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6:06

2023届高考生物暑假作业

<p>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优学生物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生物暑假作业,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p><p>一、选择题</p><p>1.(2023?浙江二模)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 酶的合成都在核糖体上 B. 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C. DNA的复制都在有丝分裂间期 D. 遗传信息都贮存在脱氧核糖核酸上</p><p>2.(2023?浙江二模)人的表皮生长因子是腺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能与前脂肪细胞结合并使其增殖分化为脂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p><p>A. 前脂肪细胞膜上具有识别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 B. 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为脂肪细胞后,质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 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细胞溶胶中的mRNA种类完全不同 D. 表皮生长因子调节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这种方式属于体液调节</p><p>3.(2023?浙江二模)如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如图中的丁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 甲、乙、丙所示细胞可同时出现在卵巢中 B. 丙图可能是有丝分裂的图象,其对应丁图的DE段 C. 乙图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和2 D. 丁图BC段和DE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肯能相同,DNA数目一定不同</p><p>4.(2023?浙江二模)如图是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流程图(假设四倍体西瓜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p><p>A. ①过程涉及的变异是染色体畸变 B. ②过程中四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4:1 C. ②过程获得的三倍体植株中,aaa基因型个体占 D. ②过程获得的三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所以无籽性状不可遗传</p><p>5.(2023?浙江二模)为研究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对蜜柑花芽分化不同阶段的影响,科研人员定期进行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p><p>A. 花芽诱导期后阶段CTK含量大幅上升,有利于细胞分裂和花芽的形成 B. 花芽诱导期ABA含量降低,抑制生长作用减弱,有利于花芽的形成 C. 诱导花芽形成的关键因素是CTK含量超过ABA含量 D. 花芽形成期ABA含量维持较高水平,可能有利于花的形态分化和开放</p><p>6.(2023?浙江二模)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 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B. 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 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 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p><p>二、解答题</p><p>7.(14分)(2023?浙江二模)图一是夏季野外植物一天中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图二代表该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路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1)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p><p>(2)在图一中的A点时,该植物根尖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为,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等于”“小于”)细胞呼吸速率,能发生图二中的(填字母)过程.</p><p>(3)图一中,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酸的含量(填“高”“低”“基本相等”),细胞间隙的CO2至少穿过层脂双层才能被固定.</p><p>(4)需氧呼吸的(填名称)阶段发生在图二的N中.</p><p>8.(12分)(2023?浙江二模)某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一种能口服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Boc5),为进一步探究口服Boc5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p><p>材料与用具:糖尿病大鼠若干、普通饲料、Boc5溶液、胰岛素溶液、蒸馏水、血糖测量仪等(药剂的据图使用量不作要求)</p><p>实验步骤:</p><p>a、选取同性别的糖尿病大鼠若干,随机均分为三组,编号甲、乙、丙.</p><p>b、对甲组大鼠灌喂适量Boc5溶液,对乙组大鼠灌喂等量胰岛素溶液,对丙组大鼠灌喂等量的蒸馏水,三组大鼠灌喂的时间点相同.</p><p>c、试验期间三组大鼠均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饲养.</p><p>d、一段时间后,用血糖测量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统计分析.</p><p>(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3处错误,请加以改正:、、.</p><p>(2)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有关实验数据的表格.</p><p>(3)有人提出“口服Boc5会降低其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针对这一说法,请补充一组实验加以研究:.</p><p>9.(18分)(2023?浙江二模)Ⅰ、某果蝇种群里偶然会出想个别无翅个体,无翅性状是一种由翅型基因HW突变导致翅型蛋白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现象.</p><p>(1)如图是一个果蝇翅型遗传系谱图,据图判断,翅型基因HW位于(常/X)染色体上,无翅突变属(显性/隐形)突变.</p><p>(2)对异常翅型蛋白和正常翅型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有差异的序列如下:</p><p>正常氨基酸序列 …谷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精氨酸﹣天冬酰胺 异常氨基酸序列 …谷氨酸﹣天冬酰胺 (注意: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A、CAG;终止密码子为:UAA、UGA、UAG.)</p><p>研究得知,无翅性状是基因HW中一个碱基对替换导致突变,据表信息,推测该基因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发生的改变是;翅型基因HW突变导致出现无翅性状,这种基因突变类型属于.</p><p>Ⅱ、果蝇的卷刚毛与直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为探究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某实验室选择了三个果蝇养殖瓶进行实验.已知每瓶中均有卷刚毛和直刚毛果蝇,且卷刚毛和直刚毛性别不同(卷刚毛全为雌性,直刚毛全为雄性或卷刚毛全为雄性、直刚毛全为雌性).