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p>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以下计划:</p><p>一、情况分析:</p><p>(一)教材分析</p><p>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p><p>(二)学生分析:</p><p>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p><p>二、指导思想</p><p>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p><p>三、教学目标</p><p>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p><p>(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p><p>(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p><p>(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p><p>(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p><p>(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p><p>四、具体措施:</p><p>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p><p>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p><p>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p><p>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p><p>五、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p><p>周次 教学内容</p><p>1—2周 第一单元第一章 人的由来</p><p>3—4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p><p>5—6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p><p>7—9周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p><p>10—11周 总体复习</p><p>12周 期 中 考 试</p><p>13—14周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p><p>15—17周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p><p>18-19周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p><p>20周 总体复习</p><p>期 末 考 试</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