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8:30

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第五章教学计划: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p>教学计划包含教材内容、雪情分析、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第五章教学计划: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供参考!</p><p>一、教材内容、地位</p><p>《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I《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2小节的内容。</p><p>本节内容主要介绍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但是各部分内容的联系与渗透十分典型,需要综合理解与应用。同时,该节内容在《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一章中的承接作用相当明显,学习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后面包括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知识。</p><p>二、学情分析</p><p>通过《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章的学习,学生对能源物质与能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为学习ATP这一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奠定了基础。但是ATP与ADP作为两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又是学生新接触的两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侧重对此两种物质化学组成简式的分析与解释。此外,学生通过物理、化学两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能量转化的知识,将其转移应用到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上,来认识细胞内的能量转化,是有帮助作用的。</p><p>三、设计思路</p><p>本节课首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汽车和空调消耗能源的例子,引出人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并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能源物质来引出本节内容。本节内容首先展示萤火虫发光器的对照实验,让学生认识ATP是直接的供能物质。对于ATP的结构,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阅读和与互相讨论的方法,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则先让学生观看课件,再总结写出反应式,ATP的利用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回答,再总结。最后是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本节课还采用了小组竞争制,将全班按座位分成四个大组,每组代表主动举手回答一个问题(且正确)加上一颗星,比一比哪个大组表现更积极。</p><p>四、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p><p>(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p><p>(2)写出ATP分子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式。</p><p>(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p><p>2.能力目标:</p><p>(1)通过对萤火虫发光问题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与设计能力;</p><p>(2)通过问题讨论共同绘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理解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通货的原因;</p><p>3.情感目标:</p><p>(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p><p>(2)通过阅读与思考、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p><p>(3)通过分析ATP、ADP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生态观。</p><p>五、教学重点和难点</p><p>(1)重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p><p>(2)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p>    <p>六、教学模式 CAI模式、引导发现法</p><p>七、教学过程</p><table><tbody> <tr><td><p>学习过程</p></td><td><p>教师组织与引导</p></td><td><p>学生活动</p></td><td><p>设计意图</p></td> </tr> <tr><td><p>创设情境</p><p>引入新课</p><p>(10分钟)</p><p>ATP是直接能源物质</p></td><td><p>1.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汽车和空调消耗能源的例子,引出人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p><p>2.根据学案,进行有关生物体能源物质的回忆和总结。以问题过渡:这些物质能否直接为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p><p>3.实验探究(PPT显示实验内容),引导找出新的能源物质——ATP,并体现其重要性。</p><p> </p><p> </p></td><td><p> </p><p> </p><p> </p><p>活动主题一:用较短的时间进行承前启后的知识复习,</p><p> </p><p>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掌握对照实验的有关原理。从实验现象中讨论得出结论:萤火虫(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而不是葡萄糖</p><p> </p></td><td><p>从现实生活中学生可</p><p>体会生物学的知识,</p><p>同时也了解生物与科技之间的联系。</p><p> </p><p>通过与同学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通过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p></td> </tr> <tr><td><p> </p><p> </p><p>探索新知</p><p>培养能力</p><p> (20分钟)</p><p> </p><p> </p><p> </p><p>ATP的结构</p><p> </p><p> </p><p> </p><p> </p><p> </p><p> </p><p> </p><p>ATP与ADP的相互转化</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ATP</p><p>的利用</p><p> </p><p> </p></td><td><p>ATP具有怎样的结构呢?让我们通过阅读与讨论来学习ATP的结构。</p><p>(一)模型建构,理解ATP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p><p>1.课件展示ATP的结构图片,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对ATP的基本组成元素总结。并试着师生共同对其结构简式的模型建构。</p><p>2.ppt展示正确的ATP 结构简式,讲解何为“高能磷酸键”,修正学生所画的结构模式图。对学生的课堂学案进行纠错评价。而结构简式及其特点用数字记忆法(1、2、3)总结加深认识。</p><p>(二)问题导学,突破ATP和ADP的相互转化</p><p>3.多媒体展示情境资料:</p><p>【资料分析】如果一个人不吃不喝,大约至少能活3天。那么人体如果没有ATP 的合成,又能活多长时间?</p><p>【数据】氰化钾是阻止人体内新的ATP合成的毒药,人中毒后在3到6分钟就会死亡。一个正常人体内ATP和ADP总量是很少,基本保持一定,约2mg~6mg,但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为 48kg。根据资料数据与你的体重相比,能得出什么结论?</p><p>4.设置问题:</p><p>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的能量由谁来提供?</p><p> </p><p>指导学生讨论:ATP与ADP的转化过程是否可逆?</p><p> </p><p>(三)分析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p><p>多媒体展示多种图片,指导学生讨论ATP中的能量用途,并渗透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 的水解和合成之间的关系</p></td><td><p>带着疑问观看,聆听。</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1. 活动主题二。阅读教材,结合课件内容总结ATP组成元素,并进行适当的模型建构。(先画出ATP的结构模式图再评价)。</p><p>2.反馈训练,对自己所画的ATP结构简式模式图进行修正,掌握高能磷酸键的能量值。</p><p> </p><p> </p><p> </p><p>3.从数据中得出结论:ATP的特性是:含量少,转化快。对体内稳定的供能有重要的意义。</p><p> </p><p> </p><p> </p><p> </p><p> </p><p> </p><p> </p><p>4.解析教材中的转化示意图,认识ADP与ATP可相互转化;描述在两者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来源。</p><p>活动主题三:(小组讨论):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是不可逆的反应,具体从反应需要的条件、场所、能量来源几个方面说明。</p><p> </p><p>根据图示进行描述,结合物理化学的知识充分体会到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地位重要性。并明白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p></td><td><p>模型建构,可将抽象理论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同时又提升了知识的理性认知。</p><p> </p><p> </p><p> </p><p> </p><p>既要形成学生的接受性学习,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描述能力,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识图、图文结合的分析能力。对ATP与ADP的转化分析,提升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p><p> </p><p> </p><p> </p><p> </p><p> </p><p>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完善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p></td> </tr> <tr><td><p> </p><p>精讲点拨</p><p>回应主题</p><p>评价反馈</p><p>课后作业</p><p>(10分钟)</p></td><td><p>小结:</p><p>一、ATP具有高能磷酸键</p><p>二、ATP和ADP相互转化</p><p>三、ATP的形成途径</p><p>四、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p><p>五、比较总结能源物质</p><p> </p><p> </p><p> </p><p> </p><p>课堂实时强化练习。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给相应的小组画星。总结,比较各组得分情况。</p></td><td><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用生活中常用的流通货币打比方,将各种能源物质清晰的区分描述:糖类(银行卡),脂肪(定期存折),蛋白质(不动资产),ATP(小额现金)</p><p>首尾呼应,点出本节的主题——能量“通货”是什么</p><p> </p><p>思考,解答。</p><p> </p><p>活动主题四:课堂实时强化练习。</p><p> </p><p> </p></td><td><p> </p><p> </p><p> </p><p> </p><p> </p><p>通过“通货”比喻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对ATP作为直接的能源物质的认识</p><p> </p><p> </p><p>及时巩固新知</p></td> </tr></tbody></table>    <p>八、作业布置</p><p>(1)课本练习;</p><p>(2)三维设计的对应章节练习。</p><p>九、板书设计</p><p>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p><p>一、ATP的结构</p><p>1、元素组成:C、H、O、N、P</p><p>2、结构简式:A—P~P~P</p><p>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p><p>ATP      ADP+Pi+能量</p><p>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p><p>三、ATP的利用</p><p>十、教学反思</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第五章教学计划:细胞的能量“通货”——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