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试题精编
<p>想要学习进步,就要不停地对所学的知识勤加练习,因此优学生物网为大家整理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试题,供大家参考。</p><p>一、 选择题:(共60元,每小题2分)</p><p>1.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p><p>A. 生长和繁殖 B.对刺激作出反应</p><p>C.能进行呼吸 D.生活需要营养</p><p>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生物的是( )。</p><p>A.能生长和繁殖后代 B.能运动和由小变大</p><p>C.能呼吸和获取营养 D.能代谢和排出废物</p><p>3.“小母鸡长大能生蛋,蛋又能孵出小鸡”所表示的生物生命现象是()。</p><p>A.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p><p>C.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p><p>4.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包括( )。</p><p>A.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p><p>B.在有活动草履虫的培养液滴的一端放一粒食盐,它会立即游向另一端</p><p>C.含羞草的羽状复叶被手触摸后闭合下垂</p><p>.D.放在窗台上的花枝叶常向光生长</p><p>5.观察是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p><p>A. 边观察边记录 B.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p><p>C. 观察时必须积极思考 D.只有用肉眼观察到的生物才是真实的</p><p>6.一块农田里,影响玉米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p><p>A. 水分 B.土壤C.温度D.杂草</p><p>7.下列各项均是影响沙漠植物的环境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p><p>A.阳光 B.水分C.温度D.空气</p><p>8.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p><p>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p><p>C. 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p><p>9.下列生物现象中,属于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p><p>A. 河边垂柳的枝条,垂向河面 B.仙人掌适应干旱,叶变成刺</p><p>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p><p>10.红树林枝繁中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p><p>A. 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p>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p>11. 骆驼吃饱喝足一次可以半个月不吃不喝,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p><p>A. 骆驼的胃大,可以储存足够的食物和水分</p><p>B.这是环境对骆驼改造的结果</p><p>C.这是骆驼对环境的适应</p><p>D.这种现象是一种特殊现象,与环境无关。</p><p>12. 同一品种长势相同的两盆观赏植物“虎刺梅”,放在窗台上的花苞颜色鲜红,而放在客厅里的花苞颜色较淡,你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p><p>A. 风 B.温度 C. 阳光 D.水</p><p>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 )关系。</p><p>A.竞争B.合作 C.捕食 D.寄生</p><p>14.下列各项由于食物链受到破坏而造成水稻减产的是( )。</p><p>A.连续干早 B.农药使用不当</p><p>C.酸雨的危害 D.大量捕杀青蛙使害虫大量繁殖</p><p>15.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p><p>A.缓慢上升 B. 仍保持相对稳定</p><p>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p><p>16.观察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它们耳朵的大小不同,如图所示。这与它们所生活地区的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 )</p><p>北极的极地狐 非洲沙漠的大耳狐</p><p>A. 水 B.空气C. 温度 D.气候</p><p>17.我省近年来在栽培农业方面,出现了大棚种植反季节疏菜、水果和原生于热带地区作物的热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的作物生长中的限制因子是( )。</p><p>A. 水 B. 温度 C.空气 D.光照</p><p>18.下列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是( )。</p><p>A.野兔和狼 B. 蚜虫和水稻</p><p>C.小麦和稗草 D.工蜂和蜂王</p><p>19.“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p><p>A.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p>20.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微小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p><p>A.微小水生植物 B.大鱼</p><p>C.小鱼 D.活的时间最长的生物</p><p>21.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p><p>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p><p>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的生长</p><p>22.二氧化硫对空气的轻度污染通过植物的吸收等作用被消除,这说明( )。</p><p>A. 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B.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p>C.空气污染不会改变生态平衡D.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p><p>23.如表所示,某同学为了研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播种下大豆种子并且设计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设计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p><p>花盆 种大豆(粒) 光照 温度/C 水</p><p>A 10 向阳光 20 充足</p><p>B 10 暗室 20 不充足</p><p>A. 光照不同 B.浇水不同</p><p>C.温度都为20C D.都应当种植在同质量的土壤中</p><p>24.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p><p>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p><p>C. 