各瓶内雌雄果蝇交配后所得到的子一代情况如下:</p><p>甲瓶: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p><p>乙瓶:雌性果蝇为直刚毛,雄性果蝇为卷刚毛;</p><p>丙瓶:雌雄果蝇均为一半直刚毛,一半卷刚毛.</p><p>请分析回答:</p><p>(1)相对卷刚毛,直刚毛是性状.</p><p>(2)甲、乙、丙三个养殖瓶中,亲代卷刚毛果蝇的性别分别是.</p><p>(3)丙养殖瓶中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是.</p><p>(4)写出丙养殖瓶中雌雄果蝇交配所得子一代情况的遗传图解.</p><p>2023年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考生物二模试卷</p><p>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p><p>一、选择题</p><p>1.(2023?浙江二模)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 酶的合成都在核糖体上 B. 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C. DNA的复制都在有丝分裂间期 D. 遗传信息都贮存在脱氧核糖核酸上</p><p>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版权所有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p><p>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p><p>类 别</p><p>原核细胞</p><p>真核细胞</p><p>细胞大小</p><p>较小(一般1~10um)</p><p>较大(1~100um)</p><p>细胞核</p><p>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p><p>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p><p>细胞质</p><p>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p><p>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p><p>细胞壁</p><p>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p><p>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p><p>增殖方式</p><p>二分裂</p><p>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p><p>可遗传变异来源</p><p>基因突变</p><p>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p><p>共性</p><p>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p><p>解答: 解:A、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而RNA的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A错误;</p><p>B、原核细胞不含核仁,因此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错误;</p><p>C、DNA的复制不都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也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等过程中,C错误;</p><p>D、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都贮存在脱氧核糖核酸上,D正确.</p><p>2.(2023?浙江二模)人的表皮生长因子是腺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能与前脂肪细胞结合并使其增殖分化为脂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p><p>A. 前脂肪细胞膜上具有识别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 B. 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为脂肪细胞后,质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 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细胞溶胶中的mRNA种类完全不同 D. 表皮生长因子调节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这种方式属于体液调节</p><p>考点: 细胞的分化;细胞膜的功能.版权所有 分析: 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生长因子的作用是与前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脂肪细胞.</p><p>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p><p>3、细胞分化过程中,只是部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但遗传物质不改变. 解答: 解:A、根据题意某生长因子只能与脂肪细胞特异性结合,说明前脂肪细胞膜上可能具有识别该生长因子的受体,A正确;</p><p>B、细胞完成分化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因此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B正确;</p><p>C、细胞分化过程中,只是部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细胞溶胶中的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因为有些基因无论在分化和未分化的细胞中都表达,如呼吸酶基因,C正确;</p><p>D、人的表皮生长因子是腺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生长因子能与前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脂肪细胞,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p><p>3.(2023?浙江二模)如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如图中的丁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 甲、乙、丙所示细胞可同时出现在卵巢中 B. 丙图可能是有丝分裂的图象,其对应丁图的DE段 C. 乙图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和2 D. 丁图BC段和DE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肯能相同,DNA数目一定不同</p><p>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版权所有 分析: 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p><p>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p><p>分析丙图: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p><p>分析图丁: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 解: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不可能出现在卵巢中,A错误;</p><p>B、丙图可能是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图象,此时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对应丁图的DE段,B正确;</p><p>C、乙图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和4,C错误;</p><p>D、丁图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因此BC段和DE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DNA数目也不一定不同,D错误.