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必修一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计划
<p>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计划为大家学习苏教版高一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给予一些帮助。</p><p>一、 教材分析</p><p>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习了ATP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通过本节课学习,掌握细胞呼吸方式极其过程,并能将其原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并为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奠定基础,是能量代谢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分子与细胞》的重点。</p><p>二、学情分析</p><p>1、知识储备:ATP的有关知识、线粒体的结构等是本节的必要基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知识点)</p><p>2、能力素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及探究能力。</p><p>三、教学目标</p><p>1 、知识目标:</p><p>①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及能量变化阐明什么是细胞呼吸</p><p>②细胞呼吸在能量代谢中的意义</p><p>③举例说明细胞呼吸的应用</p><p>2、能力目标:</p><p>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现象及分析问题的能力。</p><p>3、情感目标</p><p>①通过学习细胞呼吸过程,认识物质与能量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p><p>②通过联系身边细胞呼吸的实例,探究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科的价值。</p><p>四、重难点</p><p>重点:</p><p>①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意义。</p><p>②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方式的相同、相异过程中物质及能量变化</p><p>③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p><p>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p><p>五、教学方法</p><p>(一)教法设计</p><p>1、探究式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p><p>2、学生自主探究、设疑引导、小组合作解疑、师生互动、生生合作</p><p>(二)学法指导</p><p>1、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从感性上认识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条件与产物;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引导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多媒体展示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动画,指导学生观察、总结;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相异。</p><p>2、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p><p>六、细胞呼吸概念教学的设计思路</p><p>我先浅谈一下关于细胞呼吸概念的教学设计:</p><p>设计思路:运用上节所学实例导入课题(回顾已学知识做好铺垫)→进行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探究活动(了解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并大体知道条件、原料、产物)→学习有氧呼吸过程(多媒体教学)→学习无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相同、相异过程中物质及能量变化)→细胞呼吸概念的得出</p><p>具体操作过程:</p><p>新课导入:播放萤火虫发光、电鳗放电、猎豹奔跑和运动员100米比赛等视频材料的基础上,说明发光、放电、奔跑和赛跑都是一个消耗能量ATP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老师设问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ATP是通过怎样的生理活动产生?通过以上过程导出本节课题。这样做是因为上节学习了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通过回顾以有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p><p>(一)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探究活动</p><p>1、提出问题</p><p>①酵母菌细胞呼吸在有氧无氧不同条件下是否都产生酒精和CO2?</p><p>②两种条件下产生CO2是否一样多?</p><p>2、做出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如:</p><p>(1)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不同。</p><p>(2)酒精是无氧呼吸条件下产生的。</p><p>(3)有氧条件比无氧条件时产生的CO2多。</p><p>3、设计实验:(提供一定量的材料和用具,提出关键问题,指导学生探究)</p><p>我提出的问题</p><p>(1)用何种有机物培养酵母菌?</p><p>(2)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的?</p><p>(3)如何检测反应有无CO2产生及哪种条件下产生的CO2多?</p><p>(4)如何检测酒精的产生?(联系相应的化学知识)</p><p>(5)过程中是否有热量放出?</p><p>4、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p><p>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p><p>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即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p><p>型真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但有氧比无氧条件产生的CO2多,酒精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p><p>那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如何发生的?以该问题转入两种呼吸方式学习。</p><p>(二)有氧呼吸</p><p>首先展示线粒体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线粒体结构特点,思考线粒体作为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具备的条件。</p><p>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以下问题:</p><p>(1)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p><p>(2)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O的从何而来?</p><p>(3)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p><p>(4)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p><p>(5)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p><p>(6)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p><p>(7)计算: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为2023kJ,其中2023KJ储存在ATP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1)求出能量转换效率?(2)生成多少摩尔ATP?</p><p>通过以上问题加强对有氧呼吸过程物质及能量变化的掌握,①让学生了解了①能量的转换和守恒问题,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ATP +热能 ② 有机物→无机物</p><p>组织学生讨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反应式,对学生书写的反应式予以纠正和规范。再通过下表对三个阶段学习反馈效果</p><p>在学习了该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出总反应式和有氧呼吸概念,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有氧呼吸过程与体外物质燃烧的区别,指出有氧呼吸条件温和、需酶参与、分阶段释放能量等。</p><p>(三) 无氧呼吸</p><p>学习了有氧呼吸的基础上转入无氧呼吸知识的学习。用腐烂的苹果或地瓜发出什么味道?人在剧烈运动后有什么感觉?等实例导入两种方式的无氧呼吸。</p><p>组织学生讨论、分析:</p><p>(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的多?</p><p>(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p><p>最后总结无氧呼吸总反应式和概念,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缺氧、酶、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少量能量)</p><p>(四)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p><p>在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之后, 针对其共同点总结出细胞呼吸概念。</p><p>苏教版高中必修一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帮助老师更好的备课。</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