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1:34:46

2023年高一生物暑假作业及答案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p>2023年暑假已经到来,家长在在暑假中一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和注意假期安全。优学生物网为大家提供了高一生物暑假作业及答案,供大家参考。</p><p>一、选择题(20x3=60)</p><p>1.图表示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p><p>A.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p><p>C.经过长期进化过程,种群B与A、C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种</p><p>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类型AA的个体占2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6%,基因型aa的个体占12%,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p><p>A.18% 81% B.45% 55% C.57% 43% D.55% 45%</p><p>3.在一个遗传平衡群体中,如果某一遗传病(X R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的男性发病率为0.04,该群体中女性的发病几率为:</p><p>A.0.04 B.0.08 C.0.2023 D.0.2023</p><p>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p><p>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p><p>D.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染色体变异是不可遗传的</p><p>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p><p>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样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p><p>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p><p>C.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p><p>D.如果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祖先属于同一物种)某种基因频率有明显差异,则说明出现了生殖隔离</p><p>6.某病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生素长期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 B.原来的幽门螺杆菌群体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C.抗药性的形成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 D.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p><p>A.中间体色更适应环境,不易被天敌捕食</p><p>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生殖能力弱</p><p>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p><p>D.中间体色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新物种</p><p>8.某昆虫的体色黑色(B)对灰色(b)为显性。生活在某一区域内的该昆虫种群,原来B与b的基因频率各为50%,后来该区域煤烟污染严重,若干年后发现B的基因频率为90%,b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可推断</p><p>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p><p>C.该种群产生了新物种 D.该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p><p>在一个气候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大的种群是</p><p>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差异最大的种群</p><p>C.个体最小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小的种群</p><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p>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p><p>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p><p>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我们人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应该借鉴的</p><p>D.寄生关系使寄生者和宿主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共同进化发展</p><p>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p><p>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p><p>B.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p><p>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p><p>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且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p><p>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的作用</p><p>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p><p>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p><p>C.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p><p>1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以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为多数人接受,下面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p><p>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p><p>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p><p>D.变异、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p><p>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p><p>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p><p>C.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p><p>D.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 6种</p><p>16.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该种群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是:( )</p><p>A.30%、20% B.45%、55% C.50%、50% D.55% 45%</p><p>17.除哪一项外都是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 )</p><p>A.现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p><p>B.生物是由古老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p><p>C.生物的适应性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p><p>D.用进废退而获得性状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p><p>18.“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p><p>A.若A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髓属于B、细胞属于C、属于D</p><p>B.若A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是基因突变、C是自然选择、D是生殖隔离</p><p>C.若A表示生物多样性的,B是、C是、D是</p><p>D.若A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B表示被动运输C表示主动运输、D表示胞吞胞吐作用</p><p>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p><p>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p><p>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p><p>D.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p><p>20.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p><p>B.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真核生物</p><p>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化的必要条件</p><p>D.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p><p>第II卷(非选择题)</p><p>三、综合题(4x10=40) 22.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进化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来自非达尔文学派的质疑。经过争鸣,达尔文的进化论获得了发展。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古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等就各自的领域的新发现,对生物进化论进行了新的探索。</p><p>关于获得性遗传是进化论上的争论问题之一。所谓获得性是指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因受生活条件改变的影响而发生的适应性变异。这种变异是属于环境所引起的表现型的定向变异。这种获得的性状能遗传给后代的观点称为获得性遗传。获得性遗传最先由拉马克提出,达尔文也曾同意和借助于这一观点。</p><p>(1)问题1:请依据“中心法则”对获得性遗传观点作出否定。</p><p>。</p><p>下面是科学家们发现的一个实例:</p><p>例1:当用一种酶把枯草杆菌的细胞壁除去后,在特定的生长条件下,它们可以继续繁殖,后代也是无壁的,并且这种状态可以稳定地遗传下去。只有把它们放在另外的一种生长条件下,细胞壁才会重新生长出来。</p><p>(2)问题2:请简要分析上例是否支持获得性遗传的观点。</p><p>。</p><p>关于生物变异是否定向是进化论中引起争论的另一个问题之一。</p><p>(3)问题3:请用你所学过的有关变异的知识来支持达尔文的观点。</p><p>。</p><p>例2:有人将大肠杆菌的乳糖缺陷型菌株放入只有含有乳糖的细菌培养基中,这些细菌由于不能利用乳糖,停止了生长和繁殖。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菌活动活跃起来,重新开始生长和繁殖。但是,如果将乳糖缺陷型细菌放在不含任何糖类的培养基中,使细菌处于饥饿状态,却检测不到能够利用乳糖的个体。