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赵立平教授:基因组医学与微生物组医学比翼双飞的时代已经来临
<p>12月10日,由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 Platform)(CHIP,奇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贝壳社协办的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暨第二届“奇璞奖”颁奖典礼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召开,大会旨在展示和表彰中国健康产业的“奇璞”——深具社会和经济意义的创新项目。这是我国健康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盛会,创新者、专家学者、行业领袖、政府官员、社会组织领袖和媒体人等近800人将聚集一堂,交流探讨健康行业的创新模式和发展前景。</p><p><strong>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特聘教授、美国微生物学科学院院士赵立平</strong>以《以肠道微生物组为靶点的健康测量技术——东西方医学汇聚的桥梁》为题在峰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他呼吁<strong>整个科学界必须加强合作,克服瞎子摸象,打破学科的界限,行业的界限,进行跨行业研究,把血液、尿液、粪便三个窗口的研究完全打开,进行大数据的挖掘和整理,进行精细测量和分类,以便完全弄清楚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具体的关系。</strong></p><p>赵立平教授表示肥胖以及肥胖引起的糖尿病等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健康难题。仅在中国,就有超过1个亿糖尿病患者,1.5个亿糖尿病前期患者。</p><p>在这样的背景下,赵立平教授介绍了现代微生物研究提出的“健康新三观”:“新的人体观——人实际上是一个超级生物体”,“新的营养观——肠道是一个发酵罐”,“新的疾病观——慢性病的肠道起源学说”。</p><p>赵立平教授表示,中医有“粪毒入血,百病蜂起”的说法,现代科研已经越来越明确了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肠道中有害物质的细菌可能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原因。他介绍人类的基因是遗传的,而同样与健康息息相关的肠道菌群每天更新10%,理论上更容易实现调节和干预,要实现这样的调节和干预首先需要弄清每个肠道菌群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p><p>通过对血液、尿液、粪便分别进行全谱分子测量,赵立平教授团队正在积极探索肠道微生物组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肠道菌群的调节。他介绍,通过饮食、营养关于,已经对多位肥胖症患者成功实现了肠道菌群干预,效果十分显著。其中一位患者在不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成功减重51.4公斤。除此之外,通过肠道菌群的干预,不仅实现了体重的下降,血糖血脂等指标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肠道中导致癌症等疾病的有害物质也大大减少。</p><p>赵立平教授表示,基因组医学与微生物组医学(微生态医学)比翼双飞的时代来临了。但目前<strong>整个科学界必须加强合作,克服瞎子摸象,打破学科的界限,行业的界限,进行跨行业研究,把血液、尿液、粪便三个窗口的研究完全打开,进行大数据的挖掘和整理,进行精细测量和分类,以便完全弄清楚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具体的关系。</strong></p><p>此前,赵立平教授曾与美国和德国的另外两位科学家一道在《自然》杂志发文倡议的“国际微生物组计划”。今年12月2日,赵立平教授也发起成立了微生物组健康研究联盟,并启动了“世界华人微生物组计划”,希望研究全世界华人的肠道菌群情况,做出微生物组图谱,帮助实现中医的现代化。</p><p>赵立平教授最后表示,医疗健康研究的最终目标实际上是要实现:“身材苗条、饮食适度、活得长寿、死得快速”。</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