</p><p>4.(2023?浙江二模)如图是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流程图(假设四倍体西瓜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p><p>A. ①过程涉及的变异是染色体畸变 B. ②过程中四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4:1 C. ②过程获得的三倍体植株中,aaa基因型个体占 D. ②过程获得的三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所以无籽性状不可遗传</p><p>考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版权所有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首先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结的种子再种植即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 解答: 解:A、①过程是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依据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p><p>B、四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其产生的配子为:1AA、1aa、1Aa、1Aa、1Aa、1Aa,因此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4:1.,B正确;</p><p>C、根据B选项的分析四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4:1,其中aa占,二倍体Aa产生两种配子,A:a=1:1,a占,故aaa基因型个体占.C正确;</p><p>D、虽然②过程获得的三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但是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手段遗传给子代,D错误.</p><p>5.(2023?浙江二模)为研究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对蜜柑花芽分化不同阶段的影响,科研人员定期进行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p><p>A. 花芽诱导期后阶段CTK含量大幅上升,有利于细胞分裂和花芽的形成 B. 花芽诱导期ABA含量降低,抑制生长作用减弱,有利于花芽的形成 C. 诱导花芽形成的关键因素是CTK含量超过ABA含量 D. 花芽形成期ABA含量维持较高水平,可能有利于花的形态分化和开放</p><p>考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版权所有 分析: 具图可知花芽诱导期后期CTK含量大幅上升利于细胞分裂和花芽的形成,花芽形成期ABA促进花形态分化. 解答: 解:A、具图可知花芽诱导期后期CTK含量大幅上升利于细胞分裂和花芽的形成,A正确;</p><p>B、由于ABA影响分化,所以花芽诱导期ABA含量降低利于花芽的形成,B正确;</p><p>C、诱导花芽形成的关键是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C错误;</p><p>6.(2023?浙江二模)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 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B. 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 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 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p><p>考点: 群落的演替.版权所有 分析: 1、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p><p>类型</p><p>项目</p><p>初生演替</p><p>次生演替</p><p>起点</p><p>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p><p>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p><p>时间</p><p>经历时间漫长</p><p>经历时间较短</p><p>影响</p><p>因素</p><p>自然因素</p><p>人类活动较为关键</p><p>实例</p><p>裸岩上的演替</p><p>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的演替</p><p>2、分析曲线图:图中甲表示初生演替,乙表示次生演替. 解答: 解:A、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p><p>B、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p><p>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p><p>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p><p>二、解答题</p><p>7.(14分)(2023?浙江二模)图一是夏季野外植物一天中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图二代表该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路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1)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光照强度、温度、水 .</p><p>(2)在图一中的A点时,该植物根尖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为 线粒体 ,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 大于 (填“大于”“等于”“小于”)细胞呼吸速率,能发生图二中的 ghpq (填字母)过程.</p><p>(3)图一中,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酸的含量 高 (填“高”“低”“基本相等”),细胞间隙的CO2至少穿过 3 层脂双层才能被固定.</p><p>(4)需氧呼吸的 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填名称)阶段发生在图二的N中.</p><p>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版权所有 分析: 分析图示:</p><p>图一曲线图中,A、D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强度最大,C点表现出午休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光照太强,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不足.</p><p>图二细胞中,g、p、n代表氧气,h、e、i代表二氧化碳.M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N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解答: 解:(1)根据图形分析可知影响该植物的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水等.</p><p>(2)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植物只有绿色部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全身各处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二中,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能发生的过程有ghpq.</p><p>(3)图一中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所以生成的C3酸的含量高于C点,细胞间隙的CO2至少1层细胞膜和2层叶绿体膜才能被固定.</p><p>(4)图中N表示线粒体,发生需氧呼吸的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两个阶段.