争)。</p><p>3. 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p><p>4. 通过适应而进化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现代的生物都是经历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因此都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p><p>(八)生态系统的组成</p><p>(九)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p>(十)生态平衡</p><p>1. 定义:生物种类的组成,生物数量的比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p><p>2. 动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之间。</p><p>3. 生态系统本身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限度,平衡就会遭到破坏。</p><p>4.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p><p>例1. 地球诞生至今约有( )</p><p>A. 20亿年B. 30亿年</p><p>C. 36亿年D. 46亿年</p><p>答案:D</p><p>例2.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p><p>A. 原始陆地B. 原始海洋</p><p>C. 原始沼泽D. 原始大气</p><p>答案:B</p><p>例3. 始祖鸟具有两翼,身被羽毛,但翼端又有爪,且喙内有牙齿,以上特征可说明( )</p><p>A. 爬行动物由鸟类进化而来</p><p>B. 鸟类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p><p>C. 哺乳动物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p><p>D. 爬行动物由哺乳动物进化而来</p><p>答案:B</p><p>例4. 下列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正确的是( )</p><p>A.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原始哺乳类</p><p>B. 原始两栖类→原始鱼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原始哺乳类</p><p>D. 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原始两栖类→原始鸟类→原始哺乳类</p><p>答案:C</p><p>例5.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主要通过( )</p><p>A. 遗传B. 变异C. 自然选择D. 环境变化</p><p>答案:C</p><p>例6.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p><p>B. 生物由陆生向水生进化</p><p>C. 哺乳类由两栖类进化而来</p><p>D. 裸子植物由藻类植物进化而来</p><p>答案:A</p><p>例7.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有一生态难题过多的牛粪往往覆盖着牧草而使其枯死,后来,政府从中国引入了蜣螂,蜣螂清除了牛粪,牧场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试从生态系统组成的角度分析,蜣螂应属于()</p><p>A. 生产者B. 分解者</p><p>C. 消费者D. 以上都不是</p><p>答案:B</p><p>例8. 在一个由牧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以下的食物链,牧草→鹿→狼。假定,把狼全部杀绝,那么鹿的数量将( )</p><p>A. 先稳定,后一直增加</p><p>B. 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p><p>C. 先增加,后减少</p><p>D. 先减少,后增加</p><p>答案:C</p><p>例9.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化过程:</p><p>(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在___________中获得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p><p>(2)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p><p>答案:(1)生存竞争 方向</p><p>(2)生存竞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p><p>例10.有一池塘,塘中生长着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多种鱼、虾,后来,由于池塘附近办了一家小型化工厂,经常把污水排入池塘中,结果使池塘水质恶化,各种水生生物先后死亡。请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1)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池塘的这种变化说明池塘的___________遭到破坏。</p><p>(2)造成破坏的原因是:化工厂污水的有害有毒物质对池塘水质的影响,超过了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p><p>(3)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首先要恢复的生物是___________。</p><p>答案:(1)生态平衡</p><p>(2)自我调节</p><p>(3)污水的处理 植物</p><p>(答题时间:50分钟)</p><p>一、选择题</p><p>1. 地球在演化过程中,有许多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保留在地层里,这些遗体或遗迹被称为化石。化石存在于( )</p><p>A. 岩浆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花岗岩</p><p>2.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 )</p><p>A. 原始大气B. 原始海洋C. 原始土壤D. 原始陆地</p><p>3. 地质年代中最古老,也是最长久的是( )</p><p>A. 太古代B. 元古代C. 古生代D. 新生代</p><p>4. 在早期海洋中出现大量三叶虫的是( )</p><p>A. 中生代B. 元古代C. 新生代D. 古生代</p><p>5. 恐龙是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一种大型爬行动物,它生活的地质年代应该属于( )</p><p>A. 太古代B. 元古代C. 古生代D. 中生代</p><p>6. 原始大气的成分可能是( )</p><p>A. 水蒸气、氮气、氧气</p><p>B. 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p><p>C. 硫化氢、氨气、水蒸气、甲烷等</p><p>D. 甲烷、二氧化碳、氧气等</p><p>7.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史上有着许多观点,其中就有一种叫做“宇宙胚种论”的观点。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的途径到达地球的,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着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各种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p><p>A. 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p><p>B. 错误的,因为事实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p><p>C. 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p><p>D. 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设,至今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证实</p><p>8. 原始大气在合成一系列小分子有机物的外界条件是( )</p><p>A. 光合作用B. 紫外线,雷电</p><p>C. 紫外线,氧气D. 雷电,氧气</p><p>9. 下列小分子有机物是由原始大气合成的是( )</p><p>A. 蔗糖B. 蛋白质C. 淀粉D. 单糖</p><p>10. 2023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合成了( )</p><p>A. 核酸B. 蛋白质C. 氨基酸D. 葡萄糖</p><p>11.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p><p>A. 数量越多B. 种类越丰富</p><p>C. 越简单,越低等D. 越复杂,越高等</p><p>12.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采用以下哪些证据( )</p><p>A. 化石证据B. 解剖学证据</p><p>C. 胚胎学证据D. 以上三项都是</p><p>13.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上,有些位置相当的器官,其外形和功能虽有很大的不同,但其结构和着生部位却很相似,说明这些器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相似的起源,所以科学家把这些器官称作()</p><p>A. 同源器官B. 同功器官</p><p>C. 同一器官D. 同源、同功器官</p><p>14. 始祖鸟既有鸟的特征,又有爬行动物的特征,说明了( )</p><p>A. 