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p><p>25.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p><p>A.朽木——真菌——松鼠鼠 B.草——野兔——狐狸</p><p>C.老鼠——蛇——鹰 D.黄鼠狼——蛇——田鼠——植物</p><p>26.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如下的捕食关系:丙——丁——甲——乙。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p><p>A. 丙、丁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增加</p><p>B. 甲、丁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增加</p><p>C. 甲、 丙的数量下降,、丁的数量增加</p><p>D. 只有丁的数量增加</p><p>27.某地区的农林害虫和鼠害非常严重,最可能的一个原因是( )。</p><p>A.农药用量少 B.农药施用不及时</p><p>C.人们乱捕滥杀鸟类 D.害虫、鸟类繁殖快</p><p>28.在一个由林木、植食昆虫、食虫鸟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食虫鸟被大量捕杀,植食昆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图中的哪个曲线图来表示?( )</p><p>植 植 植 植</p><p>食 食 食 食</p><p>昆 昆 昆 昆</p><p>虫 虫 虫 虫</p><p>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p><p>A. B. C. D.</p><p>29.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金属类等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类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 )。</p><p>A.分解者很少 B.生产者很少</p><p>C.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D.消费者很少</p><p>30.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你认为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浓度多少的图示是( )。</p><p>鹰兔草鹰兔草草兔鹰鹰草兔</p><p>A. B . C. D.</p><p>二、非选择题(共40分)</p><p>31.(8分)阅读下面的短文:</p><p>当花的各部分发育成熟时,花被就展开,露出花蕊,这就是开花。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年龄不同,开花的时间和季节也不同。</p><p>前苏联科学家里森特发现温度的高低对一些二年生植物的花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例如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时萌发,第二年夏初开花和结实。对这类植物来说,秋末冬初的低温就成为开花的必需条件。</p><p>美国科学家加纳尔发现光照的长短也影响植物开花。他观察到美洲烟草在夏日长日照下,株高达3-5米也不能开花,但生长在冬季温室中,株高不到一米即可开花。</p><p>请据短文回答:</p><p>(1)影响植物开花的外界条件主要有 和 。</p><p>(2)我国北方农民很早就知道春季补种冬小麦,将会只长苗而不开花结实。</p><p>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 。请你为他们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p><p>32.(8分)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p><p>(1)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 、 等微生物,这些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自 ,而能量则最终来自 。</p><p>(2)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p><p>A.昆虫 B.血雉 C.苔藓 D.树木</p><p>(3)请用血雉、食草动物和苔藓植物完成一条食物链:</p><p>33.(12分)若某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p><p>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生态系统处于</p><p>生态平衡)分别测得其种群数量如右图所示。</p><p>(1)在这四种生物中最有可能是生产者的是 ;</p><p>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p><p>(2)写出这四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流动</p><p>渠道: 。</p><p>(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还应该有的组成万分是 和 ,后者能彻底地将动植被物遗体转化为 ,供植物吸收利用。</p><p>34.(12分)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p><p>(1)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p><p>(2)作出假设: 。</p><p>(3)实验设计:</p><p>①取四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的清水;</p><p>②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p><p>另取 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p><p>③将甲、乙两烧杯谢谢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p><p>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p><p>⑤该实验的变量是 。</p><p>(4)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C ,乙烧杯中的孑孓 。</p><p>(5)得出结论: 。</p><p>第一单元 综合能力测试 ( 答案 )</p><p>1.B 2.B 3.D 4.A 5.D 6.D 7.B 8.B 9.C 10.C</p><p>11.C 12.C 13.C 14.D 15.D 16.C 17.B 18.C 19.C 20.B</p><p>21.C 22.B 23.B 24.D 25.B 26.C 27.C 28.C 29.A 30.D</p><p>31.(1)温度 光照的长度 (2)没有经过低温阶段 (3)对小麦进行低温处理</p><p>32.(1)细菌 真菌 植物 阳光 (2)B (3)苔藓植物—食草昆虫—血雉</p><p>33.(1)丙 阳光 (2)丙---丁---甲---乙 (3)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无机物</p><p>34.(2)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p><p>(3)20 空气</p><p>(4)死亡 正常生活</p><p>(5)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p><p>上文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相关内容尽在优学生物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