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一生物上册第4章光合作用知识点
<p>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平衡的重要媒介。下面是沪科版高一生物上册第4章光合作用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p><p>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其过程</p><p>1.概念及其反应式</p><p>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p><p>总反应式:CO2+H2O───→(CH2O)+O2</p><p>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 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2)“─→”不能写成“=”。</p><p>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p><p>2.光合作用的过程</p><p>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p><p>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 C3++ATP→(CH2O)+ C5</p><p>复习光合作用过程,应注意:一是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否需要光能;二是应理清两个反应阶段在场所、条件、原料、结果、本质上的区别与联系(下表)。</p><table><tbody> <tr><td colspan="2">项目</td><td>光反应</td><td>暗反应</td> </tr> <tr><td rowspan="5">区别</td><td>条件</td><td>需要叶绿素、光、酶和水</td><td>需要酶、ATP、(NADPH)、CO2</td> </tr> <tr><td>场所</td><td>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td><td>在叶绿体基质中</td> </tr> <tr><td>物质<br />转化</td><td>1.水的光解:2H2O→4+O22.ATP形成:ADP+Pi+能量→ATP</td><td>1.CO2的固定:CO2+C5→2 C32.C3的还原:C3→C5+(CH2O)+ H2O</td> </tr> <tr><td>能量<br />转化</td><td>光能→电能→储存于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td><td>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td> </tr> <tr><td>实质</td><td>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并生成O2</td><td>同化CO2形成(CH2O)、储存能量</td> </tr> <tr><td>联系</td><td colspan="3">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 ⑵光反应为暗反应准备了物质和能量,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形成有机物,并最终储存能量的过程,没有暗反应,有机物不能合成;因此,二者是一个整体,紧密联系、缺一不可。</td> </tr></tbody></table><p>二、光合作用的意义</p><p>1.生物进化方面:一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二是O2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臭氧(O3)吸收紫外线,减弱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为水生生物到达陆地提供了可能;三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有机物为较高级异养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p><p>2.现实意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应满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内部条件——植物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积(适当密植),外部条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适宜的光照、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