始祖鸟既属于鸟类,又属于爬行类</p><p>B. 始祖鸟是鸟的祖先</p><p>C. 始祖鸟是爬行动物的祖先</p><p>D. 始祖鸟是鸟类和爬行类的中间过渡类型</p><p>15. 脊椎动物的进化方向是( )</p><p>B.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p>C. 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p><p>16. 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p><p>A. 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p><p>B. 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形成的</p><p>C. 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p><p>D. 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p><p>17. 下列关于生物化石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p><p>B.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由陆生环境逐渐过渡到水生环境</p><p>C. 现代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演化而来</p><p>D. 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往往出现在最古老的地质年代里</p><p>18.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p><p>A. 过度繁殖B. 遗传和变异</p><p>C. 适者生存D. 生存斗争</p><p>19. 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p><p>A. 蝌蚪变成青蛙</p><p>B. 矮小的始祖马演化为高大的现代马</p><p>C. 千年古莲子萌发成幼苗</p><p>D .海洋变成陆地</p><p>20 .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p><p>A. 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强的方向变异</p><p>B. 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p><p>C. 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p><p>D. 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弱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了</p><p>21. 生物圈是指( )</p><p>A. 地球上生物生活的环境</p><p>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p><p>C. 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的总和</p><p>D. 环绕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构成的圈层</p><p>22.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自然区域范围内( )</p><p>A. 一种生物的总和</p><p>B. 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p><p>C. 所有生物的总和</p><p>D. 生物生存的环境</p><p>23. 以下对于生态平衡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p><p>A. 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p><p>B.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相对平衡</p><p>C.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保持相对平衡</p><p>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增减</p><p>24. 下列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中,属于人为因素的是( )</p><p>A. 白色污染B. 火山爆发</p><p>C. 台风D. 旱涝灾害</p><p>25.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 )</p><p>A. 变异B. 进化</p><p>C. 生存斗争D. 自然选择</p><p>二、简答题</p><p>1.有机小分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糖等物质,这些物质经过雨水的冲刷,最后流入原始海洋,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p><p>2.大多数科学认为,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是由原始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通过__________作用,逐步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形成的。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__________的适应。</p><p>4. 生态平衡是指__________的组成,__________比例,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p><p>5.根据历史记载和土壤调查证明,我国的黄土高原过去曾经有茂密的森林和辽阔的草原,但是经过人类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已经成了荒山秃岭。此事实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它将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强化。</p><p>6. 有人用金鱼藻、绿藻、泥螺、河水、沙子、玻璃瓶和凡士林设计制作了一个生态瓶。</p><p>(1)这个生态瓶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为它既有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p><p>(2)瓶中放入金鱼藻的主要目的是:让它进行__________,提供__________。</p><p>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澳大利亚为发展畜牧业,引进大量黄牛。几年后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已经威胁牧草的生长,以后又从亚洲引进了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推运到地下,既清除牛粪,又肥沃土壤,重新促进牧草生长。</p><p>(1)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黄牛前,各种生物的关系呈现功能上的__________状态。</p><p>(2)导致又引进蜣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蜣螂已成为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类群的重要成分。</p><p>(4)一个成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要保持__________,在生态功能上要具有__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__维持其生存和发展。</p><p>(5)上述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前提下进行。</p><p>三、连线题</p><p>请用连线把左边的地质年代与右边的各地质年代的特征连接起来。</p><p><strong>[参考答案]</strong></p><p>一、选择题</p><p>1―5 BBADD6―10 CDBDC</p><p>11―15 CDADD16―20 ACDBC</p><p>21―25 CBDAD</p><p>二、简答题</p><p>1. 氨基酸 核苷酸 脂肪酸</p><p>2. 化学 简单 复杂</p><p>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 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p><p>从生物大分子到原始生命的出现</p><p>3.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环境</p><p>4. 生物种类 生物数量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p><p>5.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p><p>6. (1)各种生物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p><p>(2)光合作用 有机物和氧气</p><p>7. (1)动态平衡(生态平衡)</p><p>(2)引入黄牛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p><p>(3)分解者</p><p>(4)相对稳定 动态平衡 自我调节能力</p><p>(5)遵循生态规律(自然规律)</p><p>三、连线题</p><p>(1)―B(2)D(3)―A(4)―E(5)―C</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