</p><p>例3:把许多果蝇养在一起,让它们可以自由交配,同时用一定剂量的杀虫剂DDT喷在一片玻璃片上,把玻璃片放在养果蝇的瓶子中。果蝇群体一代一代地繁殖,每代群体都用DDT处理,药剂的剂量逐渐增加,过了十多代以后,果蝇群体的抵抗力可以比原有果蝇品系增加几百倍,忍耐得住几百剂量的药剂。</p><p>(4)问题4:请简要分析以上材料是否支持达尔文的观点。</p><p>。</p><p>2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8分)。</p><p>下图1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 相似度回答下列问题</p><p>(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p><p>(2)、四个物种起源相同,是由共同的祖先过 变异,经过长期 逐渐形成的。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个物种是 ,两者的DNA 差异经历了约 万年的累积判断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 。</p><p>、一个非洲猴种群的个体间存在形态、生理等特征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 多样性。图2X、Y、Z表示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指 。</p><p>A突变B.选择C.适应辐射D.隔离</p><p>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p><p>(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 。该植物种群A基因频率的是_____。</p><p>(2)该种群植物自交1代,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这时A基因频率的是_________。</p><p>(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原因是_______。</p><p><strong>参考答案</strong></p><p>         1.C</p><p>【解析】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种群B与A和C间可能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的物种。</p><p>2.D</p><p>【解析】</p><p>A%=AA%+Aa/2%=22%+66/2%=55%;</p><p>a%=1- A%=45%;故选D。</p><p>3.D</p><p>【解析】应用遗传平衡原理,因为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致病基因的频率是0.04,而女性需要同时出现这两个基因才患病,所以为0.04×0.04=0.2023</p><p>【解析】</p><p>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p><p>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p><p>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是是可遗传的</p><p>5.D</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论的有关内容。如果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祖先属于同一物种)某种基因频率有明显差异,则说明生物出现了进化,只有形成新物质才出现生殖隔离。D错。故本题选D。</p><p>6.A</p><p>【解析】幽门螺杆菌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p><p>7.A</p><p>【解析】</p><p>试题分析:蟹群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在生存斗争中,与环境颜色相适应的中间体色不易被天敌捕食而得以生存,但中间体色个体的食物来源未必多。由于没有形成生殖隔离,体色不同的蟹仍是同一物种,它们的生殖能力没有多大差别。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理解。解题时要注意比较各选项的异同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p><p>8.A</p><p>【解析】</p><p>试题分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生物一定进化,故A正确,B错误。产生新物种必须有生殖隔离的产生,而体中没有说明,故C、D错误。</p><p>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p><p>9.B</p><p>【解析】</p><p>试题分析:种群中的个体差异越小,它们所需要的食物、空间等资源越相似,一旦环境改变,造成它们所需要的资源匮乏,种群就可能被淘汰;如果种群中的个体差异比较大,种群中的不同个体需要的食物、空间等资源就不相同,一旦环境改变了,也就只有部分个体因资源匮乏被淘汰。故答案选B。</p><p>10.B</p><p>【解析】</p><p>11.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变异的利与害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A错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错误;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是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C正确;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决定于自然选择,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慢取决于哪种性状表现更好的适应当前环境,D错误。</p><p>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p><p>12.【解析】</p><p>试题分析:</p><p>考点:本题考查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p><p>【解析】</p><p>14.【解析】</p><p>试题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p><p>考点:本题考查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力。</p><p>15.【解析】</p><p>16.D</p><p>【解析】</p><p>试题分析:已知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Aa基因型个体占50%,所以A基因的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30%++1/2×50%=55%,同理,a基因的频率=45%。故选D</p><p>(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p><p>(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p><p>17.A。</p><p>【解析】注意区分神创论的观点和拉马克的观点。</p><p>18.【解析】</p><p>试题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脾、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物质如溶菌酶、抗体等组成,A。物种形成三环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B错。生物多样性的包括、、,C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只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胞吞或者胞吐不属于跨膜运输,D。</p><p>19.【解析】</p><p>试题分析:</p><p>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p><p>【解析】试题分析: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或种间互助实现的,A错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原核生物,如蓝藻,B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进化的必要条件,C错误;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正确。</p><p>考点:本题考查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p><p>21.(2)问题2:例1中枯草杆菌无壁的变异性状在特定条件下可遗传下去,说明新性状在短时间内获得后遗传下去,因而支持获得性遗传的观点。</p><p>(3)问题3: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也是变异的重要因素,生物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p><p>(4)问题4:例2说明在有乳糖的环境中,出现了能够利用乳糖的大肠杆菌变异类型,在无乳糖的环境中,则没有这种变异类型产生。例2中的变异是由于环境引起的,属于定向的变异,因此这一例不支持达尔文的观点。例3说明DDT使果蝇的抗药性增强,但由于各代果蝇都生活在含有DDT的环境中。</p><p>【解析】此题为信息(材料)题,要求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外理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其是否与课本的观点一致。</p><p>22.(1)、种群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大猩猩和黑猩猩 11 产生了生殖隔离 (3)、遗传多样性 A</p><p>【解析】试题分析:(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p><p>(2)、为进化提供原材的变异主要有突变(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它们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不同的物种。结合图1,四个物种的DNA两两之间差异最小的是大猩猩和黑猩猩,所以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根据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大猩猩和黑猩猩的DNA差异有99.01%-98.90%=0.11%,所以二者之间需要0.11%÷1%百万年=11万年。判断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p><p>(3)、个体间存在形态、生理等特征方面的差异X、Y、Z表示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p><p>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把握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以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p><p>23.(1)基因库 55%</p><p>(2)42.5% 32.5% 55%</p><p>(3)没有发生进化 种群的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p><p>试题分析:</p><p>(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基因库。</p><p>(2)。</p><p>(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没有发生进化</p><p>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24.(1)原核 基因突变(2)选择 基因频率</p><p>(3)含有青霉素 A组细菌从未接触抗生素,而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p><p>优学生物网为大家推荐的高一生物暑假作业及答案,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高一生物暑假作业及答案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