</p><p>故答案为:</p><p>(1)光照强度、温度、水</p><p>(2)线粒体 大于 ghpq</p><p>8.(12分)(2023?浙江二模)某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一种能口服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Boc5),为进一步探究口服Boc5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p><p>材料与用具:糖尿病大鼠若干、普通饲料、Boc5溶液、胰岛素溶液、蒸馏水、血糖测量仪等(药剂的据图使用量不作要求)</p><p>实验步骤:</p><p>a、选取同性别的糖尿病大鼠若干,随机均分为三组,编号甲、乙、丙.</p><p>b、对甲组大鼠灌喂适量Boc5溶液,对乙组大鼠灌喂等量胰岛素溶液,对丙组大鼠灌喂等量的蒸馏水,三组大鼠灌喂的时间点相同.</p><p>c、试验期间三组大鼠均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饲养.</p><p>d、一段时间后,用血糖测量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统计分析.</p><p>(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3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应选取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同性别糖尿病大鼠 、 处理前应测量大鼠的血糖浓度 、 并求平均值 .</p><p>(2)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有关实验数据的表格.</p><p>(3)有人提出“口服Boc5会降低其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针对这一说法,请补充一组实验加以研究: 丁组大鼠每天注射等量的Boc5溶液,其余操作相同 .</p><p>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版权所有 分析: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使得血糖下降;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口服会水解失去活性,因此只能注射;而Boc5可以口服且能降低血糖. 解答: 解:(1)实验中应该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a中取样时应选取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同性别糖尿病大鼠作为实验材料;同时处理前应测量大鼠的血糖浓度,并求平均值.</p><p>(2)根据题意,每组大鼠有多只且实验前后都应该测量相同浓度,故表格设计如下:见答案.</p><p>(3)为验证口服Boc5是否会降低其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应该补充一组丁组大鼠每天注射等量的Boc5溶液,其余操作相同进行对照.</p><p>故答案为:</p><p>(1)应选取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同性别糖尿病大鼠 处理前应测量大鼠的血糖浓度 并求平均值</p><p>9.(18分)(2023?浙江二模)Ⅰ、某果蝇种群里偶然会出想个别无翅个体,无翅性状是一种由翅型基因HW突变导致翅型蛋白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现象.</p><p>(1)如图是一个果蝇翅型遗传系谱图,据图判断,翅型基因HW位于 常 (常/X)染色体上,无翅突变属 显性 (显性/隐形)突变.</p><p>(2)对异常翅型蛋白和正常翅型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有差异的序列如下:</p><p>正常氨基酸序列 …谷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精氨酸﹣天冬酰胺 异常氨基酸序列 …谷氨酸﹣天冬酰胺 (注意: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A、CAG;终止密码子为:UAA、UGA、UAG.)</p><p>研究得知,无翅性状是基因HW中一个碱基对替换导致突变,据表信息,推测该基因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发生的改变是 G(或鸟嘌呤)被碱基 A(或腺嘌呤)替换 ;翅型基因HW突变导致出现无翅性状,这种基因突变类型属于 形态突变(或生化突变) .</p><p>Ⅱ、果蝇的卷刚毛与直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为探究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某实验室选择了三个果蝇养殖瓶进行实验.已知每瓶中均有卷刚毛和直刚毛果蝇,且卷刚毛和直刚毛性别不同(卷刚毛全为雌性,直刚毛全为雄性或卷刚毛全为雄性、直刚毛全为雌性).各瓶内雌雄果蝇交配后所得到的子一代情况如下:</p><p>甲瓶: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p><p>乙瓶:雌性果蝇为直刚毛,雄性果蝇为卷刚毛;</p><p>丙瓶:雌雄果蝇均为一半直刚毛,一半卷刚毛.</p><p>请分析回答:</p><p>(1)相对卷刚毛,直刚毛是 显性 性状.</p><p>(2)甲、乙、丙三个养殖瓶中,亲代卷刚毛果蝇的性别分别是 雄性、雌性、雄性 .</p><p>(3)丙养殖瓶中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是 XAXa、XaY .</p><p>(4)写出丙养殖瓶中雌雄果蝇交配所得子一代情况的遗传图解.</p><p>考点: 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的特征.版权所有 分析: 1、分析遗传图谱:图中有“有中生无”的现象,即无翅的双亲生出了有翅的女儿,说明无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p>2、甲瓶中卷刚毛和直刚毛果蝇杂交,后代都是直刚毛,说明直刚毛对卷刚毛为显性.乙瓶的子代中雌果蝇均为直刚毛,雄果蝇均为卷刚毛,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直刚毛为伴X显性遗传.</p><p>甲瓶:卷刚毛和直刚毛果蝇杂交,后代都是直刚毛,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p><p>乙瓶:卷刚毛和直刚毛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均为直刚毛,雄果蝇均为卷刚毛,则亲本是XaXa、XAY;</p><p>丙瓶:卷刚毛和直刚毛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一半直刚毛,一般卷刚毛,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 解答: 解:Ⅰ(1)据图分析已知无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p>(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或CAG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或UAG,根据碱基互不配对原则可知,该基因模板链的G替换为了A.翅型基因HW突变导致出现无翅性状,这种基因突变类型属于形态突变(或生化突变).</p><p>Ⅱ(1)甲瓶中卷刚毛和直刚毛果蝇杂交,后代都是直刚毛,说明直刚毛对卷刚毛为显性.</p><p>(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瓶中卷刚毛的性别分别是雄性、雌性、雄性.</p><p>(3)丙瓶中卷刚毛和直刚毛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一半直刚毛,一般卷刚毛,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p><p>(4)已知丙瓶中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遗传图解如下:</p><p>故答案为:</p><p>Ⅰ(1)常 显性</p><p>(2)G(或鸟嘌呤)被碱基 A(或腺嘌呤)替换 形态突变(或生化突变)</p><p>Ⅱ(1)显性</p><p>这篇高考生物暑假作业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届高考生物暑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